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清,河南師范大學教育與教師發(fā)展學院三年級學生,1989年6月出生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兩歲時,王亞清的父母先后離世,只留下他和年幼的妹妹,王亞清在舅舅的撫養(yǎng)下長大成人。2007年舅舅去世,讓原本困難的生活雪上加霜,但他沒有屈服,毅然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重擔,為了實現(xiàn)大學夢,他帶著妹妹踏上了風雨求學的艱辛路程。
沐浴著黨的陽光,王亞清和妹妹不但完成了中學階段的學業(yè),而且都考上了大學。他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刻苦學習,積極向上,先后被評為鄂爾多斯市“文明宣傳者”、新鄉(xiāng)市“咱們身邊的好青年”、河南師范大學“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此外,他多次榮獲“模范學生干部”“三好學生標兵”“國家勵志獎學金”“校園之星”等榮譽稱號,其先進事跡先后被中央電視臺、內蒙古電視臺等媒體宣傳報道。
直面困境,樂觀接受生活挑戰(zhàn)
人世間最真的情莫過于親情,人世間最真的愛莫過于父母的愛,可王亞清和妹妹卻永遠失去了這份可貴的親情。父母去世后,兄妹二人相依為命,四處漂泊。如何賺取每天不到十元的生活費,成為擺在兄妹倆面前的難題,為了節(jié)省開支,他和妹妹常常一天只吃一頓飯。
為了在假期掙夠生活費、學費,亞清兄妹曾一起去工地砌磚抹灰、搬水泥。由于年齡小、工作量大、加班頻繁,妹妹小小年紀就得了腰椎間盤突出,后來妹妹又因為長期的不合理飲食得了腎結石病,忍受著病痛的折磨。王亞清為此懊悔不已,發(fā)誓不再讓妹妹干重活。面對昂貴的治療費,王亞清所有的假期、課余時間都用來打工。但在2008年暑假期間,很多工地都停工了,實在找不到工作,亞清就冒著生命危險下煤礦挖煤,一次不幸遭遇瓦斯事件,差點送命,幸存之余一陣后怕——“我死了,妹妹怎么辦?”王亞清就這樣在精打細算中度過了高中生活。面對命運的不公,他迎難而上,一副嫩肩扛起生活的重擔,一雙小手撐起了頭頂?shù)囊黄臁?/p>
愛心資助,溫暖伴隨夢想起航
王亞清兄妹曾分別就讀于包頭市中山學校、達拉特旗第一中學,學校得知他們的情況后減免了他們部分學費,校領導將自己的飯卡送給他們,讓他們有足夠的精力應對繁重的學業(yè)。街道派出所的一位民警得知有這樣一對兄妹,幫他們申請了低保,節(jié)假日還把兄妹倆接到家中改善生活。
2011年,亞清要參加高考了,因為住處離考場特別遠,愛心車隊的一位司機親自接送他,使他在考試的兩天里有充足的休息時間。有一個工地的領導了解了這一情況,讓亞清和妹妹高考后去他的工地打工,亞清在工地上勤奮好學,學會了一些大型機械的操作。閑暇時間他還進行創(chuàng)作,在報刊上發(fā)表多篇文章。他自強勵志的精神感動了工友,開學前,領導和工友們?yōu)樾置脗z湊齊了學費。然而,天有不測風云,進入大學后,妹妹由于體質較弱,先后兩次生病住院,花光了他所有的生活費,學校領導和老師們了解他的情況后幫他墊付了學費,并幫助他申請了國家助學金和潤華助學金,助學金減輕了他的生活壓力。兩年來,河南師范大學的領導和老師們經常通過談話和電話詢問他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盡可能多地給予他關心呵護,為他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減輕他的生活壓力,使他能夠更加安心學習。雖然兄妹的求學之路崎嶇坎坷,但沐浴著國家、社會和學校資助的陽光,又受到許多愛心人士的關心和幫助,他們不再孤獨和焦慮。
回報社會,做無私奉獻的“活雷鋒”
面對困境,他勤奮刻苦,追求自身素質的全面提升,專業(yè)成績名列前茅,綜合測試成績連續(xù)兩年位居本班第一,先后獲得“模范學生干部”“三好學生標兵”“國家勵志獎學金”等多項榮譽。承接善意,他將愛心化作行動,用自己平凡的善舉幫助著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在擔任河南師范大學學生會生活部部長期間,他堅持“師生為根,服務為本”的理念,先后組織多項愛心活動:去敬老院照顧孤寡老人、參與社區(qū)支教活動、與校餐廳協(xié)商讓生活困難的同學在餐廳勤工助學、在周邊社區(qū)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找勤工儉學崗位,建立生活部專用微博、貼吧、QQ群,為全校師生提供服務等。他自己生活雖拮據(jù),卻以自己的方式為貧困地區(qū)生活困難的人們貢獻力量,并帶頭參加義務獻血。他不懼困難、樂觀向上的精神影響并帶動著身邊的人。2012年4月,當亞清得知山西農業(yè)大學有一名學生患白血病,因無法支付高額的醫(yī)藥費而即將放棄治療時,他帶頭聯(lián)系全校各個院系的同學成立愛心團隊,籌集到1萬元善款,幫助這位大學生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2012年年初,王亞清被邀請擔任鄂爾多斯文明城市宣傳“大使”,成為家鄉(xiāng)人民的驕傲。2012年3月28日,中央電視臺“文明中國行”《講述》欄目組以《情暖求學路》為題對他進行了專訪。他在接受采訪時說道:“在別人看來,我的求學路上滿是風雨泥濘,但我認為風雨并不是我求學路上的全部,更多的是陽光溫暖,如果沒有國家、社會、學校及眾多愛心人士的幫助,我不可能走到今天。他們的仁愛之心讓我明白:要做個懂得感恩的人,做個有愛心的人,要回報那些幫助過自己的人,更要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p>
(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
責編:秋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