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高校實施教學的主力軍,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影響教學質量和效果的關鍵因素,其水平直接決定著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高低。指出了青年教師從事高校教學工作的主要優(yōu)勢,從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和教學研究能力方面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現狀,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12-0137-02
作為高校實施教學的主力軍,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影響教學質量和效果的關鍵因素,其水平直接決定著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高低。隨著近幾年地方院校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張,高校引進青年教師的數量呈逐年增長趨勢,導致高校青年教師的比重越來越大,繁重的教學任務開始轉由青年教師來承擔。盡管青年教師具有從事教學工作的明顯優(yōu)勢,但由于多數青年教師剛剛走上工作崗位,沒有接受過專門的教師職業(yè)訓練,在教學經驗、教學藝術等方面比較欠缺,致使其教學質量、教學效果難以在短時間內達到很高的水平,因此,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成為高校提高辦學水平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之一。
一、青年教師從事高校教學工作的優(yōu)勢
1.具有較高的教學熱情
對于剛剛步入高校工作的青年教師來說,由于短期內往往很難申請到科研項目,科研工作可能會暫時中斷,而且前期連續(xù)多年枯燥的科研工作也會讓部分青年教師在參加工作后有短暫的休整期。教學工作作為一個新鮮事物,對青年教師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大部分青年教師會主動要求承擔教學任務,也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教學工作中。
2.具備扎實的專業(yè)基礎
目前,高校的人才引進十分注重學歷和學術水平,除個別緊缺專業(yè)外,承擔教學任務的青年教師基本上以博士為主,學歷層次較高,由于經歷過長期的學習和科研工作訓練,具有知識面寬、業(yè)務水平高、自學能力強的特點,在承擔專業(yè)課程的教學任務時表現出扎實的專業(yè)基礎,擁有快速提高教學能力的巨大潛力。
3.容易與學生交流溝通
絕大多數青年教師畢業(yè)于高校,剛從學生角色轉換為教師角色,自然保留著學生的氣息,容易與大學生找到許多共同點,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正確地對待學習、考研和就業(yè)等方面的問題,有利于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現狀分析
教學能力指教師完成教學活動所需要的能力,一般認為,教學能力是指教師達到教學目標,取得教學成效所具有的潛在的可能性。它反映出教師個體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其主要包括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和教學研究能力。[1-2]本文重點從這三種能力角度進行分析。
1.教學設計能力
教學設計的過程就是以解決選取教學方法、制定教學方案為主體的相關教學問題的過程,其最終目的是通過最優(yōu)教學途徑而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2]首先,青年教師對教學過程設計的理解欠缺,尤其是現在高校普遍采取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很多青年教師認為只需要電子課件即可進行教學,而沒有意識到教學過程需要在備課階段進行完整的設計;其次,青年教師習慣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對新的教學方法掌握不足,即使了解一些方法仍然無法將其與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很好地融合,直接導致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教學效果較差;再次,部分青年教師簡單地理解為備課即是制作課件,但由于其課件設計水平有限,對教學內容的選取和編排能力不足,導致教學內容條理不清,重點難點不突出,難以達到教學目標。
2.教學實施能力
為保證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除了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外,還有賴于教師的教學實施能力。首先,在語言表達方面,青年教師既存在普通話不標準、語氣單調的現象,也有語言邏輯混亂的情況,反映出青年教師在備課階段缺少對教學語言的錘煉,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感受;其次,在課堂教學調控方面不能有效地利用語言、眼神、手勢、紀律、教學方法的變化等手段調控課堂教學,缺少師生之間的互動,課堂氣氛過于單調壓抑,導致課堂教學松散消極,影響教學效果;再次,在教學效果評估反饋方面,無法正確評價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各種狀況和言行表現,導致不能及時有效地對課堂教學進行修正,課后無法通過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及時調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效果難以持續(xù)改進。
3.教學研究能力
