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學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將幼兒園活動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5個領域。《綱要》上要求各領域相互滲透,但實行起來,卻很難做到。教師在設計教案時,往往把各個領域獨立開來,語言活動即完全讓幼兒學兒歌,了解“頂真”之類的語法,科學活動則完全讓幼兒認識動植物或一些自然現象等,領域之間的滲透在實際的教學中少之又少。這樣的教育其實是片面的,因為生活的各個方面本來就息息相關。幼兒教育要來自生活,那么如何將各個領域劃分清楚呢?筆者認為,可以將活動內容進行整合。
對教師的要求
將活動內容進行整合,首先應把語言活動作為基礎,在進行兒歌教學時,將科學知識、情感體會、動作模仿等融匯在其中。要做到這些,對教師的要求非常高。以小班兒童詩歌《刨個坑兒種西瓜》為例,介紹整合性教育的方法。
把這首兒童詩歌學會并背下 文學作品本身的豐富性,決定了學習活動是系列的、網絡狀的活動。具體可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學習作品;二是理解體驗作品;三是遷移作品經驗。知識指的是對于信息的回憶。教師可以提問幼兒“西瓜是先長葉子還是先開花?”理解這個水平反映了學生理解材料的能力。教師可以提問“開花以后會怎么樣?”應用是指在盡可能最少指導的情況下,在新情境中使用學習材料的能力。教師可以提問“種西瓜需要搭架子嗎?”“為什么種黃瓜要搭架子?”分析是將材料分解為不同組成部分,以理解材料結構的能力。教師可以提問“黃瓜是瓜,西瓜也是瓜,那黃瓜是水果嗎?”評價所關心的是基于特定標準判斷材料價值的能力。教師可以提問“西瓜給誰吃了?應該給他們吃嗎?”創(chuàng)造是指將不同部分組合在一起,形成新計劃的能力。處在這個水平時,幼兒需要使用發(fā)散性思維來獲得驚喜。教師可以請幼兒想一想“除了種西瓜,還可以種什么?除了給爹媽吃,還可以給誰吃?”或者,教師可以請幼兒自己為兒童詩歌創(chuàng)編一些動作。在這些階段中,教師需要一步步引導幼兒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熟悉作品,自己對作品有充分的感知體驗,并且已經經歷這幾個階段,達到最高的水平。這樣才可以指導幼兒在各個階段里扎實的學習,最終達到最高水平。
用模仿的方法教幼兒 教師可以為兒童詩歌設計動作,不用太復雜,能簡單明了的表達內容即可。動作難度要考慮幼兒發(fā)展水平,動作幅度不要過大,以免讓幼兒相互之間產生影響。在教師第一遍念兒童詩歌的時候,就可以加上動作,幼兒可以跟著做,但不要念,認真傾聽。
鼓勵幼兒聽兒童詩歌 傾聽在語言學習中是非常重要的。不少教師總是會著急讓幼兒跟著念,學著念,但當幼兒還沒聽清詩歌的內容時,他只是在咿呀學聲而已。一定要強調“老師念得時候你們不要念,等老師念完了,你們再念。”幼兒念的時候,教師同樣要傾聽,不要一味幫助幼兒一起念。認真傾聽才會發(fā)現幼兒哪里念得不好,可以有針對性的復習。
用不同的方式引導幼兒理解兒童詩歌的內容 教師可以采取問他們不同的問題這個方式來引導幼兒理解兒童詩歌的內容。組織幼兒討論,幫助他們理解作品的情節(jié)、人物形象和主題傾向,尤其是注意用聯系幼兒個人經驗的問題或假設性的問題引導幼兒深入思考和想象。例如可以提問“西瓜種在哪里的?”幼兒有生活經驗,會知道是種在地上的,因此教師就順勢可以告訴幼兒“所以我們要‘刨個坑兒種西瓜’呀?!辈粩嗟奶釂柨梢晕變旱淖⒁饬Γ粩嘟淌谟變盒轮R。
整合性方法包含的內容
科學知識 大多數的兒童詩歌中都會涉及科學知識內容。因此與其有時大費周章的專門開設一個活動讓幼兒去了解一些科學知識,不如在提及它的時候,就將它教授給幼兒,這樣的學習更加自然也印象深刻。記憶是相互關聯的,有關聯的記憶會更加深刻,詩歌內容與科學知識相輔相成,在幼兒頭腦中可以呈現一幅完整的記憶拼圖。
模仿動作 幼兒園有專門的律動課程,其實兒童詩歌教學中設計的一些動作也是可以幫助幼兒發(fā)展肢體動作的。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適合發(fā)展幼兒身體某個部分的動作,例如“開花”這個動作需要幼兒雙手并攏,手指向內彎曲,這個動作可以鍛煉到幼兒手指小肌肉的。
結合樂器 不要認為兒童詩歌是語言活動就不能與音樂相關,在詩歌教學中樂器也可以為活動增光添彩。教師可以根據詩歌內容,設計加入身體敲擊、不同材質的敲擊器(無音高樂器)以及不同材質的固定音高樂器。例如教師可以出示兩種不同材質的樂器,一種金屬材質,一種木頭材質。提問幼兒“‘刨個坑兒’的工具是什么做的?”因為工具是金屬做的,幼兒就可以判斷出金屬材質的樂器更加適合在此處敲擊。給大年齡班的幼兒上課時,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利用嘴巴和手指發(fā)出聲效的部分,讓活動變得更有意思。只要設計合理,控制得當,樂器的加入不僅不會影響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感知,還會讓他們更加集中精神的學習。樂器可以讓幼兒的學習有聽覺的刺激,真正做到利用身體各個感官去學習。
當尋找到適合的兒童詩歌后,教師們就需要根據兒童詩歌的具體內容,充分發(fā)揮想象,合理的將各個領域的內容整合在兒童詩歌的教學中,讓幼兒的學習不再割裂開來,而是更加的系統和完整。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金閶新城實驗小學附屬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