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皇宮起”傳統(tǒng)建筑是中國南方建筑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繼承中國古典建筑精髓的同時汲取了閩南地域文化中的獨特養(yǎng)分,從而在建筑結(jié)構(gòu)、建筑裝飾、雕刻題材和用材選擇上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特長。特別是清末至民國的傳統(tǒng)建筑,廣泛運用石雕、木雕、磚雕等工藝,在建筑的塌壽、面墻、屋脊、斗拱、雀替、門窗、屏風、棟梁等位置加以雕飾,營造出圖文并茂、寓意吉祥的藝術境界。晉江五店市傳統(tǒng)街區(qū)保存了一批閩南“皇宮起”傳統(tǒng)建筑,其中有一座“朝北大厝”,用材講究,雕琢精細,可以說是閩南“皇宮起”傳統(tǒng)建筑的代表作品。
朝北大厝的由來
朝北大厝位于晉江梅嶺街道梅青社區(qū)三角內(nèi)(現(xiàn)五店市傳統(tǒng)街區(qū)狀元街東段),坐南朝北,為五開間二進硬山頂磚木石建筑,兼用穿斗式與抬梁式構(gòu)架,左邊建護厝,左右梢間及櫸頭上面起閣樓、樓亭。上落后面有后軒、后房一列,占地面積870平方米。朝北大厝是旅菲華僑莊朝北(?—1945)的住宅,莊朝北早年前往菲律賓,經(jīng)多年拼搏發(fā)展,成為富商。首倡組織旅菲華僑錦繡莊同鄉(xiāng)會,被推選為第一任會長。1935年,他匯款委托青陽五房頭族老,代其建造五開間兩落帶單面護厝“十七架”大厝一座。由于資金充足,“白銀可鋪地”,故不惜重金請來手藝最好的木工、石工,準備建造一座晉江最漂亮的大厝。不料工程后期遇上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日寇攻占菲律賓后,華僑備受摧殘,莊朝北工廠倒閉,建大厝的資金難以為繼,木作油漆、前埕鋪砌等項目停下不做,是以大厝至今未有油漆及鋪石埕。
石雕裝飾賞析
閩南多產(chǎn)花崗石、青草石,石雕工藝歷史悠久。歷代的寺觀、祠廟、橋塔保存著大量古代的石雕藝術精品,近代的民居建筑也大量使用石雕。匠師多來自惠安。其雕刻技法有素平、平花、水磨沉花、剔地雕、透雕、四面雕、影雕等。朝北大厝石雕均采用白石、青石為原料,施以四面雕(圓雕)、剔地雕(浮雕)、水磨沉花(沉雕)、影雕等工藝,雕刻無所不至,繁復入微,相當精美。特別在塌壽位置,上至大門頂上的字匾、頂堵,下至面墻底的柱礎、角牌、柜臺腳,沒有一塊石頭不經(jīng)精雕細刻。
大門雕刻的聯(lián)、匾皆出自名家手筆。匾額“朗山衍派”,為清光緒三十年榜眼、廣東清遠人朱汝珍書寫,對聯(lián)“石鼓峰奇鍾勝地,漆園吏隱有遺書”。從筆跡分辨,應該也是朱汝珍的墨寶。聯(lián)文簡短14字,概括了主人家族榮耀的歷史和新厝不同凡響的地理位置。更難得的是門聯(lián)的鐫刻工藝,字皆陽刻,而底子還刻有淺浮雕的鯉魚躍龍門的圖案。繁而不雜,韻味綿長。郡望匾額兩旁各有“當朝一品”、“天官賜福”人物浮雕一幅。
鏡面墻上四個青石白枳方窗,接口處嚴絲合縫,窗框雕琢細膩,光鑒照人,整個立面都布滿影雕花鳥圖案。
角門門楣的蕉葉匾,更是令人稱絕的石雕精品。青石透雕成兩片串著青錢的蕉葉,周圍環(huán)繞著執(zhí)法寶、駕坐騎的八仙及乘龍跨鳳的一對仙女,不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連馬的韁繩、吹簫按孔的手指,無不得到精細生動的表現(xiàn)。最神奇的是兩片蕉葉,緣薄如紙,邊上還伏著細小的蜢蚱和知了,真可謂巧奪天工。
東西看埕堵陰刻顏體《了凡四訓》警句:“一心為善,正念時時現(xiàn)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陽當空,魍魎潛消,此精一之真?zhèn)饕病? “君子所以異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所存之心,只是愛人敬人之心,蓋人有親疏、貴賤、智愚、賢不肖,皆吾同胞”。對看堵影雕梅蘭圖,梅花圖題刻“天地心從數(shù)點見”,蘭花圖題刻“臭如蘭,介如石,素心人,共朝夕。”看埕堵、對看堵書畫均為泉州舉人、著名書法家曾遒作品。曾遒(1868—1954) 字振仲,晉江人。光緒二十八年(1902)壬寅舉人,民國年間曾任職泉州府中等教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曾擔任政協(xié)委員。其書法擅顏體,畫作則以墨梅取勝,因曾至臺灣、南洋一帶游歷,其筆墨亦聞名于三地。泉州地區(qū)古大厝多見曾遒書法題刻,但雕刻其畫作的極為罕見。