教學研究能力主要包括問題發(fā)現、問題解決、教研論文撰寫、教學反思、教學創(chuàng)新等因素。首先,青年教師對教學研究缺少正確的認識,沒有將教學活動看做一種研究性工作,導致在教學中很難發(fā)現問題并有意識地去尋找問題的解決辦法;其次,教學過程結束后沒有及時進行反思和總結,缺少自己對教學活動的正確評估;再次,青年教師沒有把上課看做是一種臨床性研究,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進程、教學效果等缺乏臨床性診斷,沒有把聽評課看成是一種比較性研究,失去了通過比較提升自己教學能力的重要契機。
三、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途徑
1.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鑒于目前很多高校青年教師中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輕教研”的學術傾向,為了鼓勵青年教師從事教學活動及提高教學研究的熱情,在職稱評定、崗位聘任等關系教師切身利益的量化考評中提高教學相關指標的權重。比如,連續(xù)2次獲得校級教學能手的教師優(yōu)先聘為副教授,相同級別的教學成果和教研課題的量化分值高于科研成果和科研課題,以此提高青年教師提升教學水平的積極性。
2.構建多元化的教學能力培訓體系
首先,充分發(fā)揮青年教師崗前培訓的重要性。一方面要提高青年教師對崗前培訓的重視程度,激發(fā)崗前培訓的熱情;另一方面,培訓內容應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青年教師既具備系統(tǒng)的高等教育學理論,又能掌握更多的教學案例,為盡早走上講臺、從事教學研究工作奠定基礎。其次,選派優(yōu)秀青年教師到國內外知名大學、研究機構進修,鼓勵他們通過訪學、學術會議、骨干教師培訓的形式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再次,建立相應的制度鼓勵青年教師到企業(yè)參與社會實踐,了解企業(yè)行業(yè)的人才需求和技術需求,積累生產實踐經驗,提高課堂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的結合度。
3.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基本功競賽
教學競賽是培養(yǎng)青年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3-4]教學基本功競賽的內容和形式可以多樣化,包括多媒體課件評比、教案評比、課堂教學競賽等。競賽活動可促使青年教師在教學能力的多個方面得到系統(tǒng)的訓練,激勵青年教師在教學改革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不斷嘗試改進教學方法,保證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持續(xù)提升。
4.持續(xù)推行青年教師導師制
實施導師制對于促進高校青年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有著積極的意義。精心選擇責任心強、教學經驗豐富的中老年教師作為青年教師的指導教師,通過“示范課”、“觀摩課”等形式向青年教師傳經送寶,通過隨機聽青年教師的課,發(fā)現青年教師教學中的優(yōu)點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全方位的指點。
5.堅持實施青年教師聽課制度
聽課是一種提高教學能力的傳統(tǒng)方式,尤其在青年教師中應當堅持實施。聽課范圍包括各級精品課程與學校重點建設課程、教學名師所擔任的課程等。青年教師在對聽課情況進行總結的基礎上,對照自己的教學情況進行反思,尋找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才會逐漸形成特有的教學風格。
6.引導青年教師參與教研活動
開展教研活動是青年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高校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予以引導。一方面,通過提高教研課題的資助力度吸引青年教師申報教研課題。另一方面,以課程組為單位組織青年教師參與教學研究,充分發(fā)揮整體優(yōu)勢,加強集體教研,通過經驗介紹、互動研討等形式共同討論,取長補短。
7.借助課程建設提升教學能力[5]
結合青年教師承擔的教學任務重點選取一門課程進行建設,要求3年內達到合格課程建設標準。在課程建設過程中,青年教師必須圍繞驗收標準調整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考核方式、制作教學資源庫、錄制教學視頻,教學能力會潛移默化地提高。另外,要求新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在課程驗收時必須發(fā)表1篇與課程建設相關的教研論文,以此來督促青年教師開展教學研究。
參考文獻:
[1]張典兵.大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現狀與提升策略[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3,27(7):36-39.
[2]劉芳,姚之彥.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專題調查研究[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8(4):76-79.
[3]高勝利,陳三平,謝鋼,等.講課比賽是培養(yǎng)青年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J].中國大學教學,2009,(5):43-44.
[4]趙菊珊,馬建離.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yǎng)與教學競賽[J].中國大學教學,2008,(1):58-61.
[5]姜兆華,姚忠平,王志江,等.依托課程建設培養(yǎng)青年教師教學能力[J].中國大學教學,2013,(1):82-84.
(責任編輯: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