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廣東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2009年度重點資助課題“當代大學生網絡生活指導研究——對大學生“宅人”網絡生活的調查與思考”(課題批準號:2009ZZ003)研究成果。
【文章摘要】
以184名大學生“宅人”和259 “非宅人”為研究對象,考察了大學生“宅人”的日常生活特點和網絡購物特點。結果表明:(1)大學生“宅人”課余時間均長期習慣性地足不出戶,主要從事與本專業(yè)學習無關的、自我性的一些活動;(2)與“非宅人”相比,大學生“宅人”更喜歡網購,更經常性地進行網購,并且網購食品和數碼產品的人數百分比更高,因懶得出門而選擇網購的人數百分比也更高。
【關鍵詞】
大學生“宅人”;“非宅人”; 網絡購物
0 前言
近幾年,大學校園里逐漸涌現(xiàn)出一群大學生“宅人”。他們自身具有哪些特點?其網絡購物特點又如何?與“非宅人”相比,他們之間究竟存在哪些差異?為此,本研究對大學生“宅人”與“非宅人”進行了問卷調查。
1 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取分層隨機抽樣方法,抽取來自武漢和廣州5所普通高校的650名大二和大三學生為被試。共發(fā)放問卷650份,回收有效問卷607份,有效回收率96.8%。
1.2研究工具
自編問卷,主要涉及大學生“宅人”與“非宅人”的日常生活特點和網絡購網特點兩個方面的問題。
1.3施測程序
小組施測,每組20-30名學生配備2-3名主試。施測時由經過培訓的主試宣讀統(tǒng)一的指導語,學生理解后按要求作答,完成后統(tǒng)一收回問卷。
1.4數據處理
全部的數據采集與統(tǒng)計分析均由SPSS16.0 for Windows軟件完成。
2 研究結果
2.1大學生“宅人”的篩選與確定
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并參考相關研究,將大學生“宅人”內涵界定為:第一,在課余時間(除校方統(tǒng)一安排的諸如上課、實驗、集會等必須參加的活動外,自己可自由支配的時間),長期、習慣性地呆在房間內(可以是學校的、家中的、租住的或機房網吧等),能不出門就不出門;第二,在上述時空內從事與本專業(yè)學習無關的、自我性(滿足自身精神需要)的一些活動(如上網、休閑娛樂、沉迷于個人興趣愛好或無所事事等)。在自評和同學他評中均符合以上兩個條件者即被確定為大學生“宅人”,兩個條件均不滿足者,即為大學生“非宅人”。據此,共篩選出大學生“宅人”184人,“非宅人”259人,不符合條件的大學生164人。
2.2大學生“宅人”的日常活動特點——兼與 “非宅人”比較
2.2.1 課余時間是否長期習慣性地足不出戶
如表1所示,大學生“宅人”課余時間均長期習慣性地足不出戶(占100%),但絕大多數 “非宅人”(占86.5%)卻不具有此特點。
2.2.2 足不出戶時是否在學習
與“非宅人”相比,足不出戶時只有極少數大學生“宅人”從事學習活動(占5.4%)。
2.2.3 足不出戶時從事的主要學習活動(僅統(tǒng)計在“足不出戶時是否在學習”題項上所有“是”的回答。
選擇“足不出戶時在學習”的大學生“宅人”均在做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外研究(占100%),而非寫作業(yè)等與學校課程學習有關的活動;但絕大多數“非宅人”卻相反,他們在做寫作業(yè)等與學校課程學習有關的活動(占88%),而非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外研究。
2.2.4 足不出戶時從事的與學習無關活動的主要類型(僅統(tǒng)計在“足不出戶時是否在學習”題項上所有“否”的回答)
在“足不出戶時從事與學習無關活動”方面,大學生“宅人”與“非宅人”均以休閑娛樂型為主;但大學生“宅人”在興趣愛好和以網為生兩種類型上的人數百分比高于“非宅人”。
2.3大學生“宅人”的網絡購物特點——兼與“非宅人”比較
2.3.1 日常購物的方式
大學生“宅人”與“非宅人”首選的購物方式均為外出購物;但大學生“宅人”網上購物的人數百分比明顯高于“非宅人”,而外出購物的人數百分比明顯低于“非宅人”。