東看埕堵頂堵青石透雕《說岳》戲曲故事“大戰(zhàn)九龍山”。西看埕堵青石透雕《說唐》故事“狄青大戰(zhàn)單單國”。每堵皆雕刻出穿盔甲騎駿馬的武將,率帶兵卒,長刀大戟對仗,人物表情、動作形象傳神,其細微之處如雉尾、馬韁、刀柄、旗桿皆以鏤空技法表現(xiàn),足見雕工的不凡。
木雕裝飾賞析
木雕藝術用于建筑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用木雕裝飾古建筑,如梁棟、門楣、屋椽、窗格、欄桿等,具有古樸典雅、富麗華貴的格調(diào),更顯示出木雕藝術在古建筑中所獨具的裝飾作用。閩南古建筑的木雕技法,大致可分為浮雕、鏤空雕刻、立體圓雕和淺雕四種。
朝北大厝的吊筒、瓜筒、通隨、雀替等都施以繁復的雕飾,雕刻的深度超出一般工程,因而作品愈見生動。
大門口牌樓的吊筒,雕刻成一只系著絲穗、精巧華貴的花籃,籃中花朵綻放、枝葉招展。牌樓雀替透雕“四快圖”,匠師以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也是人們最熟悉的通耳、噴嚏、打哈欠、搔背四個生活小細節(jié)為題材。如“通耳”圖中的老漢眼角滿是皺紋,衣衫襤褸,既老又貧,卻又那么健康樂觀,他正齜牙瞇眼,神經(jīng)緊繃,讓憨態(tài)可掬的孫兒給他掏耳朵。這些舒適愜意的動作,以幽默風趣的刀法表現(xiàn)出來,真能使觀者也享受到畫中人舒暢痛快的那一瞬間。
雕成鰲魚狀的栱木,揚鰭張甲,神態(tài)夸張,表現(xiàn)細膩,寓意獨占鰲頭,科舉高中。鰲魚尾巴頂上的瓜形斗,各刻一只松鼠正在盡情地啃嚼瓜果,寓意子孫滿堂,瓜瓞連綿。
上廳東側(cè)步口通隨雕刻“文王訪賢”故事,組雕采用浮雕技法,入木深達5公分,雕工精致細膩,畫面中姬昌求賢若渴,雖躬身謙卑,但不失威嚴安詳?shù)弁踔叮諚U端坐專注沉著,似運籌帷幄之態(tài),文武將相器宇軒昂,觀圖觀史,生動傳神。西側(cè)步口通隨雕刻“堯帝訪舜”故事,亦采用高浮雕技法,通幅十幾個人物,居中是驅(qū)象耕田的大舜,他的身后有一群像他那樣打著赤腳的百姓,有吸旱煙的,有坐著談笑的,有挑著木柴的;大舜前面是坐著手推雙輪車來邀請他管理天下的堯及他的一班隨從。小車經(jīng)過橋梁下,有一個老人趕忙趨避到橋洞里,卻又忍不住好奇舉頭張望。人物的身份、動作、神態(tài)無不惟妙惟肖。
屋內(nèi)木隔扇堵頭悉施雕刻,整棟大厝有堵頭木雕108幅,其中高浮雕40幅,這40幅高浮雕圖案雕面突出部位高達3厘米,雕的內(nèi)容是“二十四孝”、“博古”與 “瑞獸”圖。有8幅圖像取材于二十四孝故事,分別為“孝感動天”(大舜)、親嘗湯藥(劉恒)、埋兒奉母(郭巨)、棄官尋母(壽昌)、行傭供母(江革)、乳姑不?。ㄌ品蛉耍?、扼虎救父(黃香)、戲彩娛親(老萊子),皆生動有神。工匠們巧妙地把大象、獅子、麒麟、鳳凰等人們心目中能去邪消災、逢兇化吉的“瑞獸”和象征著吉慶祥瑞的“博古”圖形等有機地聯(lián)系結(jié)合起來,構(gòu)成人們喜聞樂見的圖案,給人以吉祥喜慶、長壽平安的美好祝福。其構(gòu)圖疏密有度,雕刻之精細圓潤,遠出一般作品。
朝北大厝的房間幾乎都安有柳條扇?;\扇上半截安裝木枳,以利空氣流通,光線透入,可供人由內(nèi)向外觀察,起到窗戶的作用。安裝直條木枳的籠扇叫“柳條扇”。這些枳條邊緣都有窄窄的起線,師傅說,這種起線看似簡單,其實做起來最不容易。還有一種窗扇叫“富壽窗”,木枳隱約拼成變形篆體“富”、“壽”二字,每扇窗枳由三百多件大小不一、中間平底兩側(cè)起線的枳條拼成,這些木枳的尺寸和布局都嚴格遵循傳統(tǒng)的“寸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