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的背景下,通過學習課程改革理論,充分認識到開放式課堂教學主導思想和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是一脈相承的,強調集中學習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原則,以提升自身的理論水平。了解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只有開放教學過程,才能真正對學生開放,才能打破以問題為起點,以結論為終點的封閉式教學過程;構建“問題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應用拓展、提高能力”的開放式過程。
開放式教學意義明顯
夸美紐斯在1632年《大教學論》序言中就寫到:著作《大教學論》的目的就是改變學校教育,要讓教師因此而少教,讓學生因此而多學,讓學校充滿歡樂,而不是厭煩和高壓,一切教育的影響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積極性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動都要以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fā)點,使學生具有充分的動力,主動學習、善于學習,開放式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開放式教學可以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形成積極自主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心理態(tài)勢,對教學的本質產生一種新的領悟,進而主動探索,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有效地發(fā)展。
學生厭倦教師無休止的講述,喜歡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喜歡和同學們組成學習小組,通過自己動手動腦,自己查找資料,想辦法解決問題。還有的同學表明,有些難題如果教師講解的話,可能迫于教師的威嚴,強迫自己不開小差,當時聽懂了,可過不了多久就忘了??扇绻切〗M討論的話,只要有一個同學先想到,再由他(她)帶動全組學生一起思考,反而會很快解決問題。這就說明,學生需要一個互相帶動的過程。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共享雙方的思考、經驗和知識,相互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和觀念,豐富教學內容,尋得新的發(fā)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與師生共進?!薄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p>
改變教學模式的策略
教師要由傳統(tǒng)教學中的“裁判”轉變成開放課堂互動教學中的“教練”,共探討出五個策略:
架起看臺,讓學生“互看” 在課堂上,一位教師要面對幾十名學生,常因為時間問題無法快速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時如果組織學生“互看”別人表演或表現,看別人演示或演算,看別人的作業(yè)或其他。通過觀察別人的作品或表現,學生得到啟示?;ハ嗫匆豢?,能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調控教學。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中,如何把平行四邊形轉換成已經學過的圖形呢。在小組討論時,請先想到方法的同學演示給本組的同學看,全組的同學就都能進行正確的轉換了。再請幾名同學展示自己的作品,帶動了全班同學的實際操作。
鋪設平臺,讓學生“互說” 愛因斯坦曾這樣說:“一個人的智力發(fā)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語言的。”筆者在課堂上很注重調動學生“說”的積極性。數學教學中有些教學內容,其實學生在沒有學以前就已經略有所聞,或者已經有點基礎了,這時筆者就放手讓學生說,把自己的理解和自己掌握的知識基礎說出來。一個同學沒說完整,可以多請幾個同學來說;前面說過的同學聽了后面同學的說法后又有了新的理解,可以再來說進行補充。這樣,慢慢地由點帶動面,所有同學可以圍繞學習內容,各抒己見,互相啟發(fā)。使課堂中生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在互動中充分發(fā)表見解,換來更佳的教學效果。
構筑舞臺,讓學生“互辯” “理不辯不明”,辯論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就像平靜的湖中投入一粒石子,能一下子激活學生的思維。在練習課上筆者經常會組織辯論,比如,選擇題或是判斷題,當學生中出現了不同答案時,筆者就會讓學生來根據自己的答案說一說自己得出這個答案的理由,讓學生在知識的混淆處,概念的模糊處展開辯論,讓學生們在辯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達到共同參與、交流信息、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搭建平臺,讓學生“互幫” 由于個性差異不同,筆者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搭建學習平臺,讓學生互幫互助、優(yōu)勢互補、共同進步。尤其是在一些操作課上,有些同學的圖畫得又快又好,而有些同學相對來說慢一些,筆者就要求同組內同學互幫,讓優(yōu)秀學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他看,并教給他畫的方法,有時學生與學生之間,比教師傳授更快,這樣既讓優(yōu)秀學生有一種榮譽感,同時也讓“學困生”在互幫互助中掌握知識,同時還不需要教師一個個講解,節(jié)省了不少教學時間。
創(chuàng)設平臺,讓學生“互問” 使學生成為更好的思考者和問題解決者,這是數學學習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但是現在的學生往往缺乏這方面的能力。在教學中,有很多問題往往會有這樣一問: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并解答。教師就要抓緊這些機會,讓學生互相提問,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注重了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充分強化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定位。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這樣的數學課堂才會更精彩。為學生間的有效互動提供有力的保障,數學課堂定會煥發(fā)出嶄新的生命力。
(作者單位:江西省萍鄉(xiāng)市安源區(qū)進賢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