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學物理課堂中充分運用生活化教學策略,對提升教學質量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為了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本文分析了生活化教學的實質內涵以及優(yōu)勢,就如何將生活化教學策略運用到中學物理的課堂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生活化;中學物理;教學質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隨處發(fā)現(xiàn)物理現(xiàn)象的存在,有些物理現(xiàn)象讓我們覺得妙趣橫生,有些會讓我們從心底感到震撼。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在正式開始物理知識學習之前就已經(jīng)對某些物理現(xiàn)象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此階段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識處于感性階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感性認知,可以促進其在物理層面知識體系的完善。
一、生活化教學的含義及優(yōu)勢
所謂生活化教學,就是在確定教學大綱之后,教師以教學的主要目的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為主,有目標地選擇并且組合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課堂內容、教學方法,由此逐步形成一系列有教學意義的課堂方案。從中學物理課程標準中可以了解到,中學物理課堂涵蓋了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學生必須可以在生活中運用物理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日?;顒舆M行引導。其二,無論是教師的課堂教導方式還是學生的學習形式,都應該向生活靠攏,使物理知識由抽象變得形象、具體。
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有兩方面的優(yōu)勢:一方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教學生活化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
二、生活化教學策略在中學物理課堂中的運用
1.打造生活化的新課堂
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生活氣息濃郁的課堂,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教師需要以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素材為依據(jù)營造教學氛圍。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物理素材可以被應用到中學的物理課堂中,例如關于球體運動這方面的知識,許多學生都十分熱愛體育運動,在物理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球類運動為學生營造學習氛圍,通過游戲或者實驗展示拋物體的運動軌跡以及相關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為學生解析運動的合成、分解等內容?;蛘咭陨钪械挠秒姙槔?,每個家庭中的冰箱、電視、洗衣機等都與物理知識息息相關,教師可以充分運用這些生活用品以及電器,營造學習氛圍。洗衣機的脫水功能是離心現(xiàn)象的最好展示,電風扇是熱能與功率的完美轉換實例。學生將生活與學習相結合,會進一步感覺到學習帶來的樂趣,以此為基礎學生會更加愿意投入到物理知識的學習中。
其次,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物理問題進行探究。教師在初始階段為學生營造了學習氛圍之后,就需要進一步帶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自行解決問題。因為學生的問題都是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學生會覺得物理就在身邊,強化了學生更加積極向上的生活理念。比如:在電磁場的知識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借用一種不需要電池就可以進行照明的電筒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在對該種現(xiàn)象感到新奇的同時也會產(chǎn)生一種疑問:為什么沒有電池也可以使用。在充分激發(fā)起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研究,學生通過對手電筒的內部結構進行解剖會發(fā)現(xiàn),手電筒的內部存在磁鐵以及線圈。通過一系列研究,學生會直觀地了解到電磁場的運動規(guī)律。
最后,教師需要將物理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通過教師的積極引導,學生可以很快地將生活與學習相結合,通過所學可以分析并解決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物理知識緊緊圍繞生活,可以更進一步體現(xiàn)物理對推動社會發(fā)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學生會因此激發(fā)斗志,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將實驗與生活相聯(lián)系
在進行物理實驗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用日常活動中隨處可以獲得的物品進行研究。該種做法的好處就是,一方面利于學生實驗材料的獲取,顯示其簡便、直觀的優(yōu)勢,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常常動手,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所以教師應該積極倡導學生利用身邊的材料進行實驗,這是提升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有效方式之一。比方:在教學“滑動變阻知識”時,為了提升教學質量可以引導學生將筆芯作為變阻器,因為鉛是一種導電體。將導線的一邊連接在筆芯一端,另外一邊隨意在筆芯上滑動,學生會發(fā)現(xiàn)燈泡的光線程度會不斷變化,由此引出滑動變阻器的運動原理。這種形式的實驗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會更愿意自主參與到課堂中,利于其深層次地把握實驗的本質以及物理原理。
3.課后練習生活化
在課堂中,教師要以生活化為主,在布置課后習題時也要緊密聯(lián)系生活。教師應多選擇具有實際操作意義、以物理現(xiàn)象為主要依據(jù)的相關問題,一方面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綜合培養(yǎng)分析、總結能力,將生活化的物理知識轉變成理想化的物理知識。另一方面,啟發(fā)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真正實現(xiàn)學以致用。
學生從校園走向社會必須具備良好的素質、高尚的道德風尚以及默默無聞的精神品質。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正確的引導并充分利用一切可以使用的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感覺到物理學習的樂趣,從而能夠主動學習物理知識。
參考文獻:
[1]朱鐵成.張晶.中學物理“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教育科學研究,2010(1).
[2]劉名江.如何創(chuàng)設高效愉悅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