2.3.2 網絡購物的頻率
大學生“宅人”與“非宅人”中,均有三分之二左右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網購行為;并且大學生“宅人”經常網購的人數百分比明顯高于“非宅人”。
2.3.3 網絡購物的主要商品
大學生“宅人”與“非宅人”網購的首要商品均為書籍,其次為食品或服飾;但大學生“宅人”網購食品和數碼產品的人數百分比明顯高于“非宅人”。
2.3.4 網絡購物的原因
大學生“宅人”與“非宅人”網購的首要原因是足不出戶/省時省力,其次是價格便宜;但大學生“宅人”因懶得出門而選擇網購的人數百分比明顯高于“非宅人”。
3 分析與討論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與“非宅人”相比,大學生“宅人”課余時間均長期習慣性地足不出戶,主要從事與本專業(yè)學習無關的、自我性(滿足自身精神需要)的一些活動,如沉迷于休閑娛樂、個人興趣愛好或上網等;即使對極個別課余時間從事學習活動的大學生“宅人”而言,他們仍是沉浸在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外研究之中,而非專注于寫作業(yè)等與學校課程學習有關的活動。日本知名社會評論家中森明夫認為,消費型“御宅”族會將收入和閑暇時間完全投入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之中;國內學者通常把那些課余或八小時之外不喜歡出門的人稱為“宅人”,國內有學者也曾指出“御宅”族對非自己職業(yè)文化范疇的事物興趣濃厚、研究深入,“御宅”是一個長期的、習慣性的行為。這與本研究的結果可相互印證。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大部分大學生“宅人”首選的購物方式是外出購物,他們享受那種觸手可及的真實感覺;但是,與非“宅人”相比,大學生“宅人”更喜歡網購,他們更經常性地進行網購。書籍、食品和服飾是其網購的主要商品,與非“宅人”相比,大學生“宅人”更喜歡網購食品和數碼產品。足不出戶/省時省力和價格便宜是其網購的主要原因,與非“宅人”相比,大學生“宅人”更傾向于因懶得出門而選擇網購。
因此,一方面,對于高校管理者而言,鑒于大學生“宅人”課余時間足不出戶、沉迷于與專業(yè)學習無關的休閑娛樂、個人興趣愛好或上網等特點,應對這一特殊群體多加關注并予以積極引導,促進其健康成長。另一方面,對于電商而言,面對“宅人”這一數量龐大的大學生群體,考慮到其日益增長的網購需求以及他們長期習慣性地足不出戶、更喜歡網購并經常網購等特點,電商應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投其所好,提供更多物美價廉的、大學生“宅人”感興趣的書籍、食品、服飾和數碼產品等,已達到雙贏之目的。
【參考文獻】
[1]馬川.“我很宅”——淺析都市“宅男宅女”的心理訴求[J].中國青年研究,2008,(2):83-85.
[2]鄭笑眉,張歆.網絡社會中“御宅文化”現(xiàn)狀及影響探析[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9(6):59-61.
[3]王軍琪,張岑.透析:大學校園中的“宅”一族[N]. 科技日報,2010-02-23(007).
[4]高艷.用科學發(fā)展觀處理當代大學生“御宅族”問題初探[J].湘潮(下半月),2009,(4):21-22
[5]王申.御宅現(xiàn)象研究[D].河南:河南大學,2009.
[6]汪靖,顧曉晨. “御宅族”現(xiàn)象——新一代媒介依存癥[J].現(xiàn)代傳播,2008,(5):41-44.
[7]李偉.“宅詞”新解[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6(3):112-115.
[8]張?zhí)m仙.說“宅”[J].辭書研究.2009,5:151-152.
[9]劉元元,王媛媛.淺析大學生“宅一族”的幾個相關問題[J].網絡財富,2008,(11):231-232.
【作者簡介】
張萌,廣州市華南理工大學思想政治學院心理測評與應用心理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