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素(1915—1992),曾名白琴、潘妃,字慧素,江蘇蘇州人,我國著名的文物收藏家和鑒賞家張伯駒(1898—1982)之妻。在我國老一輩女畫家中,專攻山水者并不多,而擅長青綠山水的更是屈指可數(shù),潘素便是其中之一。張大千曾在潘素的《云峰春江》上題詞稱贊其繪畫水平:“神韻高古,直逼唐人,謂為楊升可也,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項背。”“神韻高古”準確地概括了潘素青綠山水的藝術風格特色,并將她比為唐代著名山水畫家楊升,可謂備極贊譽。潘素和她的青綠山水畫如今蜚聲畫壇,其坎坷無比的人生經(jīng)歷和藝術生涯,亦是聞者唏噓。
潘妃游春 攜手紅塵
潘素原籍江蘇吳縣,乃是前清著名狀元宰相潘世恩后代,但其父潘智合是個紈绔子弟,移居上海后游手好閑,家產(chǎn)揮霍一空。其母沈桂香出自名門,為潘素聘請名師,促其工女紅、習音律、學繪畫。潘素13歲時生母病逝,繼母王氏給她一張琴,將其賣入歡笑場所。在妓院,大家稱潘素為潘妃,曾在上海天香閣接客。潘素生得端莊秀麗,在上海灘也曾大紅大紫過。
張伯駒當時在上海見到潘妃,驚為天人,一見傾心,提筆為其寫下一副對聯(lián):潘步掌中輕,十步香塵生羅襪;妃彈塞上曲,千秋胡語入琵琶。不僅把“潘妃”兩個字都嵌進去了,而且把潘妃比作漢代王昭君。二人隨即相戀,可當時潘妃已名花有主,國民黨一名叫臧卓的中將欲將潘妃納為妾。潘妃決定跟張伯駒后,臧卓把潘妃關在一品香酒店內,派衛(wèi)兵把守。張伯駒托朋友買通了臧卓的衛(wèi)兵,將潘素帶走。那是1935年,潘素20歲,張伯駒39歲。從此,潘素一生陪伴張伯駒,跟著張伯駒跌宕的人生而沉浮。
潘素嫁給張伯駒后,張伯駒立即發(fā)現(xiàn)了她的繪畫天分,從而大力栽培她。潘素21歲正式拜師朱德甫習花鳥畫,后又請汪孟舒、陶心如、祁景西、張孟嘉等教其習畫,同時還讓她跟夏仁虎(夏仁虎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公公)學古文。此外,張伯駒帶潘素游名山大川,讓她從大自然中尋找藝術的源泉。當然,張家豐富的家藏名跡,也是她學習的好材料。潘素對學畫非常用功,畫藝日長。功夫不負有心人,上世紀40年代,潘素已嶄露頭角,尤擅長工筆重彩山水畫,承繼了細密嚴謹、金碧緋映的一派。解放后她學而有專,主攻青山綠水畫,成為首屈一指的青綠山水畫家。
然而,張伯駒后來被打成右派,潘素和他于1961年被下放到吉林。潘素到吉林藝專教書,張伯駒經(jīng)陳毅介紹,出任吉林省博物館第一副館長。在吉林,張伯駒與潘素的日子比在北京時過得好些。潘素的教學工作開展得很好,還辦了個人畫展,觀者踴躍,特別是她的大幅青山綠水畫,備受贊譽,在東北畫界引起了極大震動。
好景不長,1967年,張伯駒被打成“現(xiàn)行反革命”,在隔離審查了八個月后,被迫從吉林省博物館退職,送往吉林舒蘭縣插隊,但公社卻拒絕收這個快70歲的老人。于是,在雪天里,張伯駒與潘素離開舒蘭返回北京。回到北京,家已經(jīng)被別人住了,兩位老人只得擠進一間10平方米的屋子。他們一無糧票,二無戶口,生活無著,靠親戚朋友的接濟勉強度日。
文革后,張伯駒得以平反。張伯駒潘素夫婦雖已年邁,心情卻好,頻頻參加文化界各種社會活動。1980年2月,張伯駒與潘素二人在北海畫舫辦書畫展,共展出二人作品58幅。1982年2月,張伯駒去世。十年后,1992年,潘素去世。
生而有涯 作畫無息
