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驗,就初中數學課堂有效導入的方法與策略展開討論。
關鍵詞:借助實物;設置疑問;巧妙導入
教育實踐表明,靈活而巧妙的課堂導入不僅能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以及學習思維,更重要的是還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對于新知識、新內容的強烈探究興趣以及求知欲望,從而迅速而有效地將自身積極融入課堂學習活動中。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初中數學課堂導入呢?我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嘗試:
一、借助實物,直觀導入
初中數學內容較為簡單,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實際也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為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借助學生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實物展開課堂導入。
如,教“軸對稱圖形”這部分知識時,我就向學生展示了中國剪紙、蝴蝶標本、長方形、正方形折紙等不同的實物,并鼓勵學生嘗試對其進行折疊。這樣一來,既讓學生直觀感受到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同時又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從而為他們更加集中注意力、真正投入到這一內容的具體學習活動之中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設置疑問,利用懸念導入
“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教育實踐也表明,在一些疑問及懸念的引導下,學生更容易對未知的學習內容產生較強烈的學習興趣及探究積極性。鑒于此,初中數學教師不妨在上課伊始結合教學內容巧妙向學生設置一些疑難問題,以此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懸念氛圍,從而實現教學內容的巧妙導入。
如,學習“三角形穩(wěn)定性特征”這一內容時,一上課我就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自行車車架、學校的籃球架、高大的鐵塔還有建筑工地的腳手架等都呈現三角形的形狀,這是偶然現象呢還是背后蘊含著一定的數學原理呢?……”如此,就借助學生的生活實際向他們營造了一個較強的懸念氛圍,促使他們迅速集中自身注意力、在強烈的探究心理狀態(tài)中有效接收我接下來具體講解的教學信息與內容,確保了課堂導入的有效性。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绷己玫恼n堂導入對于教師更好地展開課堂教學活動同樣有著如此重要的地位及影響作用。為此,我們初中數學教師必須積極探索初中數學課堂導入的有效方法,并將其靈活運用到自身日常的教學實踐。相信這樣才能在保證初中數學課堂導入有效性的同時真正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整體提高及完善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楊斌.多種思維,多向啟發(fā):論初中數學課堂導入設計[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12):20.
(作者單位 甘肅省涇川縣高平中學)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