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買房子,會很介意上一任屋主是印度人或中國人,原因是廚房會有很濃的咖喱或醬油味。而一個老外在酒吧里喝多了,多數(shù)人都會猜他是個美國人,而不太可能是德國人。由此可見,全世界范圍內,歧視不是單向的,每個種族、階層對其他種族、階層都會有偏見。
奇怪的是,現(xiàn)在最歧視中國人的好像反而是中國人自己。
很多華人移民在國外為孩子找學校,最關心的問題是:“這所學校有沒有中國學生?比例是多少?”如果答案是很多,他們絕對不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那里去。
我和幾個國內來的“土豪”朋友在加拿大吃飯,他們卻滿腹抱怨,說國外的醫(yī)療服務太差,排隊都要排幾個小時。顯然他們是拿在國內享受到的“特權”和這里的“平權”相比。
今天,加拿大70%以上的豪宅都是被中國人買走的。然而,你發(fā)現(xiàn)就算別人把房子賣給了你,卻沒有在心里尊重你。
當我們窮得只剩下“錢”、以為錢可以成為萬能通行證時,就注定了會被人所輕視。
意識不到這一點,還是固守“以利益為核心”的思維,結果只能是與這個世界越來越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