潘素擅大、小青綠,沒骨和金碧等各種工筆重彩山水畫,她作畫生涯逾半個世紀,其間創(chuàng)作臨摹了數(shù)以千計的作品。她在繼承唐代繪畫真諦的基礎上,博采古代眾家之長,推陳出新, 獨樹一幟。不過,她的畫真正走向成熟, 并為廣大人民所喜愛, 還是解放以后的事。
1949年夏,潘素將自己的作品與張氏家藏名貴書畫,在燕京大學貝公樓展出,其多幅山水畫——《桂林伏波山》、《希夏邦馬峰》等,被收錄《全國婦女美術作品集》、《首都中國畫集》、《桂林山水畫選集》,以上畫集還被選送到芬蘭、瑞典巡回展出,備受稱贊。1980年2月上旬,由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北京分會主辦,在北海畫舫齋舉行張伯駒、潘素伉儷書畫聯(lián)展,共展出作品56幅,深獲國內外人士的好評。
解放初期,她曾與前輩何香凝先生合作過,并三次為抗美援朝義賣作畫,所得全部捐獻。1952年,她還同陳半丁、胡佩衡、吳鏡汀等老畫家合作畫冊一本,敬送毛主席,為生日祝賀。毛主席曾復專函并回禮答謝。
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時,潘素特將所繪《群峰爭秀》一畫敬獻,還同關松房、周元亮等畫家合作《山河壯麗》獻給大會。黨的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她的創(chuàng)作更上一層樓,取得了空前的豐收。
1980年,北京美協(xié)和北京工筆重彩畫會舉辦了《張伯駒、潘素夫婦書畫聯(lián)展》,展品中除了劫后幸存的舊作外,大部分是新作。共展出淡彩《江樓夜泊》、大青綠《桂林伏波山》、彩墨雪景《希夏邦馬峰》、金箋墨筆《嶗山觀音瀑》,還有懷念周總理的《海思圖》等五十余幅作品,展出后獲得很高評價。
她的作品,在國家領導人出訪時曾作為贈送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和日本天皇裕仁的禮品,1983年,美國圣荷西市藝術博物館、洛杉磯市北橋大學藝術館邀請中山書畫社的作品去美展覽,潘素展出的《峒關蒲雪》、《云峰秋林》和《臺灣風光》均受到好評。1984年4月23日,香港《文匯報》刊登了潘素的《衡山》、《杜甫詩意圖)、《峨嵋云?!贰ⅰ对品宕航匪姆?,包立民撰文給予贊揚。
在半個世紀的藝術實踐里,潘素的妙筆丹青曾得到過無數(shù)方家的肯定和贊賞。潘素早年所作的《雪山圖》,就曾得到著名書畫家溥心畬、黃賓虹、沈尹默等的高度評價,譽之為具有“吳生筆”和“謫仙才”,令人讀之忘歸。1956年,周恩來總理參觀全國第二屆美展,當看到潘素創(chuàng)作的《漓江春晴》時, 曾贊道:“此畫頗有新氣象?!?980年,著名美術史家和評論家常任俠教授,著文稱潘素的作品:“功力既深,培基復厚,遠紹祖國唐宋傳統(tǒng),下與明清名家并馳?!彼握裢ソ淌趧t稱之為:“采擷傳統(tǒng)精華,加以自己的長期實踐、探索,自成一家畫風?!?/p>
山水青綠 競秀爭奇
潘素一生把祖國的山水作為繪畫題材, 對祖國的山川草木感情極篤。1984年末,她把自己精心創(chuàng)作的金碧青綠山水《河山壯麗》贈給全國人大常委會。這幅畫長八尺、寬三尺,絹底,用金勾線。整個畫面以蔥郁的青松為主體,群山環(huán)對,紅綠相映,色澤明快。
潘素的畫還頗講究顏色的選擇和運用。色彩作為一種形式因素,最能直接表達人的思想感情。據(jù)潘素自己講,因為江南山水是青綠的,所以開始就采用青綠畫法。潘素的金碧青綠則常以色相中最明亮的黃色為底襯,往往以象征信仰和力最的藍色為天,以象征生機、昌盛的青綠為主體, 再以金箔勾線, 顯得雍容典雅, 渾厚華滋。
