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童鼓板圖》,無款式,無印鑒,無題跋,至今也未見出版著錄,規(guī)格為115×68cm,絹本。畫中展現(xiàn)三個孩童各持扁鼓、拍子和笛子三種樂器,專情合奏的場景。三個孩童均神情安靜入定,背景右側有園林石,芭蕉隱映其后,邊有朱漆家具,上置造型不一的器皿,其中較高的一個瓶子安插紅色珊瑚,一個托盤擺放著水果。從孩童的服飾和背景配置看,其場地富庶,氣氛寧靜,應是展現(xiàn)私家園林的自娛場景,其畫面的主題為描繪器樂演奏。但奇怪的是這個演奏僅由三種樂器組合而成,即:鼓、笛和拍板。如此簡單的演奏形式,顯然有其特殊性,也說明必有來頭(圖1)。
查閱相關文獻,果然不乏對這三種樂器的組合的記載:
宋周密《武林舊事》卷四:“拍板也可叫拍,鼓板有鼓兒、拍、笛?!?/p>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崇寧大觀以來,內外街市鼓、笛、拍板,名曰‘打斷’……政和初,有旨立賞錢五百千,若用鼓板改作北曲子,并著北服之類,并禁止支賞。其后民間不廢鼓板之戲,第改名太平鼓。”
可見,鼓、拍、笛三者樂器的組合,是從宋代便開始流行于民間的—種特殊的器樂合奏形式,北宋稱之打斷,南宋稱之鼓板,即使在政和初年遭禁,好樂者仍然不肯放棄,改名太平鼓繼續(xù)娛樂。其在民間受歡迎的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在《武林舊事》卷四“乾淳教坊樂部”和卷六“諸色伎藝人”中,周密還專門注明奏鼓、奏拍、奏笛等三種藝人。另據(jù)南宋耐得翁《都城紀勝·瓦舍眾伎》載:“琴單撥十四弦,吹賺動鼓板……中興后, 張五牛大夫因聽動鼓板中,又有四片太平令,或賺鼓板(自注:即今拍板大篩揚處是也)遂撰為‘賺’?!蓖鯂S在《宋元戲曲史》也曾引用此說做過說明,可知這三者看似簡單的合奏,卻大大地促進了唱賺藝術的興起。
為應社會需求,藝人成立了遏云社,是南宋杭州最大的唱賺團體,據(jù)《武林舊事》卷三記述,遏云社在二月八日參與百戲競集的活動。宋陳元靚《事林廣記》載有專門的遏云社《鼓板棒數(shù)》,共有圖譜二十個格、二十二套,以及《遏云要訣》和《遏云致語》。
《三童鼓板圖》三個孩童,從方位布局看,拍鼓童子居中,走在最前面,可見他在樂隊應屬于最重要的角色。其鼓形下部平實,上部圓弧,顯然屬單面鼓,而這些特征正好與清代李斗在《揚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下》所言相符:“后場一曰場面,以鼓為首。一面謂之單皮鼓,兩面則為葧薺鼓。名其技曰鼓板?!?/p>
因此,從上述文獻的記錄看,《三童鼓板圖》展現(xiàn)的道具和情景,就是表現(xiàn)南宋時期私家庭院演奏鼓板的場景。那么,此作是南宋時期的紀實創(chuàng)作?還是后代描繪南宋時期的娛樂場景呢?
判斷孰是孰非只能依靠作品本身的技法表現(xiàn),這是最直接的判斷辦法。
通常而言,紅綠之間是反差最為強烈的對比色,處理妥當,會有很好的視覺感染力,如果處理不當將俗不可耐,因此,對于畫家是很大的考驗。而《三童鼓板圖》卻是采用強烈的紅綠配,非常醒目。畫家特地在紅、綠色塊飾以金粉細線花紋,并在紅綠之間增加了白色塊,加上墨線(或暗色)勾勒以及水墨技法的配景,使得紅、綠之間的對比得到了緩沖,畫面也因此增加了富麗感。通過比對,發(fā)現(xiàn)類似的色彩搭配方式大量地出現(xiàn)于南宋道釋和人物作品中,宮廷畫家如蘇漢臣《冬日戲嬰圖》和《秋亭嬰戲圖》在整體的色彩配置就有類似的審美傾向(圖2)。而在民間畫家中,使用最多的是四明畫派的陸信忠。
從人物的衣紋處理上,可以看出《三童鼓板圖》線條秀挺利索,剛柔并濟,轉折提按恰當自如,與蘇漢臣的《冬日戲嬰圖》和《秋亭嬰戲圖》的衣紋結構大致相同(圖3),與陸信忠的《十王圖》、《十六羅漢圖》更是趨于一致(圖4)。
《三童鼓板圖》在人物的線條結構、臉部毛發(fā)的處理方法,也與陸信忠的《十六羅漢圖》有相似之處(圖4),甚至托盤中的水果也與《無量壽佛》的水果的表現(xiàn)效果基本相似(圖5)。但是,孩童眼睛的形狀和眼神,卻與陸信忠的表現(xiàn)有所差異,而背景的配景元素和水墨技法也有所不同,通過查找比對,發(fā)現(xiàn)雜草的技法幾近梁楷的《八高僧圖》,而前景的樹葉則有夏圭相關技法的影響,這些元素雖然并非重要,卻同樣顯示其南宋的時代基調。
《三童鼓板圖》的珊瑚元素,在畫作中較為少見,而南宋寧波四明畫家周季常的《五百羅漢圖》卻有類似的元素(圖6)。這個珊瑚加上芭蕉,就是南方并且靠近海邊的象征標志。
除了上述的因素,從具體的繪畫元素和表現(xiàn)風格分析,《三童鼓板圖》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1.器皿和服飾紋路圖案以金筆繁復描繪;
2.家具造型的富麗繁復;
3.孩童、器物以厚彩精心繪制,而背景的奇石、芭蕉、雜草則以水墨處理,整個畫面形成反差。
這三點,無一不是四明畫派的風格特征。因此,綜合以上所有信息,《三童鼓板圖》的圖像所展現(xiàn)的時代特征和相關信息,雖然現(xiàn)在無法將《三童鼓板圖》斷為陸信忠作品,但足以確定這是一件南宋時期四明畫派的作品,其表現(xiàn)題材也正是文獻多次著述的南宋時期民間流行的鼓板表演形式。
存世的四明畫派作品,全是道釋題材,因此,《三童鼓板圖》的發(fā)現(xiàn),無疑為四明畫派在道釋以外的現(xiàn)實人物題材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新證,既為后人拓寬認識,同時也給學術界研究提供新的驚喜,就此而言,《三童鼓板圖》在繪畫史便有其特殊的意義。
(本文作者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維權鑒定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