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課堂復習教學的主要課型有復習課、講評課、練習課、測驗課,各課型的主要任務和基本結構如下:
一、復習課
復習課對引導學生將已學知識概括、回憶、理解、深化,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主要任務
幫助學生梳理鞏固、查漏補缺已學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調整知識與考綱的差距,注重知識的溝通與延伸,有機地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整體性。
2.基本結構
目標導向→考點展示→知識梳理→形成網(wǎng)絡→典例分析→精題演練→變式拓展→歸納小結→鞏固訓練→課后深化。
3.基本原則
系統(tǒng)性:滾動復習、前后銜接、梳理歸納。
基礎性:著眼雙基、中檔為主。
重點性:突出重點模塊、重點考點、重點例題、重點解題方法、重點薄弱環(huán)節(jié)。
針對性:圍繞考綱、針對實際、切中要害。
發(fā)展性:傳授方法、指導遷移、學會自學。
二、講評課
科學的講評能起到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熟悉技能、查漏補缺、總結經(jīng)驗、拓寬思路、提高考試技能的作用。
1.主要任務
發(fā)現(xiàn)并解決學生考試或練習中所反映的上一階段復習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對前后知識點的聯(lián)系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考試技能)。
2.基本結構
考試簡析→自查自糾→合作交流→問題反饋→師生討論→重點點撥→梳理鞏固→補償練習。
3.基本原則
針對性:講其所需、釋其所疑、解其所難。
綜合性:縱橫聯(lián)系、前后銜接、內外交叉。
啟迪性:注重點撥、啟迪思維、激發(fā)共鳴。
輻射性:以題帶點、畫龍點睛、舉一反三。
診斷性:診病析因、指點迷津、診防結合。
三、練習課
練習課是在學生理解并掌握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以學生獨立嘗試練習為主的一種課堂組織形式。
1.主要任務
通過練習,使學生迅速、準確、熟練地掌握雙基、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題的能力,并將知識點和習題有機結合。
2.基本結構
目標導向→分發(fā)試題→自主練習→巡視指導→反饋信息→課后批閱→評價小結。
3.注意問題
練習課著重于學生在老師的引導和示范下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主要是學。練習課區(qū)別于測驗課,前者題量有限,以一課時為單位,后者主要是檢測過關,學生獨立完成,訓練高考技能。
四、測驗課
測驗課是學生完成某一考點、某一單元、某一專題、某一階段學習任務后組織的一種過關檢測,是高考的模擬。
1.主要任務
精選習題、精心編題、精細制題、精確難度、準確信息,組織學生限時完成一套試題,檢測學生階段復習質量。
2.基本結構
課型單一,以考試的形式組織學生獨立做題。
(作者單位 湖北省仙桃市郭河初級中學)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