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虎藏龍》
作者:王度廬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頁數(shù):522
定價:28.00元
裝幀:簡裝本
近日翻閱舊書,偶然發(fā)現(xiàn)一本上世紀九十年代出版的武俠小說《臥虎藏龍》,重溫之下,竟被書中一個小人物劉泰保吸引住,慢慢品讀之下,愈發(fā)覺得此人饒有奇趣?!杜P虎藏龍》是王度廬先生上世紀四十年代客居青島時所著,看過電影的人很多,讀過原著的人很少,記得玉嬌龍的人很多,知道劉泰保的人很少。但所謂的名氣往往表面光鮮,真正地道的卻是深藏不露的小角色。
《臥虎藏龍》甫一開篇,劉泰保就出場了:
鈕子不扣,腰間卻系著一條青色繡白花兒的綢巾,腰里緊緊的,領(lǐng)子可是敞開著。頭上一條辮子,梳得松松的,白凈臉,三角眼,小鼻子,臉上永遠有笑容……
從相貌看,劉泰保是一個十分平凡甚至頗為丑陋粗野的人物,生活邋遢,與傳統(tǒng)的英雄角色相去甚遠。至于他的過去,則更加讓人啼笑皆非,又嫖又賭,又偷又懶,連他的表哥也要把他忘了,做人可謂相當失敗。
但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我們又看到了他的另一面。他吃喝嫖賭,但第一次見玉嬌龍都不敢再看這位“嫦娥”一眼。他揮金如土,但外出“辦案”只吃半斤蔥花餅。他武藝低微,但素有急智,碰見危險趕緊裝醉鬼。他頗有城府,但又十分善良,被裝扮成老婦人的大盜碧眼狐貍蒙騙。
很顯然,他不是傳統(tǒng)武俠小說中建功立業(yè)、除暴安良的大俠、英雄,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實質(zhì)上他最渴望的也是“人”的權(quán)利、受尊重的權(quán)利。王度廬也正是從這一點切入其內(nèi)心,著力渲染了劉泰保深入骨髓的斗爭欲望。
書中第一次寫到這種斗爭欲望,就是劉泰保初會玉嬌龍,我們可以拿一日內(nèi)他前后兩次完全不同的反應(yīng)來對比。
第一次:
他就不禁打了一個冷戰(zhàn),心說:爺爺!我今天可真遇見貴客啦,原來這是玉大人的小姐!玉大人是新任的九門提督正堂,多顯赫的官呀!
第二次:
“玉大人來了!”劉泰保這才驀然想起,玉大人就是新任的九門提督正堂,他遂就撇了撇嘴說:“玉大人也不過是個正堂就完了!”
一日之內(nèi),他之所以對九門提督玉大人由敬畏到輕蔑,有了截然相反的變化,根本原因就在于他自尊心受到傷害后所激發(fā)出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般的斗爭精神。在鐵府盜劍事件發(fā)生后,作為鐵府教拳師傅的他平白受冤,這種求尊重、求自我實現(xiàn)的欲望達到高峰。
劉泰保要面子、求賞識、賭這口氣,其實就是求尊重。此前他身邊的“貴胄”并未主動對他的“尊嚴心理”施加抑制和壓力,他也對自由散漫的流氓生活充滿顧戀。但從偶遇玉嬌龍開始,“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在他“內(nèi)心”中逐漸發(fā)酵,鐵府丟劍則是他“理想”覺醒和求索的開始,所以,追劍也就直接關(guān)系著劉泰?!白晕摇钡男睦響?zhàn)。與平日里那些傳統(tǒng)武俠小說只描寫淺層次善惡沖突的局面相比,這里的“俠”有了新境界。
《史記》中塑造了眾多“俠”的形象,有“閭巷之俠”、“卿相之俠”等。所謂“閭巷”,是指平民百姓,劉泰保顯然是“閭巷之俠”的個中代表。在《臥虎藏龍》中,李慕白、玉嬌龍都是十步一殺的大俠,但傳奇注定悲劇,他們身上背負的禮教太多。而劉泰保則是一個未被儒家或道家精神馴化的草根俠,另一種“俠”。
例子還有很多,比如,玉嬌龍被逼婚,李慕白到京城后只忙著找青冥劍和啞俠遺書,俞秀蓮則讓玉嬌龍去安安穩(wěn)穩(wěn)做個官太太,而劉泰保卻幫助玉嬌龍金蟬脫殼,逃離了侯門。在這件事上,他甚至超越了所謂的“貴胄”、“俠客”,達到了他們所無法理解的更高尚的境界。凡此種種,皆因他不被傳統(tǒng)名教觀念束縛,才可以行許多“英雄”所不能行、不恥行之事。正如劉泰保嘲笑“大英雄”李慕白時所說的:“幸虧還有我們這一伙不是英雄的。”
掩卷之余,我不禁陷入沉思。劉泰保是一個平民,一個三十多歲還沒娶上媳婦的光棍,一個沒有玉嬌龍的出身,也沒有李慕白的師門的地痞,卻做到了李慕白、玉嬌龍等英雄沒有做到之事。誠如魯迅先生《“題未定”草(六至九)》一文中所說:“誠然,老百姓雖然不讀詩書,不明史法,不解在瑜中求瑕,屎里覓道,但能從大概上看,明黑白,辨是非,往往有決非清高通達的士大夫所可幾及之處的。”
沒錯,只要心存理想,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不是英雄的英雄”。
《鷹爪王》
作者: 鄭證因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副標題: 晚清民國小說研究叢書
頁數(shù): 1782
裝幀: 平裝
這套書屬于《晚清民國小說研究叢書》,這部小說最大的和現(xiàn)在的武俠不同之處在于,他是寫了一堆人,而不是一個人。鷹爪王王道隆雖說是主角,但就像007一樣,每集都有新的主角出來,譬如萬神醫(yī),譬如夏侯英,譬如小白龍,譬如二老丐怪。而看完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前言里上官纓先生用的是這么一句:追昔年之云,補今宵之月。所謂“昔日之云,今日之月”,實在是淋漓盡致,譬如夏侯英回來,不知道鷹爪王幾乎剛剛險遭大禍。這個險遭大約有伍拾多頁,看到夏侯英這才說到,著實考驗人的邏輯能力。
整部書沒什么感情戲,倒也不悶。最真實的地方就在于褪去了江湖的玫瑰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句話是一點都不可笑的。
《蜀山劍俠傳》
作者: 還珠樓主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北岳文藝出版社
頁數(shù): (十冊)5321
裝幀: 平裝
叢書: 還珠樓主小說全集
《蜀山劍俠傳》最大的特點就是將神魔和武俠完美地結(jié)合起來。
在中國的文學(xué)發(fā)展中,真正的武俠小說是從唐代的傳奇小說開始的,產(chǎn)生了著名的虬髯客、聶隱娘、昆侖奴等俠客,后來經(jīng)過宋元兩代的過渡,到明代出現(xiàn)了著名的《水滸傳》,將俠文化推向一個高峰;清代的武俠出現(xiàn)了新的發(fā)展,漸漸分離出奇幻和技擊兩派,人物都是塵世間的俠客,他們的本領(lǐng)也只是客觀的十八般武藝而已;晚清到民國的時候,出現(xiàn)了王度廬,他的作品一般歸為海派,開始了武俠的改造,將歷史結(jié)合進來,描寫也更為細膩。而民國時期真正的武俠高潮的到來,則是因為還珠樓主和他的《蜀山劍俠傳》。這部作品也是后世修真類小說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