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課程已經成為中小學一門必要的課程,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這一學科在教學研究方面明顯滯后,其突出表現就是未能形成適合學科個性特點的基本教學模式和結構。這嚴重影響了它的教學質量。為此,筆者在揚棄其它學科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結合該學科的教學特點,提出了“任務驅動、協(xié)作學習、強化實踐”的教學模式。
“任務驅動”就是通過教師將教學內容任務化,并在營造的模擬情景中提出任務,驅動學生開展學習、探索活動,尋找、搜索相關知識,歸納完成任務的方法和步驟。“任務驅動”教學法以任務為主線,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以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去發(fā)現,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點撥下,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在任務的完成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下面,筆者對信息技術課中的任務驅動教學法做初步探討。
一、以提高學生興趣為主線,合理安排教學“任務”
學生一進計算機教室,最想動的就是計算機,但教師說的最多的是:“先別動電腦,先聽我講,出故障了責任自負?!币惶谜n下來,講理論占了20~40分鐘,而學生操作在10~20分鐘,造成講課不從具體操作入手,理論變得枯燥難懂。教學內容安排得是否得當,是整個教學過程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筆者在備課、授課時,既調整了教學內容的順序,又將每個知識點涉及的內容按“任務驅動”的思想編成學習任務,讓學生在一個個具體的“任務”驅動下心情愉快地展開一系列的學習活動。
首先,在教學順序上,筆者把“WindowsXP”“計算機組成”及“文字處理”放在前面,而把“信息技術”“計算機原理”放在后面,先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再將其上升為理性認識,讓學生在認識計算機的基礎上,通過動手操作來了解計算機是如何工作、如何處理信息的。這樣,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培養(yǎng)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其次,在教學“任務”的設置上,從實際出發(fā),盡量安排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比如在練習鍵盤操作時,筆者讓學生“玩”機子中的“指法游戲”,在“玩”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只有熟練地掌握操作指法才能提高速度。
二、以布置任務的方式引入有關概念,教會學生動腦動手
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或網絡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中完成“任務”。如在講Powerpoint時,筆者將先制作好的某一演示文稿給學生放映一遍,讓學生體會到這個軟件的奇妙,然后以同樣主題的演示文稿為題,讓他們自己動手制作。在制作的過程中,他們會思考什么是演示文稿,什么是幻燈片,什么是對象等一些相關概念。
其次,布置任務要分層次,解決重、難點。針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應該設計不同的任務。例如,在練習Word文檔編輯排版時,對于那些基礎差的學生,要求他們先學會基本的文字處理方法。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筆者布置了“完成教室后面的板報設計”的任務,并且讓任務完成好的學生充當“小老師”,幫助基礎差的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讓他們感受到成功后的喜悅。另外,“任務”要盡量分散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比如在練習Word制表時,先讓學生制作一些行、列比較規(guī)則的表格,操作熟練后,再讓他們制作復雜的表格。這樣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學生容易掌握,效果較好。
最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任務”當中??梢岳枚嗝襟w課件或相關光盤來啟發(fā)學生,讓他們自己觀察思考、動手操作,在漸進學習過程中取得有效的成果。例如:在講Word繪圖工具欄時,筆者把事先編好打印出來的“任務”發(fā)給學生,上面有著色的圓形、正方形、橢圓形、錐形、圓柱體等圖形,要求學生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這一任務。為了使學生能順利完成任務,給他們兩點提示:(1)將鼠標移動到繪圖工具欄上的每一按鈕上,得出各按鈕的功能;(2)所有的圖形利用繪圖工具欄中的工具按鈕完成。在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實踐。
三、以“任務”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合作意識
以“任務”為前提,讓學生去搜集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設計出一系列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同時根據各班完成任務的情況、搜集信息的情況制定出評比項目,在每班抽出一組程度相當的學生,進行班級評比,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四、加強教學信息反饋,拓展課外教育
在教學中,筆者隨時注意學生的操作過程和完成任務的步驟,及時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當學生“反饋”效果不佳時,給他們提一些“暗示性”的問題,啟發(fā)他們繼續(xù)完成練習。比如,學生繪制表格時,忽略了頁面設置,于是筆者讓他們通過打印預覽看看表格。學生很快發(fā)現了存在的問題,及時做了修改。教師也可通過校外教育來加強教學活動的信息反饋。比如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從報刊雜志或市場上了解硬盤、內存容量和CPU的最新動態(tài)。通過實踐,他們既加深了對容量單位間換算關系的理解,熟悉了硬盤、內存的工作特點,也檢查了自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通過對信息技術課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初步實踐,筆者欣喜地看到,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越來越濃,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大大增強,很多學生在電腦繪畫、網頁制作、電子板報設計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創(chuàng)新意識。并且在其他方面,學生更是體現了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