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院校教務管理的自動化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高校教育改革的繼續(xù)深化,學生培養(yǎng)方案的不斷創(chuàng)新,對教務管理系統(tǒng)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面對當前新的形勢,如何有效開展高校教務管理工作是每個教務工作者應該積極思考的關鍵問題。
關鍵詞:高等院校;自動化;教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
1 B/S和C/S混合模式介紹
B/S模式把傳統(tǒng)的C/S模式中的服務器部分分解為一個數據服務器和一個或多個應用服務器(Web服務器),從而構成一個三層結構的客戶服務器體系[1]。C/S模式是一種兩層結構的系統(tǒng),第一層在客戶機系統(tǒng)上結合了表示邏輯與業(yè)務邏輯;第二層是通過網絡結合了數據庫服務器[2]。
B/S和C/S模式有著各自結構上的優(yōu)缺點:B/S模式的系統(tǒng)易于擴展和集成,可以提供遠程的數據管理和服務,但在數據的圖表顯示、動態(tài)服務和交互性方面尚有欠缺;C/S在交互上靈活方便,并可以實現數據的安全存儲和快速傳送,但存在不足遠程數據管理方面上,因此,將兩種模式相結合可以滿足對信息不同程度的要求。在地點靈活,對安全性和交互性要求不高的廣域范圍內使用B/S模式;構建教務管理系統(tǒng)時,在交互性強、安全性要求高、數據量處理大、地點固定、數據查詢多樣的小范圍內使用C/S模式;結合兩種模式,各自的長處充分發(fā)揮,開發(fā)出靈活方便、安全可靠、效率高的教務管理系統(tǒng)。
2 教務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
本文對教務管理系統(tǒng)劃分為“學生信息管理”,“成績管理”,“課程信息管理”,“IC卡服務”,“用戶身份管理”五個部分。
2.1 學生信息管理。學生學籍管理主要是收集學生學籍原始信息并對它進行管理,包括學生從入學到畢業(yè)的全部過程。數據信息要求如下:
(1)學生基本信息管理功能。具備查詢、增加、修改、刪除學生基本信息的功能,學生基本信息包括學號、姓名、性別、曾用名、學院、專業(yè)、班級、年級、出生日期、政治面貌、民族、來源地區(qū)、畢業(yè)中學、高考準考證號、身份證號、考生類別、家庭地址、聯系方式、學位名稱。
(2)學籍異動功能。因各種原因而進行學籍異動,對其進行相應的變更,如教學計劃、畢業(yè)要求等,注明異動原因及時間,并對學籍異動備案打印。
2.2 成績管理。成績管理包括了與成績相關的所有操作過程,需要具有嚴謹性、安全性、穩(wěn)定性保障。數據信息要求如下:
(1)錄入功能。錄入方式為兩種,一為前臺錄入,二為后臺錄入。前臺錄入就是教師通過Internet瀏覽器進入系統(tǒng)錄入成績并保存確認。后臺錄入為教務處通過單個或批量進行成績錄入,如四、六級英語成績、免修、免聽、緩考、專業(yè)英語成績等。
(2)修改功能。教師基于各種原因需要修改已確認提交的成績,可通過Internet瀏覽器進行系統(tǒng)申請,并經學院同意并進行相關手續(xù),提交到教務處審批。
(3)查詢打印功能。按不同的方式查詢成績,在不同的查詢方式下輸入要查詢的基本信息即可得到想要的資料,同時系統(tǒng)支持模糊查詢。具備打印查詢結果的功能。
(4)統(tǒng)計功能。綜合統(tǒng)計班級或專業(yè)等學生組成群體的成績,統(tǒng)計結果以多種形式表現,如表格、柱狀圖、餅狀圖等。
2.3 課程信息管理。主要對課程的各類信息進行查詢和統(tǒng)計,為教學過程做好準備。數據信息要求如下:
(1)查詢打印功能。按不同的方式查詢課程信息,在不同的查詢方式下輸入要查詢的基本信息即可得到想要的資料。具備打印查詢結果的功能。
(2)統(tǒng)計功能。綜合統(tǒng)計課室、時間、教師、學生的課程信息等數據,并以多種形式表現,如表格、柱狀圖、餅狀圖等。
2.4 IC卡服務。通過IC卡自助服務機選擇打印中英文成績單以及在讀證明。數據信息要求如下:
(1)身份驗證功能。學生通過IC卡進行信息驗證進入系統(tǒng)。
(2)查詢打印功能。自助服務機僅具備查詢數據庫功能,學生登入界面后可選擇查詢或打印功能,并選擇中英文成績單或在讀證明。學費如未繳納,屏蔽查詢功能。
(3)中英文成績單。成績單數據包括學生姓名、學號、專業(yè)班級、課程名稱、課程英文信息、學分、總評成績、已修選修類學分、已修總學分、畢業(yè)要求學分、平均績點、四級英語成績、六級英語成績。
