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吉縣城西行23公里,即可看到水勢洶涌、濤聲震天、景色壯麗、國內外罕見的黃河奇觀——壺口瀑布。“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膾炙人口的佳句,勾畫出了大河奔流的壯觀景象。千百年來,這里游人絡繹不絕,流連忘返。
滔滔河水從千米河床排山倒海似地涌來,驟然歸于二三十米的“龍槽”傾注如壺口,形成極為壯觀的壺口瀑布?!稌坑碡暋吩弧吧w河漩渦,如一壺然”,壺口即因此而得名。
壺口瀑布,落差約30米,寬度最大時可達千余米,最大瀑面3萬平方米。滾滾洪流到這里急速收斂,注入深潭,聲似雷鳴,數(shù)公里外可聞;水波急濺,激起百丈水柱,形成騰騰霧氣,真有驚濤拍岸,濁浪排空,倒卷半天煙云之勢!每每夏秋之季,彩虹貫于晴空,分外秀麗。其聲、其勢、其景,壯、秀、奇,使人不能不為之陶醉。
壺口瀑布不僅有“水中冒煙”奇景,更有“旱地行船”之說。上游船只到此,必須離水登陸,經(jīng)人抬或車運繞過壺口(即所謂的“旱地行船”)方可入水續(xù)航,千百年來,概莫能變。
由于四季氣候和水量的差異,壺口景色也時有所變。壺口瀑布最佳觀賞期分為兩段,一是春季四五月份,正值農歷三月間,漫山遍野的山桃花盛開,岸邊凍結的冰崖消融,稱為“三月桃花汛”;二是秋季9——11月份,雨季剛過去時,河邊眾多山泉小溪,匯集大量清流,陣陣秋風吹過,常有彩虹出現(xiàn),叫做“壺口秋風”。這兩個時期,水大而穩(wěn),瀑布寬度可達千米左右。主瀑難以接近,但遠遠望去,煙波浩淼,威武雄壯。大浪卷著水泡,奔騰咆哮,以翻江倒海之勢,飛流而下。真是“水底有龍掀巨浪,岸旁無雨掛彩虹。”此情此景,實非筆墨所能形容。
壺口瀑布風光、隨四季而變換。春天的壺口瀑布,上游冰雪開始消融,所謂“桃訊”來臨。時值桃紅柳綠之際,風和日麗,遠山開始披上一層淡淡的翠綠。然而,上游的冰凌仍不時漂浮而下,匯聚在壺口上游寬闊的河道,繼而傾瀉跌下,如山崩地裂,瓊宮驚傾,激起玉屑冰晶,四處拋灑。此時之水色山光,顯得格外嫵媚。
而當夏季來臨,黃河進入洪汛時期,河水水位急驟抬高,反而減低了瀑布的原有落差,從而使過來的瀑布變成了一灘急流,河面寬闊,波濤洶涌,別具特色。
及至秋高氣爽,北雁南飛,秦晉高原萬里無云。登高遠望,壺口瀑布的來形去勢,一目了然,不禁令人心曠神怡。每當日出,瀑下煙霧,折射成道道彩虹,環(huán)跨天宇,夢幻景象。而當大雨滂沱,或陣陣秋雨之后,黃河壺口瀑布則若黃龍騰云駕霧而來,只見風雨煙霧,彌漫天空,天地水三體一色,故有“四時霧雨迷壺口,兩岸波滔撼孟門”的詩句。
數(shù)九寒天,秦晉高原往日的黃色大地頓然消失,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一派北國風光。此時之壺口瀑布亦變成一匹白練,尤其令人神往。
要盡情地領略壺口瀑布之氣勢,當下到壺口中腰的巖石上,此時再抬起頭來,跌落到頑石之上,濺起無數(shù)的水珠,眨眼之間便化成了飄飄緲緲的云霧,在陽光的照耀下,一道道絢麗的彩虹,橫跨蒼穹。河水隨后又沖進一個深槽,奔騰著流向下游。此情此景,恰如“涌來了島排山勢,卷作千雷
震地聲”,“映日彩虹連山水,滿天風雨不見云”。
若再靠近瀑布,可發(fā)現(xiàn)在壺口瀑布的“壺嘴”正中,有一塊閃亮的石頭,似乎在瀑布的急流之中,隨水流上下漂浮著,其形狀像一只玩水的烏龜,故稱為“龜石”。它又像一顆明珠,兩側滾滾跌下的兩瀑宛若兩條蛟龍,龍騰而珠躍,形成了一幅極其生動形象的雙龍戲珠的圖畫。對于這塊奇異的石頭,曾流傳著許多動人的傳說。有的說是當年禹王治水時,“先壺口,次孟門,后龍門,依次鑿石,引水而下”,疏通河道,治服了洪水,這塊奇石,就是治水時留下的“寶石”;亦有的傳說此石是女媧補天時遺留下來的“神石”;還有的說是伏羲兄妹倆成親時的“媒石”。
粗獷、深厚、莊嚴、豪放的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千姿百態(tài),壯觀無比的壺口瀑布則是黃河的代表。在這里,古今詩人和音樂家們奏出了一曲曲“黃河大合唱”,唱出了炎黃子孫們的心聲!從這里往南不遠,是龍門上口——孟門。在那里有“孟門夜月”奇景和大禹治水的“鎮(zhèn)河石?!?。游人先壺口、次孟門、后龍門,來一次“黃河三絕一線游”,領略大禹治水的遺跡,是非常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