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儀禮》和《禮記》都帶有酒宴座次的性質(zhì)。本文結(jié)合這些背景資料對酒宴座次朝向和其古老的文化淵源做了初步的分析,從而進一步揭示古代的尊卑差別,并且以閩西客家酒宴座次朝向為例了解酒宴座次的變通形式。
關(guān)鍵詞:《儀禮》 《禮記》 酒宴座次 朝向
在古代,人們以為酒是神賜予的,掌權(quán)者也將酒作為自己威儀和權(quán)力的象征之一,因此盡量提高酒的地位。所謂“禮儀三百,威儀三千”的禮數(shù),無不以酒作為媒介,酒充實了社會生活,坐席赴宴也隨之成為習俗慣制,并成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元素廣為流傳,在此之中酒宴座次也備受人們關(guān)注,有關(guān)酒宴座次排列可見《儀禮》《禮記》的各種記載。
一、古代酒宴座次主要朝向
“尊”字的起源與酒有關(guān),《酋部》曰:“尊,酒器也。從酋,升以奉之?!倍斡癫米ⅲ骸胺沧镁普弑刭Y于尊,故引申以為尊卑字?!贝俗旨坠?、金文亦作雙手奉尊之形,故有尊敬之義。酒宴以酒為媒介,備受關(guān)注的酒宴座次是古人分別尊卑的重要方式。在一般情況下,座次的尊卑是通過方向來表示的。
(一)南向為尊 《儀禮·鄉(xiāng)飲酒禮》中,當古人在堂上舉行禮儀活動和宴飲時,堂上的席位,主人在東序前西向而坐,賓席在戶牖間,賓南向而坐,陪客則在西序前東向而坐。很明顯主人和賓的座次都比陪客的座次尊。堂上東向坐的席位,當然是個受尊敬的位置,但是同時也得注意的是,南向的位置和西向的位置往往比東向位更尊。探討這種現(xiàn)象的形成,當與民宅的朝向有關(guān),其座向通常為坐北朝南。古代房屋一般向南,內(nèi)部分為堂、室、房。堂在前,室在后。堂通常是行吉兇大禮的地方,不住人。室設(shè)在堂后,住人。上古堂前沒有門,堂上東西有兩根楹柱。堂東西兩邊的墻稱序,堂與室用墻隔開,在這面墻上靠西邊開一個口是窗,稱為牖??繓|開一個門就是戶。一般來說,當?shù)弁趸蛞坏胤降拈L官在堂上的時候,座位以室的戶牖之間朝南的方向為最尊。追其房屋坐北朝南而建的溯源當與太陽照射有關(guān),歷來我國就有“山陰為北,山陽為南”之說?!兑捉?jīng)》曰:“宓戲氏仰觀象于天,俯觀法于地,觀鳥獸之交,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币蚨覀冋J為“秦漢以來,《易經(jīng)》六十四卦、天干地支、陰陽五行等相結(jié)合,發(fā)展成了一套中國人的獨特的世界觀”?!兑捉?jīng)》相信萬物以氣為本,氣表現(xiàn)在陰陽互動、四季交替、五行生克的變化中,以及天干地支、六十四卦的循環(huán)流動中。一般還認為,陽代表著生命和神靈,陰代表著死亡和鬼魅,陰陽完全對立,陰陽互濟又能生萬物。這一世界觀具有自身的秩序結(jié)構(gòu)。因此,歷來人們認為中國禮俗必須置于這種世界觀之中才能明白《儀禮》《禮記》的禮制,從而酒宴座次也賦予了這種觀點。可見我國古代酒宴座次排列有以南向為尊的習俗慣制。
(二)東向為尊 我國古代酒宴上是否只有南向為尊這一習俗慣制呢?并不是這樣的?!洞笊涠Y》中,堂上的席位,公西向而坐,賓南向而坐,諸公東南方北向而坐,大夫東向而坐。在這之中公的座位是主位,他是坐東向西的,其位最尊。這里可以看出東向最尊了。探討我國古代酒宴座次東向為尊習俗慣制的形成,有幾種說法:
1.與古代天子祭祖時神主的位次有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 在《篩檢志》中鄭玄考證:關(guān)于祭祖儀式是在太祖廟的太室中舉行的。各位神主位次的排列形式如下:太祖,東向,最尊;第二代神主位于太祖東北,即左前方,南向;第三代神主位于太祖東南,即右前方,北向,與第二代神主相對;第四代神主位于第二代神主之東,南向;第五代神主位于第三代神主之東,北向與第四代神主相對;第六代神主位于第四代神主之東,南向;第七代神主位于第五代神主之東,北向,與第六代神主相對。后面神主以此類推。祭祖時,天子在東邊面向西跪拜。我國古代的筵席(古代的坐具)上座次的排列,就是按昭穆之制來排列的,最尊位就是東向,依次是左側(cè)南向的二、四、六和北向的三、五、七,西向坐者地位最卑。這是因為天子祭祀列祖列宗時其輩分最小,而酒席上末座多由晚輩、身份卑下者或請客的主人坐,因為主人將來賓視為最尊者,表示對他的尊重。
這就是所謂的昭穆之制,探討昭穆之制東向為尊的由來,大約與古代天子祭日(太陽崇拜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之舉有關(guān)。因為太陽升起于東方,天子祭日時是面向東方升起的太陽進行的,因為天子最尊,故自然而然形成了以東向為尊的習俗慣制。
2.古人座次的尊卑與在堂上還是在室內(nèi)有關(guān) 在室內(nèi),不管是什么酒宴,只要在室內(nèi)舉行,就以東向為最尊,其次是北向,其次是南向,最后是西向。即最尊的座次是坐西向東。
