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氏排名
在《百家姓》中,上官位居復姓第三,僅次于萬俟、司馬之后,且位于歐陽之前。上官姓氏約有二十七萬余人,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016%左右。在明代楊慎所纂《稀姓錄》及其同代人楊樹基所纂《奇姓通》中,均未見載有上官氏,故可知,上官姓氏既非稀姓也非奇姓,乃普通姓也。
起源與分布
上官源于羋姓,是以官職命名的復姓。從《元和姓纂》和《唐書·宰相世系表》上的記載可知,上官氏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時代楚國莊王的少子子蘭。這位公子蘭,官拜上官大夫,以官為氏而姓了上官。也有說“上官”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縣東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為氏。《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說,漢時,為充實關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將許多大姓遷往關中,其中上官氏被遷往隴西上圭。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天水,這也正是楚國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為望族的緣由。唐時,上官氏已出現(xiàn)于中原的河南地區(qū),并在河南的陜州出人頭地。太宗貞觀年間的文學家上官儀,就是陜州人。唐末紛擾,逼得中原民眾大舉南遷,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響,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開花結果了。后來望族居天水郡,即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南。
上官氏名人
觀明代《萬姓通譜》,有載上官氏名人四十余,發(fā)現(xiàn)除少數(shù)屬權貴外,多為文人雅士。如宋代書法家上官必克、詞人上官怡及祖孫三代進士上官凝、上官均、上官喑,明代畫家上官伯達,清代文學家上官鑒等等。
上官儀:字游韶(約608-664),唐朝詩人,尤其善于做五言詩,在技巧上獨樹一幟,許多人都很贊賞,也有人模仿他的這種五言詩,當時這種寫法稱為“上官體”。上官儀舉為進士后做官,但因反對武則天而冤死獄中。
上官凝:字成叔,邵武人。宋代文士,慶歷二年(1042年)舉為進士而做官,為人剛正純直,不受饋贈,善決疑案,有政聲。他的兒子上官均,孫子上官恢都舉為進士。
上官音:字仲雍,政和二年進士。尚書吏部員外郎。著有《尚書小傳》、《論孟略解》、《史統(tǒng)》、《史旨》等。
上官恢:字閎中,宋元豐五年進士,歷知深州、南劍州、徽州。胡安國上書宰相,言其諳歷世務,端重有守,遂與楊時同薦于朝。官至中大夫。
上官婉兒:上官儀之孫女。上官儀父子因反對武則天執(zhí)政被殺,婉兒與母親被配入宮廷。婉兒辯慧能文,習吏事,武后愛之,拜婕妤(女官名),秉機政。她14歲起就為武則天草擬詔令。中宗李顯即位后,她被立為昭容,掌管文學音樂,經(jīng)常為皇后和公主作詩,韋后奪權失敗后,被斬于旗下,時年46歲。
上官渙酉:字元之,宋寧宗嘉定元年(1208年)進士。歷知真州、池州、尚書佐郎、大理卿、右文殿修撰、朝議大夫等。為官清廉,晚年居京口時,散兵劫掠富室,過其門搖手相戒曰:“個官人不要錢,不得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