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已是各中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但是受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發(fā)展學生主體性”并未有效地進行。本文簡要闡述幾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主體性的策略,希望對高中地理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主體性
以往的教學實踐證明:只有學生親身體驗所得出的道理,才能永恒地沉淀在他們的心靈深處,這對于學生一生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通過讓學生自己實踐操作,使其主體意識得到增強,主體能力得到發(fā)展,以塑造出健全的主體人格。
一、使學生主體性得到更好發(fā)展的重要性
主體性包括創(chuàng)造性、能動性以及自主性這三個層次。在課堂學習中,學生獨特的見解、獨有的學習風格都是其主體性的表現(xiàn)。發(fā)展學生主體性,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發(fā)展其創(chuàng)造能力,使其不斷地進步和提高。以往的教學證明:相比于學生所學的地理知識,他們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逐步養(yǎng)成的良好的能力、習慣和素養(yǎng)才是一生真正的寶貴財富,有助于學生在未來的發(fā)展中更好地適應社會。因此,無論是對于各中學還是學生自己來說,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是必要的、重要的,同時也是迫切的。
二、學生缺失其主體性的主要原因
雖然越來越多的高中地理教師開始關注學生的主體性,但是在課堂教學中,留給學生自主發(fā)展、自由選擇的空間和時間依然很少,從而造成一部分學生的自主能力得不到發(fā)展。從當前的高中地理教學情況來看,教師落后的教學方法和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是造成學生主體性缺失的一個重要原因。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一部分高中地理教師對新課改的意識比較淡薄,不太關心有關高中地理的新課程和新理論,以至于教學理念落后于時代發(fā)展的步伐。(2)有一部分高中地理教師深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只關心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而不關心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在課堂上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要求學生練習習題,幾乎都忘了學生是有獨立思想的人。(3)一部分高中地理教師認為,課堂沒有多余的時間花費在培養(yǎng)學生主體性這方面上。如果在課堂上花費過多時間用于學生的辯論、探討等方面,有可能會導致完不成教學任務,所以造成了課堂上幾乎是教師“獨白”的情況。(4)一部分高中地理教師“怕麻煩”,認為要使學生的主體性更好的發(fā)展,就必須要有好的教學方法,就必須多花時間學習、動腦子,這樣一來會大大增加備課量,實施起來太麻煩,所以這部分教師還是會選擇原來的教學方法。以上高中教師的種種行為和思想,都是影響學生發(fā)展其主體性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培養(yǎng)學生主體性的策略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注重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對于其健全人格、全面健康的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但是當前的教育大環(huán)境是高中地理教師所無法改變的。因此,教師可以采取力所能及的策略,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1.教師需要正確認識師生關系,以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
高中地理新課程提倡教師轉變角色,倡導教師在課堂上從“專制國家的君王”轉變成“平等民眾中的首席”,以一個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加入到學生的學習之中,以提高和尊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學生主體性的地位是必然的和客觀的,教師開展的所有教學活動都要圍繞著學生實施。比如:教師在課堂上不能只是自己講,要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由支配,為學生提供自主反思、合作探究、獨立思考、相互對話、自我展示以及總結提升等的機會。高中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需要最大程度地讓學生做到五官并用:用耳聽、用手做、用眼看、用口說和用腦想,以實現(xiàn)學生真正的情感參與、認知參與和行為參與。在高中課堂中,學生和教師作為教學主體,其關系應該是平等的、溝通的和互動的,對于課堂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活動,學生和教師都應作為平等的學習主體,共同參與和分享,而不是教師居高臨下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
2.教師需要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以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幾乎包攬了學生學習的各個方面。其中包括學生學什么知識,采用怎樣的學習方法。在這整個過程中,學生大多是無條件地服從教師,很少提出自己的主見或向教師發(fā)問。長此以往,學生就形成了被動學習的課堂氛圍,導致最后依賴、等待教師灌輸知識,造成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意識的缺失,主動探究問題動力和主動解決問題能力的缺少和主體意識的淡薄。學生的主體意識,是對于自身主體價值、主體能力和主體地位的一種自覺意識,有助于發(fā)展和發(fā)揮其主體性才能。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可以通過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和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比如:在高中地理課堂上,教師要以學習伙伴或朋友的身份和心態(tài),欣賞學生,寬容學生,熱愛學生,尊重學生,要用心傾聽學生內(nèi)心的聲音,珍視其獨特的想法,與之親切地相處,用平等的口吻進行對話,為學生營造一個敢說、敢想、敢做、敢問的課堂學習氣氛。另外,對于高中地理成績稍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表揚和鼓勵,比如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句贊許的話或是一個微笑等,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和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傊處熞尳虒W課堂成為師生思想碰撞的空間和心靈對話的舞臺,讓學生真正民主和思想自由,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角和學習的主人。
3.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活動,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現(xiàn)實中,很多學校同一年級的地理教學進度都是一樣的,比如一樣的教案、一樣的課件、一樣的作業(yè)和一樣的測試等。同一年級的不同學生對于地理學習的選擇權幾乎沒有,都是聽從教師的全權安排。長此以往,嚴重阻礙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每個人從小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所以對于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也會存在著差異。因此,教師對待學生不能都用同一個標準,而應該承認學生的差異并且采取正確的對待方式。為了有助于學生個性更好的發(fā)展,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不同的水平,采用多元的教育方式。首先,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目標,為學生提供課外地理知識,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其次,教師可以布置難度有層次的地理作業(yè),滿足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從而促進全體學生的高效作業(yè)和有效學習。最后,教師在課堂上提問學生時,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水平,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而不是“一視同仁”地提問。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jù)教學的內(nèi)容和學生的愛好,在班里鼓勵學生成立地理學習小組,偶爾實施野外地理調(diào)查、地理觀測和地理觀察等活動,以滿足一部分學生的興趣和學習需要。
4.教師要逐步改進課堂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能力
當前,高中學生的學習大多都是在課堂上進行的。高中地理教師可以通過改變教學方法,重新構建地理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能力。教師教學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能力出發(fā),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力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減少課堂教授時間,增加指導學習、交流討論和啟發(fā)思考的教學。比如:教師可以把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利用多媒體等工具展現(xiàn)身邊的地理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對于地理的興趣,促進其開心快樂地學習。另外,因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會花費一部分課堂時間,所以高中地理教師需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生能自己看懂的知識就不必在課堂上講解或討論,以充分利用每一秒時間。
只有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才能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fā)展,才能符合當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因此,高中地理教師需要更新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關注學生的主體性,積極做有助于學生發(fā)揮主體性作用的探索者與實踐推進者。
參考文獻:
[1]趙徽,荊秀紅.解密高效課堂[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42.
[2]陳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312-313.
[3]周衛(wèi)勇.怎樣上好課[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