日本畫界稱潘素的畫為“唐畫”、“宋畫”。潘素在幾十年的探索和實踐中, 繼承了唐代繪畫瑰麗璀璨的時代特色和宋代繪畫趣諧情真的特點,并融進自己對自然美的種種體驗, 形成了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潘素的創(chuàng)作是以臨摹古畫為基礎的,但她一向認為不可“拘泥于古”,不僅要有對民族傳統(tǒng)的學習和研究,還要和現(xiàn)實緊密結合。這是潘素取得成就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潘素注重對祖國山河的情深意篤的感受,大自然中原始的未經(jīng)雕琢的美,那種壓抑不住的頑強生命力,那種撲面而來的磅礴氣勢,正是令她最為傾倒的。她在寫生的基礎上,先后創(chuàng)作了《漓江春晴》、《黃山群峰》、《響關蒲雪》、《翠嶂春晴》、《春到長城》等各有特色的作品。在她的筆下,有江南景色的垂楊斜柳和潺潺流水,也有北國風光的冰川雪野和挺拔青松;有高山峻嶺的非凡氣勢,也有蔥蘢林木的瑰麗多姿。
潘素出生于南方,生活在北方,由于她對大自然的敏銳觀察和深切理解,所以反映出了自然風景中的內在精神及各種不同的特點。潘素經(jīng)過長期實踐和探索,在具體繪法上也較古人有所不同。如古人往往先勾線后填顏色,而她則先填顏色后勾線,她自己總結出:“畫青綠山水先以淡褚石或淡草綠打底,再一層一層地敷石綠或石青,須濃淡得宜,過濃則宜匠氣,不干凈,過淡則不厚重。然后勾勒用深草綠或花青,要用硬筆直下,取其勁拔。點苔用草綠或用墨,然后再加石綠。金碧青綠畫成后,于線上勾金,宜細。沒骨青綠則不勾線,可以本色稍加皴擦,小青綠則以墨筆畫成后以淡石綠敷色?!?/p>
浩瀚作品 市場偏淡
上世紀90年代,潘素的名字就已經(jīng)見諸拍賣市場,不過拍賣的作品多是與他人合作的,比如,1995年,她與張大千合作的《芭蕉仕女》就以20萬至25萬元的估價亮相北京瀚海。進入二十一世紀,在前五年里,潘素的作品基本沒有超過5萬元成交價,甚至初期有很多作品以千元的價格成交。到了2006年,潘素的作品價格首次突破10萬元,其《溪橋煙靄》以11萬元成交。不過整體來說,這期間的潘素的作品價格還是處于“一灘死水”狀態(tài),并沒有什么亮點。進入2007年,潘素的作品開始有了上揚的趨勢,上拍的許多拍品均以幾萬元的價格成交,擺脫了以前千元價格成交的局面。其作品《勞山魚鱗峽》拍出了6.16萬元,《潭柘寺松亭》拍出4.25萬元。2008、2009年,剛剛轉暖的潘素作品市場又陷入寒冷狀態(tài),成交價再回低谷,與之相關的,僅有胡佩衡、汪慎生、吳鏡汀、張伯駒、潘素等多人合畫的《秋山勝景》拍出了15萬元。2010年,行情又有所好轉,其《春嶺晴云》拍出8.4萬元,又有《大吉圖》以7.6萬元成交。到了2011、2012年,市場價格無太大增長,僅存平穩(wěn)之勢,有《吳山初雪》成交價至9.5萬元。2013年,潘素有作品價格突破20萬元,她1988年所作的《云峰春溪》以24.6萬元成交,《深柳讀書堂圖》也以24.1萬元成交。不過,其多數(shù)作品仍在10萬元以下。而到了今年,其作品價格已經(jīng)開始全面突破10萬元。目前市場上,最高成交價已經(jīng)超過30萬元,以《漓江風景》為最高,達到32萬元。
紅學家周汝昌曾經(jīng)請潘素作《黃葉山村入畫圖》,并寫道:“潘素女史,張伯駒先生之夫人,畫家,專工宋派山水,不但筆下功力深厚,尤擅大幅巨制,稜稜凜凜,氣勢宏廓,而又富巨麗之景光,精致之法度,無一絲柔弱粗陋鄙俗氣息。此在女流,尤稱罕見。”但是以目前市場價格以及關注度來說,潘素的作品是完完全全的不符盛名。我們可以相信,這是一片值得投資的價格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