中成藥品種繁多,但有些一字之差的藥品極易發(fā)生混淆,居民買錯藥、吃錯藥時有發(fā)生。特別是那些藥名相似,而功能不同的中成藥,如果不小心錯用,則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在使用此類藥品時,一定要引起高度注意和重視。下面就臨床常見的一字之差的中成藥作簡單介紹,以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1.山楂丸與山藥丸
前者消食化滯、健胃和中,用于食積、肉積、停滯不化、痞滿腹脹、飲食減少等。后者祛風通絡(luò)、強筋壯骨,用于痹癥、筋骨痿軟、關(guān)節(jié)不利、跌打損傷、瘀血作痛等。
2.三黃丸與西黃丸
前者瀉火解毒、涼血消腫,用于痢疾、吐血、衄血、咯血、便秘、瘡癰等癥。后者清熱解毒、和營消腫,用于癰疽、疔毒、瘰疬、流注、癌腫等。
3.五子丸與五仁丸
前者溫固下元、通陽補腎,用于腎虛腰痛,尿后余瀝,遺精早泄,陽痿不育等。后者生津養(yǎng)液,潤燥通便,適用于胃腸津液不足所致的大便干結(jié)及習慣性便秘等。
4.八珍顆粒與八正顆粒
前者補氣、益血,用于氣血兩虛、面色萎黃、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經(jīng)過多等。后者清熱、利尿、通淋,用于濕熱下注、小便短赤、淋瀝澀痛、癃閉不通、腎盂腎炎、前列腺炎、口燥咽干、產(chǎn)后及術(shù)后尿潴留等。
5.左金丸與白金丸
前者瀉火疏肝、和胃止痛,用于肝火犯胃所致的脘脅脹痛、口苦嘈雜、嘔吐酸水、不喜熱飲等。后者豁痰通竅、清心安神,用于痰氣壅塞、癲癇發(fā)狂、猝然昏倒、口吐涎沫等。
6.桑麻丸與天麻丸
前者滋養(yǎng)肝腎、祛風明目,用于肝腎不足、頭暈眼花、視物不清、迎風流淚等。后者祛風除濕、通絡(luò)止痛、補益肝腎,用于風濕瘀阻、肝腎不足所致的痹病,癥見肢體拘攣、手足麻木、腰腿酸痛等。
7.地黃丸與西黃丸
前者滋腎陰、補肝血,用于肝腎陰虛、頭目眩暈、眼花耳聾、咽喉燥痛、腰膝酸軟、自汗盜汗、骨蒸勞熱、遺精早泄、消渴引飲、小便頻數(shù)、尿血便血、虛火牙痛、齒齦出血、須發(fā)早白、月經(jīng)不調(diào)。后者清熱解毒、和營消腫,用于癰疽疔毒、瘰疬、流注、癌腫等。
8.舒筋活絡(luò)丸與舒筋活血丸
前者驅(qū)風祛濕、舒筋活絡(luò),用于一般骨節(jié)風痛、腰膝酸痛等。后者舒筋通絡(luò)、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損傷、閃腰岔氣、筋斷骨折、瘀血腫痛及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等。
9.固腸丸與潤腸丸
前者健脾化濕、益氣固腸,用于治脾胃虛弱、久痢久瀉脫肛、臍腹脹痛、下利滑數(shù)、肌肉消瘦、飲食不下等。后者疏風活血、潤燥通便,用于實熱津虧便秘或干燥不通、排便困難、口臭色斑、全不思食等。
陳日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