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教師而言,沒有外在的“逼迫”,他們只會安于現狀,墨守成規(guī),不會主動去自覺自省,向新的目標挑戰(zhàn)。一批骨干教師的涌現會輻射引領身邊的教師,在成功的喜悅中去理解教育、體味教育,不斷提升自我更新能力,并與年輕教師共同成長。名師工作室,以一批骨干教師為引領導航,讓學校與學校之間的資源整合更緊密,為一大批渴望進步的青年教師的提升指明方向,成為引領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孵化器。
青年教師專業(yè)成長的現狀
進入瓶頸,缺乏動力 現在的教師,疲于應付升學的壓力,為了追求教學質量,他們整天批改作業(yè)、忙于備課。等到評職稱或評先的時候,他們就會感嘆時間都去哪了。對于大部分人而言,如果沒有外在的驅動,教師只會滿足于完成學校里的教學任務,很少去思考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久而久之,很多教師會失去初為人師時的那份熱情和渴望,到達了職業(yè)的倦怠期、瓶頸期。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是促使教師不斷的充電、更新、激發(fā)自己的動態(tài)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骨干教師的領銜作用,同時也需要喚起自己的內省,只有天時地利人和,才能真正的揚帆遠航。
面臨挑戰(zhàn),渴望進步 一般教師在專業(yè)發(fā)展的過程中,難免會在教育教學中遭遇困惑與難題。但是,相當一部分青年教師是渴望進步和發(fā)展的,他們的初衷是要改變停滯不前的這種現狀。但畢竟經歷磨練的不夠充分,閱歷也尚淺,有時是有心無力。這時候如果有一支名優(yōu)教師的團隊作為領頭雁,去影響、帶動整個青年教師隊伍,那么一大批教師的熱情就會被帶動起來,形成一連串的良性循環(huán)。
名師工作室的建立
學校副校長、特級教師唐琴領銜建立了名師工作室,發(fā)揮名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工作室冠名以“唐秦”,其意義在于每一個加入其中的教師都是:“唐”“秦”人,工作室共招聘成員14名,分別來自震澤中學、吳江中學、盛澤中學、汾湖高中和吳江高級中學。
在“唐秦”名師工作室,既有區(qū)學科帶頭人、區(qū)能手新秀,又有剛剛工作3年的年輕教師,他們懷著對歷史學科的專業(yè)訴求和價值守望,組成一個志同道合的教研團體和共同打造教師專業(yè)成長共同體。在每位成員都明確自己的發(fā)展目標后,唐琴老師主持簽訂了帶培責任書,并結合今后工作室的發(fā)展目標,對工作室成員的專業(yè)成長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閱讀積養(yǎng)學識,讀書豐厚成長”。
引領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效應
傳送理念,引領教師轉變傳統(tǒng)觀念 教師要獲得發(fā)展,光靠單打獨斗是遠遠不行的。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會看得更遠一些。正所謂“登高”才能“望遠”。在學校,每年名師工作室都會邀請一些學者型教師、研究者、教育家來做講座。如國家督學、原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成尚榮先生應邀來學校作“張力課堂”與“學術型教師”的主題學術報告;國內著名歷史教育專家、《中學歷史教學參考》雜志社社長任鵬杰先生為學校的課題提出規(guī)劃。這些新鮮、睿智、靈動的理念讓教師如浴春風,更新了觀念,教學打開了新思路,為我們的成長做好了積淀。
實踐指導,引領教師善于開展研究 教師如果把教育當作自己喜歡做的事,認真用心地去做好每一件事,那么,他必然要投入、要付出、要吃苦、更要樂在其中。學校唐秦工作室的領軍人物唐琴老師,她多次參加省送培送教活動,開設專家在線講座,指導教師成長,在省內外產生一定影響。為了讓工作室成員不斷進步,她根據教師現有情況,研制成長方案,加強青年教師規(guī)范成長,實現骨干教師規(guī)劃發(fā)展,使工作室真正成為“研究的平臺,成長的示范,凝聚的核心”。自2009年成立以來,工作室搭建多種平臺,努力提升工作室成員的業(yè)務水平,推進專業(yè)成長。3年來,工作室兩次組織成員參加全國歷史年會,邀請《中學歷史教學參考》《歷史教學》的社長、主編親臨現場指導,約請外省特級教師開課、講座,與外地歷史教學團隊、名師工作室切磋交流。在此期間,成果可圈可點,經過持續(xù)的努力,眾多成員在業(yè)務臺階上獲得提升,所有教師獲得蘇州、吳江市級帶頭人。正是這種近在身邊的關懷和促進,讓所有的教師都更勇于研究,樂于研究,也更善于研究。
自我反思,引領教師學會自我剖析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定期反饋自己的教學,或肯定、或否定、或支持、或反對、或提高、或改善,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實踐證明,在經驗中反思才能真正的成長。
結束語
名師工作室喚醒了教師的自我發(fā)展意識,引領大家走入有效的學習進程,是專業(yè)成長的孵化器。它給了教師們積極向上的學術氛圍,為每一位青年教師的成長留下了有效的痕跡。
我們經常問這樣的問題:
我們是誰?教師。
我們的職責?教書育人。
我們的位置?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我們是剛出茅廬;今天,我們一直在努力;明天,我們要努力成為優(yōu)秀的教師,成為名師,成為學術型的教師。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