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釀酒和飲酒歷史悠久的國家,酒從中國古代至今都是重要的商品。古往今來,從酒肆、酒舍、酒壚、酒家到酒館、酒樓、酒店,這種賣酒兼提供飲食服務的店肆的流變,是中國商業(yè)發(fā)展史上的重要載體。
酒作為商品進入流通領域,在中國很早就有記載。在《詩經(jīng)》中,《小雅·伐木》中有“無酒酤我”的句子,《論語·鄉(xiāng)黨》中說“酤酒市脯不食”,就是說不吃買來的酒和肉干?!赌印?、《韓非子》等書中也有“酤酒”的記載,這說明當時酒的買賣已經(jīng)是社會事實。
為了推銷作為商品的酒,古人很早就采用了廣告。春秋時期,“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懸?guī)蒙醺摺保ā俄n非子·外儲說古上》)這段文字不僅描述了酒家講究服務態(tài)度,用美酒待客,還表明他們已采用高掛酒旗的戶外廣告形式來招攬生意?!扒Ю嵇L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碧拼娙硕拍恋摹督洗骸罚f明當時飲酒的風俗盛行,酒旗作為廣告形式也已盛行,酒與廣告,特別是與戶外廣告有著很深的淵源。
古代的商業(yè)廣告大多采取純樸而原始的方式傳播,其中酒類廣告頗具特色,表現(xiàn)形式生動有趣。
口頭廣告
口頭廣告是最原始、最簡單的廣告形式。助周武王伐紂的姜子牙在早年當屠夫時為招攬生意曾“鼓刀揚聲”(《楚辭·天問》) ,堪稱我國口頭廣告的祖師爺??陬^廣告自出現(xiàn)以來,成為最簡單、最直接的商品推銷方式。為了吸引顧客的注意力,賣家還會配合各種聲響來增加效果。如布販用撥浪鼓、擔貨郎打小銅鑼、賣油的敲油梆子、賣麥芽糖的吆喝或敲打割糖的刀具,理發(fā)匠打“喚頭叉”,等等,在叫賣時省力又能傳播較遠,并且能克服方言障礙,后來逐步發(fā)展成各行業(yè)普遍采用的聲響廣告?!端疂G傳》第一十六回記載,伴隨著偽裝成小酒販的白日鼠白勝“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nóng)夫內心如湯煮,樓上王孫把扇搖”的歌謠叫賣聲,梁山好漢智取了生辰綱。推銷人把聲響與叫賣結合起來,逐步發(fā)展演變成為吹打樂器、吟唱歌謠和曲調等形式,大大增強了廣告的藝術性和誘導性。
酒旗廣告
酒旗是古代酒肆懸掛在店外的廣告,一般用布縫制而成,大小不一,上面大書“酒”字,或標以名酒,或書寫店名,目的是招攬顧客,又稱為“表”。如《韓詩外傳》:“人有市酒而甚美者,置表甚長?!边@種標識,一般都高懸在酒家門首,非常醒目,過往行人在很遠處便能見到。
最初的酒旗用青白二色布制作,后來發(fā)展到用五彩,酒旗繡圖案或者店名,或懸掛于店鋪之上,或掛在屋頂房前,或另立望桿懸掛,以招攬顧客?!端疂G傳》第二十三回“景陽岡武松打虎”記載,武松打虎之前,進了一家酒店,店家的招旗寫著“三碗不過岡”;第二十九回“武松醉打蔣門神”中描寫蔣門神的酒店,“早見丁字路口一個大酒店,檐前立著望桿,上面掛著酒望子,寫著四個大字道:‘河陽風月’,轉過來看時,門前一帶綠油欄桿,插著兩把銷金旗,每把上五個金字,寫‘醉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足見酒旗廣告使用普遍,形式多樣。
酒旗,有青幟、酒簾、青旗、青簾、酒望子、杏簾、酒幟等不同稱謂?!扒鄮瞄煍?shù)尺,懸于往來道”(唐·皮日休《酒中十詠·酒旗》);“閃閃酒簾招醉客”(南唐·李中《江邊吟》); “青旗沽酒有人家”(宋·辛棄疾《鷓鴣天·代人賦》);“樓上青簾新酒軟”(宋·鄭謹《調笑》);“酒家揭簾,俗謂酒望子”(宋·朱翌《猗覺寮雜記》);“杏花村高懸酒望”(《警世通言》)……
