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設疑提問是教師的基本功之一。課堂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xiàn)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課堂提問設計科學、技巧高超,可以大大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一堂成功的設疑釋疑課,能給教師帶來無盡的教學趣味,同時也能給學生帶來思考的快樂和思維能力的提高。善于從教學的實際出發(fā),隨機應變,靈活提問,才能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筆者以為,課堂提問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中選擇最佳切入點。
角度、新穎度與密度
要讓學生感到所提出的問題既不是高不可攀,又不能唾手可得;對一些繁難復雜的問題,可轉化為一系列小問題、淺問題,或以舊探新,或鋪路搭橋,或觸類旁通,以平緩坡度,化難為易,在解決一個個小問題的基礎上深入到問題的中心。設計好跨度,就要挖掘出課堂問題的支撐點。那么,如何找出教材中的問題點呢?一般而言,抓住“五點”就可以了。即:重點、難點、疑點、興奮點、思維點。其中,思維點多出現(xiàn)于議論性文章,主要有由表入里、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因果關系,個性與共性的關系,必然性與偶然性的關系等。
課堂提問要注意內(nèi)容的新穎別致,使學生聽后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繼而積極思考,激起探究的欲望。對于那些學生熟知的內(nèi)容,要注意變換角度,使學生聽后有新鮮感。課堂提問并非是越多越好?!皾M堂問”和“滿堂灌”是同樣不可取的。如果提問過多過密,學生忙于應付教師的提問,過度緊張,容易造成學生的精神疲勞和反感。因此,課堂提問要適度、適時。
控制好速度
教師要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反應情況,控制好速度。教師在提出問題后,要留出充裕的時間給學生思考,在停頓的這段時間內(nèi),教師既不可無事可做,也不能步步追問,力戒干擾學生的思維;而應該用鼓勵、期待的目光環(huán)視學生,獲取反饋信息,選準提問的時機和對象,取得最佳的提問效果。
案例一:在《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系》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先由梯子的傾斜程度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在直角三角形ABC中銳角∠A確定時,則∠A的對邊與鄰邊比值確定,從而得出正切定義tanA= ,在學生接受這一新生事物后老師提出問題: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的對邊與鄰邊的比值是定值,那其他邊的比值呢?從而引導學生思考,比值不變的還有好幾組,它們是不是也有新名稱?帶著猜想期待老師來揭秘,新問題生成及過渡自然且好記,印象更深刻,比老師直接告訴他們效果就要好很多。
在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某一有價值知識閃爍的亮點,形成生成性問題,設計提問,啟迪孩子們發(fā)表對數(shù)學的個人看法,主動、樂意地去探索數(shù)學,癡迷于他們的數(shù)學世界,既要讓學生大膽而熱情地表達自己的思維結果,也要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營造濃濃的教與學互動的課堂氛圍,讓數(shù)學閃爍他們的智慧。
掌握好開放度、寬松度
開放性問題是指那些結論不確定(或不明確)、方法不唯一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學生可以從多種角度去思考,尋求答案,答案具有不標準性和不唯一性。開放性問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
案例二:《測量物體的高度》是北師大版教材在學習了相似三角形和三角函數(shù)等知識后的一節(jié)活動實踐課。在學生走出教室進行測量之前,上課教師設計如下的問題:怎樣測量校園里的旗桿的高度?試針對不同的實際情況,每人設計一種具體的測量方案,然后拿到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把本小組的各種設想進行匯總和整理,選擇操作簡單易行的最好方案兩至三個。這樣一來,學生積極性很高,想到了許多教師不曾想到的問題,如:①天氣好可利用影子長與樹高的關系計算,但如果部分影子落在墻壁上怎么辦?②沒太陽光無法測影長怎么辦?③樹的頂部或底部又不能直接到達怎么辦?學生運用相似三角形的比例關系及三角函數(shù)的計算等方法,每種方法都有圖形及具體測量方案。設計成功后,孩子們走出教室進行實踐操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從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教學中,利用原有的問題進行變式、擴展,圍繞問題層層深入、剖析,縱向挖掘思維廣度和密度,橫向?qū)χR進行有機整合,為每個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個性、發(fā)展認識的機會和舞臺,不僅收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而且保持著學生思維上的活躍性,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新時期的教師,應該與時俱進,以寬厚博大的胸懷,與學生平等相處,寬容學生在課堂提問中出現(xiàn)的缺點和錯誤,為孩子創(chuàng)造寬松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讓孩子的潛質(zhì)得到充分發(fā)揮,真正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時代所需要的人才。總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課標、教材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緊緊把握課堂提問的“度”,力求使每一個問題都處理得恰到好處,做到教與學的完美統(tǒng)一。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美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