(4)在讀證明。在讀證明包括學生的學生姓名、學號、專業(yè)班級、課程名稱、學制、計劃畢業(yè)時間與所得學位。
(5)統(tǒng)計繳費功能。選擇類別和張數時,系統(tǒng)統(tǒng)計該學生總打印次數,計算繳費的金額。確認時輸入學生在教務管理系統(tǒng)的密碼,從IC卡上扣取繳費金額,打印收費憑證。
2.5 用戶身份管理。用戶身份數據庫,包含學生和教師進校后的個人信息,然后進行管理。管理員通過用戶身份的管理給各個用戶授予不同的權限,對教務管理系統(tǒng)的數據安全起到一定的作用。數據信息要求如下:
(1)用戶信息管理功能。對用戶的信息進行錄入、修改、查詢、刪除等操作,用戶信息包括工號、身份、學院、部門、密碼。如學生或教師遺忘密碼,通過身份的確認后,可以對其進行密碼重置為“000000”。
(2)權限授予功能。根據用戶的不同性質形成一個組,每個組授予其不同的權限。同時也可以針對單個用戶進行特殊設置。
2.6 系統(tǒng)體系結構。本系統(tǒng)采用采用B/S與C/S模式相結合的綜合模式作為系統(tǒng)的體系結構,可根據系統(tǒng)子功能的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模式。Client端主要完成教務數據的集中處理和管理。在一些專用敏感的數據處理及需要大量計算的工作上采用C/S模式,如教務信息的錄入和維護、成績管理、成績的統(tǒng)計等模塊;而B/S部分則主要應用于實現學生以及教師對各種教務信息(如考試成績、課程安排、學生信息等)的查詢、瀏覽等。另外對諸如學生緩考的申請、考試成績的錄入、成績變更的申請等也由Browser端完成。這樣能克服兩種模式單獨使用時的不足,充分發(fā)揮他們各自的優(yōu)點,實現了其優(yōu)勢互補。采用B/S和C/S混合模式結構,可較快提高系統(tǒng)的效率,并對系統(tǒng)的維護、擴展和安全管理帶來方便[3-5]。
3 結束語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作為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研究與開發(fā)已經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性,根據時代的需求被賦予了新的發(fā)展目標與技術創(chuàng)新理念。教務管理系統(tǒng)的開發(fā)技術已漸趨成熟穩(wěn)定,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不斷提高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水平為數字校園的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持;逐漸完善的各局域網為實現信息管理的網絡化提供了硬件基礎支撐;先進的軟件開發(fā)體系設計理念以及工具,良好的人機交互界面操作系統(tǒng)的推廣,不斷改進的數據庫處理技術,都為教務管理系統(tǒng)的開發(fā)和應用提供了支持和協作。
參考文獻:
[1]杜明志.食品企業(yè)ERP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D].長春理工大學,2006.
[2]王慶.基于C/S、B/S模式的學籍管理系統(tǒng)研究與開發(fā)[D].西安理工大學,2007.
[3]李敏.C/S和B/S模式及混合模式研究[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2006(02):198-201.
[4]彭利勇.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信息系統(tǒng)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0.
[5]謝曉石.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數字化教務管理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D].南京理工大學,2009.
作者簡介:馮月瑤(1985-),女,廣東人,實習研究員,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與研究。
作者單位:廣東工業(yè)大學,廣州 5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