酒旗的圖案和作用,宋代詞人羅愿詞曰:“君不見菊潭之水飲可仙,酒旗五星空在天?!薄拔逍恰本褪蔷破焐系膱D案,是特定的品牌標識?!对ず笸セā分小熬频觊T前三尺布,過來過往尋主顧”,不但說明了酒旗的尺寸,還說明了酒旗的作用?!肚迕魃虾訄D》畫中的諸多酒店在酒旗上標有“新酒”、“小酒”等字樣,旗布為白或青色,其中有一面“孫羊正店”的酒招。酒旗用料后來不限于青、白兩色。酒店老板們早晨起來,開始營業(yè),有酒可賣,便高懸酒旗;若無酒可售,就收下酒旗?!稏|京夢華錄》里也有這方面的描述:“中秋節(jié)前,諸店皆賣新酒,重新結絡門面彩樓,花頭畫竿,醉仙錦旆,市人爭飲。至午未間,家家無酒,拽下望子?!边@ “望子”就是酒旗。這里所說“醉仙錦旆”是指旗幟上繡有醉仙圖像,與“花頭畫竿”相配,正是高檔酒樓的標識物。
自唐代以后,酒旗逐漸發(fā)展成為一種十分普通的市招,異彩紛呈。這從自唐代始的不少詩歌作品中可窺斑見豹,如唐韋應物《酒肆行》中的“碧疏玲瓏含春風,銀題彩幟邀上客”描寫了京師長安酒肆及豪華大酒樓拔地而起,彩色酒旗在春風中招展的繁華景象。在《清明上河圖》中亦出現(xiàn)許多面酒旗,有的是一根長竹竿拔地而起,在竿的上端橫出一根小竿,酒旗掛在小橫竿上;有的在店門外的地下,順墻而上,斜插出一根長竿,酒旗斜在竿頂。明萬歷《晉阮修飲酒杖頭錢》中,酒家的酒旗從窗欞里斜伸出門外的屋檐下。集市的普通酒店和山野鄉(xiāng)村的小酒館一般都是將酒旗掛在兩端系繩的小棍上,提繩中腰,綁在竿頂,舉出門去,掛于店外。這種懸掛古人謂“挑”,從五代郭忠恕《山居風簾圖》等古畫中,可以見到這種場景。有的因勢將酒旗掛在樹上,明唐伯虎“紅杏梢頭掛酒旗”描述的場景更是別有一番風流。
招牌廣告
招牌廣告在我國已有上千年歷史。唐時規(guī)定商店必須標明經(jīng)營的商品名稱,徐百益的《廣告學入門》一書印有唐代商店招牌的殘片圖像。招牌廣告始于唐朝,盛行于宋朝,之后經(jīng)久不衰。
早期的招牌比較簡單,為了取得廣告優(yōu)勢,后來發(fā)展成請名人書寫牌匾,并懸掛在店鋪中堂,還在招牌的裝飾上出現(xiàn)藝術性的紋樣或圖案,這就更富有吸引力了?!稏|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汴京“在京正店七十二戶,不能遍數(shù)”。所謂“正店”,就是有名稱招牌的店鋪?!鞍椎\樓”是當時有名的一家酒樓。
最有名的酒招牌應該是掛“太白遺風”的“太白酒家”了。這有一個典故。傳說有一天李白路過安徽宣城一家小酒店,買酒,發(fā)現(xiàn)店主原來是自己在幽州老家狩獵時救下的紀叟。紀叟見了李白,忙用好酒來招待,兩人邊飲邊暢談舊事。李白酒足之后,詩興勃發(fā),眼望滾滾大江,青山紅日,便提筆在門外的“聯(lián)壁臺”上寫了一首詩:“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從此以后,過路的人都到紀叟的“太白酒家”來飲酒賞詩,紀叟的酒店門庭若市。一年后,紀叟不幸得病身亡。李白聽說后,親自祭奠,淚灑長江,并寫了《哭宣城善釀紀叟》:“紀叟黃泉里,還應釀老春。夜臺無李白,沽酒與何人?后來,許多酒店便紛紛效仿掛起了“太白酒家”的牌子。
印刷廣告
我國現(xiàn)存的最早的印刷廣告是北宋時期濟南劉家針鋪的雕版印刷廣告,此版現(xiàn)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湖南沅陵出土的一件元代廣告,是當時當?shù)匾患移岬甑膹V告。明清時期,我國出現(xiàn)了大量套色印刷的木版年畫廣告和招貼、仿單廣告。
