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生活被應試教育所占據(jù),詩歌教學也一度被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所忽略。古典詩歌在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中一直占據(jù)重要的地位,它是先輩文明的結(jié)晶、心血的累積,是中華民族智慧的寶庫。數(shù)千年以來,李白、杜甫、李清照、辛棄疾等塑造的一個個或豪放或婉約的形象,一直生動鮮活地活在后人心中。一首首古詩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融入了民族的血液,成為中華兒女心頭永遠的驕傲和自豪。因此,詩歌教學對學生的成長價值很大。詩歌教育對于學生情操的陶冶、思想修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課怎樣教才能充分發(fā)揮詩教的功能呢?筆者覺得可以從如下方面進行。
以理解詩歌內(nèi)容為主
小學階段的語文詩歌教學中,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講解詩人生活的年代和所處的環(huán)境背景。由于小學生生活閱歷尚淺,理解能力較差,針對這種情況,語文教師要多講解,最好是可以逐字逐句地講解,讓學生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詩是作者主觀感受的表達、內(nèi)心情感的流露、個人見解和智慧的展現(xiàn)?!昂?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豁達開闊;“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的念鄉(xiāng)之情……每一首詩歌都是詩人不同人生際遇的結(jié)果,每個詩人的詩歌都烙有他們獨特的人生經(jīng)歷和時代背景。因此,小學生學習詩歌要以理解詩歌內(nèi)容為主。
引導學生反復吟誦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小學生因為閱歷尚淺,對詩歌的思想意境體會有一定難度,作為語文教師可以在學生大致了解詩作背景的情況下,讓學生反復吟誦,讓這些詩歌隨著學生年齡的成長而日益豐滿深刻。朗朗上口的詩歌在學生一遍遍的吟誦中,潛移默化為學生的精神食糧,沉淀為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因此,小學語文詩歌的教學,應以引導學生反復吟誦為主要方式。
準確把握意象的內(nèi)涵
古代的詩歌是作者形象思維的結(jié)晶,感受形象重要的是理解詩中的意境,它是作者主觀情感的流露。雖然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理解能力也比較差,但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形成詩歌畫面,學生學習起來既生動又直觀,學生理解起來就簡單多了。如《春江花月夜》中,多媒體的畫面中江水遼闊,江月孤獨地懸掛空中,詩人借助江月寄托自己難酬的壯志和深深的悲涼,豪邁而蒼涼,學生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每一首詩歌的意象都蘊含著豐富的意旨,寄托著作者復雜細膩的情感,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引領(lǐng)學生細細體會。
在小學階段的詩歌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捕捉意境,這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有一定的難度。語文課堂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中精美的界面設(shè)計,營造出濃郁的中國古代文化氛圍,讓學生體會詩的意境,這是傳統(tǒng)教學無法做到的。如教學“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時,可以借助多媒體設(shè)計出穿蓑戴笠的老翁在白茫茫的江邊獨自釣魚,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目視其圖、言頌其文、心醉其情,古詩的學習自然而然就成了一種優(yōu)美的享受,成了一場華麗的視聽盛宴,從而激發(fā)了小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古詩對于他們來說也就不再深奧難懂。因此,在小學語文詩歌教學中,教師們尤其要引導學生體味意境,準確把握意象的內(nèi)涵。
結(jié)束語
古詩是祖先留給華夏子孫的寶貴遺產(chǎn),是悠悠中華文明的燦爛瑰寶。是先輩們生命蒸發(fā)、提純后的結(jié)晶。讓詩歌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的靈魂深處,有效地進行詩歌教學,是一線語文教育工作者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喚回遠去的詩歌,積極進行詩歌教學任重而道遠。
(作者單位:山東省即墨市北安王宿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