3.辨別幾個人同坐一席的尊卑情況 《禮記·曲
禮》:“席南向北向,以西方為上;東向西向,以南方為上?!编嵶ⅲ骸吧?,席端也。”就是說南向北向的坐席以西邊的那一端為尊位;東向西向的座位以南邊的一端為尊位。探究其規(guī)定,那是因為在室內(nèi)以屋子西南角的位置為最尊,南向北向的座位其西邊離西南角比較近,東向西向坐席其南邊離西南邊比較近,所以出現(xiàn)了這種規(guī)定。
二、以閩西客家為例看酒宴座次的變通
客家第二次大遷移,發(fā)生在安史之亂、黃巢起義至兩宋之交。先民叩開了贛閩越邊三角的山門,為一個嶄新民系的誕生準備了足夠的人力資源。這種嶄新的民系在不斷遷移的過程中,將傳統(tǒng)的禮制制度帶到了閩粵地區(qū),但是在傳承中民俗也在變異,備受人們關(guān)注的酒宴座次也是如此。下面就介紹目前閩西客家常見的幾種座次安排:
(一)沖門為尊 這實際上是東向為尊或南向為尊的最初變通形式。我們知道,客家先民來自中原,受中原遺風的影響頗深,因此閩西客家古代和近現(xiàn)代的聚居建筑與其他漢民族的四合院建筑一樣,一般有大門,而且基本上講究朝南開門。進入大門室內(nèi)是天井—中堂—天井—下堂這種格局??图胰宿k酒宴一般設(shè)在堂(民宅中間屬于堂的一種)上,其首席是沖門的。這實際上屬于標準的以坐北朝南的位置為尊。因而在閩西客家民宅的中間或者在現(xiàn)代的酒店擺酒宴,最尊位就很自然是沖著中間門的,因為這個位置是坐北朝南。再如在西間擺酒席,那么首席是東向為最尊,也是沖著西間的房門。但是要注意,若在東間擺宴席時,如果首席按東向為尊的風俗慣例,就十分別扭了,因為東向座位是背對著門的。因此客家人把東向為尊或南向為尊的慣例進行變異,依據(jù)中間和西間皆以沖門為尊的原理,把沖門為尊的模式移植在東間的酒宴座次上,所以就形成了坐東向西的酒宴禮制。
(二)八仙桌和圓桌形式
1.八仙桌形式 我國古代使用的坐具是筵席。明代以后漸漸地出現(xiàn)了八仙桌,客家人喜歡使用四方桌,也就是俗稱“八仙桌”,這是一種可供八個人同坐的木質(zhì)桌子。上座時,客家人很注重席位的安排,一般情況下按親戚朋友的尊卑長序入座。酒宴中位置的大小位是這樣安排的,如果正廳只排有一張桌子,這時主人坐于上位,面對大門的左側(cè)為最尊位(主賓坐于此位),右側(cè)為第二位。然后從左到右,穿插排序,面對正廳的右側(cè)為最小位。探究其來源,其實和古代筵席上座次的尊卑排列差不多是一致的,也就是所說的坐西向東最尊的慣例,其位置方向和天子祭祀的神主位置是相同的,也就是所謂的昭穆之制。八仙桌的第二座與第二代神主的位置相同;八仙桌的第三至第七座與昭穆之制的
第三代神主至第七代神主的位置相同。八仙桌的第八座,即末座和祭祖時天子面向西跪拜的位置相同,其內(nèi)涵也相通。如果安排兩張桌子,此時以左邊的桌位為大,右邊為小,席位大小也是穿插而行。若是安排三桌,則稱之為“一品席”,這種情況下以首席為尊。如果安排五桌,一般要排成“梅花席”??梢姲讼勺莱霈F(xiàn)以后,家宴的座次尊卑就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了。
2.圓桌形式 若是采用圓桌,則面南正中為首席,左手邊依次為二、四、六,右手邊依次為三、五、七直到會合坐滿。房屋如果不是坐北朝南朝向,則以面朝大門為尊位,其余依次是左門和右門,背對著門為下位直至會合坐滿。
(三)靠墻為尊 堂上宴飲坐北朝南的最尊位不僅僅是沖門,而且還是最里面靠墻的座位;不僅如此,西間宴飲時坐西向東的首席也是最里面靠墻的座位。不去考慮東向、南向和沖門為尊的慣例,取其最里面靠墻的座位為尊的形式套用在各種朝向的房間里,就變通形成了靠墻為尊的新習俗。可見這一新習俗是在沖門為尊基礎(chǔ)上的進一步變異。這種新的習俗慣制適應性很強,現(xiàn)代人也講究酒宴環(huán)境的優(yōu)雅,為了防止過往侍者和食客的干擾,通常也以靠墻之位為上座,靠過道之位為下座。因此不論在什么場合擺設(shè)酒宴靠墻為尊都便于掌握,近現(xiàn)代民間酒宴上靠墻為尊十分盛行。
當然除了上面所說的客家酒宴座次變通形式以外,不同的區(qū)域和場合還有很多我們未察覺的座次習慣,如現(xiàn)在很多宴會,也出現(xiàn)臨臺為尊的宴會變通,就是說如果有專用的講臺時,應該以靠講臺的餐桌為主桌。但是總的來講,座次仍然是“尚左尊東,敬上崇中,面朝大門為尊”。
參考文獻:
[1] (漢)許慎.說文解字[M].(宋)徐鉉校.北京:中華書局, 1963.
[2] (漢)班固.漢書第六卷[M].(唐)顏師古注.北京:中華書
局,1962.
[3] 華光復.周禮·儀禮·禮記[M].大連:大連出版社,1998.
作 者:任 毅,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2011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唐宋文學。
編 輯:趙 斌 E-mail:mzxs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