貴州酒文化博物館是位于遵義市并與遵義市博物館聯(lián)合陳列的一個專題博物館。遵義,因為出產(chǎn)中國“老八大名酒”中工藝迥異的茅臺酒和董酒,有“中國酒文化名城”稱號。貴州酒文化博物館里收藏有一件非常珍貴的文物——民國時期的“筒形帶商標賴茅酒瓶”,其商標即是酒類印刷品廣告。茅臺酒民國年間原有成義、榮合、恒興三家酒廠生產(chǎn),于1915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世博會)金獎,被譽為國酒??箲?zhàn)勝利后,恒興酒廠所有人賴永初將商標改為“賴茅”,在上海印制三十萬套用以貼瓶提高知名度和競爭力?!百嚸本破克氖甏瓰樽窳x紅陶質壇形細口酒瓶,后改為筒形。此瓶小口、平肩,醬色筒形瓶身,高20厘米、口徑1.5厘米、底徑7.3厘米,容量500克。商標貼于瓶身,圖案從上至下依次為“RQYMQU”字樣,商標正中日暈形狀上有大鵬藍色圖案,圖下有“TRADE MARK”小字樣,再下為藍底白字從右至左書“賴茅”兩個美術體大字,最下從右至左書“貴州茅臺村恒興酒廠出品”字樣。商標背面說明書內容為:“貴州仁懷縣茅臺村素為產(chǎn)酒名區(qū),該村映帶名山泉清水冽,用以釀酒,氣味香醇,加之陳年土窖,依照回沙古法參以科學改進,一□出窖□□若馥郁質口味和,不但其他國產(chǎn)名酒難以媲美,即舶來佳釀眾將相較遜色,茲更不惜巨資添聘名師擴大釀制,精益求精,日臻化境。有益衛(wèi)生,舒筋活血,執(zhí)觴宴飲饋贈尤宜,誠貴州特產(chǎn)最名貴之妙品也,賜顧諸君請認明大鵬商標,庶不致誤。”背標上方也有一日暈背景上的展翅大鵬圖案。這個商標不但有正面的廠名品牌圖案,背標更詳細介紹了茅臺釀酒的歷史、環(huán)境、水質、方法以及產(chǎn)品質量等等,是非常簡潔明了、言之有物的印刷廣告。在援華“飛虎隊”一些隊員的回憶文章中,這種包裝的茅臺酒是他們難以忘記的品嘗記憶。
對聯(lián)廣告
對聯(lián)是漢文化獨有的一種文字廣告形式。對聯(lián)起源于春聯(lián),春聯(lián)起源于桃符。王安石《元日》詩中有“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蓖捞K是美酒名,清代《紅樓夢》描述,在大觀園里有除夕獻“屠蘇酒”的習俗。清陳云瞻《簮云樓雜話》載明朝事:時太祖都金陵,于除夕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上須加春聯(lián)一副。太祖親微行出觀,以為笑樂。偶見一家獨無之,詢知為閹豕苗者,尚未倩人耳。太祖為大書曰:“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投筆徑去。嗣太祖復出,不見懸掛,因問故,答云:“知是御書,高懸中堂,燃香祝圣,為獻歲之瑞?!碧娲笙玻l銀三十兩,俾遷業(yè)焉。這副對聯(lián)幽默風趣,形象生動,為閹豬者作了廣告宣傳。朱元璋的倡導,使得書寫春聯(lián)蔚然成風,對聯(lián)這種廣告形式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青睞和歡迎。如:戲園的對聯(lián)廣告“凡事莫當前,看戲何如聽戲好;為人須顧后,上臺終有下臺時?!崩戆l(fā)店的對聯(lián)廣告“操天下頭等大事,做人間頂上功夫”等等。對聯(lián)廣告是文字的巧妙運用,文人學士對此雅興甚濃,留下許多關于酒的對聯(lián)。如“遠客來沽只因開壇香十里,近鄰不飲原為隔壁醉三家”,明代書法家祝枝山亦曾給酒家題聯(lián) “東不管西不管,我管酒管;興也罷衰也罷,請罷喝罷”。
一副好的對聯(lián)廣告,既能讓人體會文字的美妙,又能提高商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清末漢口附近有一家茶館兼酒店的鋪子,生意非常冷清,店主于是請一秀才寫了一副對聯(lián):“為名忙,為利忙,忙里偷閑,且喝一杯茶去;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再倒二兩酒來?!边@副對聯(lián)貼出后生意便興隆。清朝遵義學人鄭珍詩贊茅臺酒“酒冠黔人國,鹽登赤虺河”的佳句,對“風來隔壁三家醉,雨過開瓶十里香”的茅臺酒做了最高的評價。
名人廣告
我國古代利用名人效應的廣告不少。據(jù)《戰(zhàn)國策·燕二》記載:人有賣駿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與言。愿子還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之賈?!辈畼纺诉€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伯樂是古代善于相馬的人,他的出現(xiàn)提高了馬的身價,這是請名人做廣告的成功事例。北宋蘇軾也曾經(jīng)做過名人廣告。流放海南時,當?shù)赜幸晃焕咸u的環(huán)餅非常好吃,只是小店地處偏僻,生意清淡,難以維持生計。蘇軾十分同情老人,為她親筆題寫了一首“廣告”詩:“纖手搓來玉米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边@首詩使得該店聲名大振,生意興隆。
名人與酒的故事就不勝枚舉了?!妒酚洝に抉R相如列傳》記載,司馬相如與卓文君自由戀愛后,遭卓家反對,“相如與俱之臨邛,盡賣其車騎,買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當壚。相如身自著犢鼻裈,與保庸雜作,滌器於市中。”就是在酒店前壘土為壚,安放酒甕,賣酒的坐在壚邊,稱為“當壚”。壚即是賣酒的標志。這段趣事使臨邛所產(chǎn)的酒漸有名氣,前蜀國相韋莊在他的《河傳》一詞中有“翠娥爭勸臨邛酒”的句子,可見當時臨邛酒已遠銷大都市成都了。
三國時期,曹操《短歌行》中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碧拼拍恋摹肚迕鳌贰敖鑶柧萍液翁幱校磕镣b指杏花村”等詩句至今都是杜康酒、汾酒的標志。而杜甫的“白日放歌須縱酒”,李白的“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更是此后若干場合沒有特定品牌的中國白酒的廣告。
明代宰相嚴嵩在無意中亦做了名人廣告。創(chuàng)建于明代的“六必居”原是一家酒鋪,“六必”的字號源于釀酒時必須遵循的六條原則:即黍稻必齊,曲蘗必實,湛之必清,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當時宰相嚴嵩下朝后常來喝酒,店主托嚴嵩夫人請他給店鋪題字。一天,嚴嵩下朝歸家進內宅,見夫人正練字,其中“六必居”三字寫得不入流,便拿過筆寫下“六必居”三字,讓夫人臨摹。其后,夫人將這三個字給了店家,店家做了招牌掛起來,買賣更加興隆。
縱觀古代酒類廣告,無論以何種方式傳播,都是對酒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和傳承,是中華文化遺產(chǎn)的一朵奇葩,現(xiàn)代的廣告亦應借鑒和發(fā)揚,使我們的酒文化源遠流長。
( 作者單位:遵義市博物館·貴州酒文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