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下,語文教材收錄了更多的經典古詩詞,各地語文中考也加大了對古詩詞的鑒賞力度,這對增強學生對祖國豐富的文化遺產的熱愛,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熱情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古詩詞;題材;標題
從近幾年的各地中考題來看,對古詩詞鑒賞的考點主要集中在三方面:第一,理解詩詞句中關鍵字詞的含義;第二,把握詩詞的主要內容;第三,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我們在鑒賞一首古詩詞時,該從哪些角度入手呢?
一、從題材入手
中國古代詩歌的題材比較廣泛,大致可以分為山水田園詩、思鄉(xiāng)詩、送別詩、邊塞詩、懷古詩、愛國詩、愛情詩、寫景詠物詩等??梢暂^好地把握詩詞的主要內容,并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們選取其中一種題材的詩歌來加以賞析: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010年)甘肅省中考出了這樣一道題:“勸君更盡一杯酒”一句內蘊豐富,請簡要分析。
做這道題之前,我們首先可以判斷它應該屬于一篇送別詩,而送別詩一般是訴說友情,表達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對友人的勸慰、祝愿的。有了這一個框架,我們在答題的時候就簡單多了?!熬笔窃娙藢Ψ降囊环N尊稱,“更盡一杯酒”指希望友人再喝一杯,這表明離別的時刻不可避免地來到了,體現(xiàn)出的是對友人的不舍,下句“西出陽關無故人”則點明“勸”的緣由。因此,這句話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還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境的細心體察,包含一路珍重的殷殷祝福。
二、從標題入手
標題好比一個人的眼睛,我們往往可以透過一個人的眼睛看到他的內心世界。詩歌的題目也如此,許多的詩歌在題目中就交代了很多信息,其中包括詩歌的內容,寫作的線索,作者奠定的感情基調等等。比如,(2013)長沙市中考語文詩詞鑒賞選擇了李白的《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問題:從“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兩句中,你解讀出了詩人哪些情感?此詩的題目中就交代了寫作背景和感情基調。“左遷”意為降職,好友降職了,這既是寫作的背景,又傳達出作者的感情基調,寫作此詩的目的應該是安慰友人的,基調當然應該是低沉、惆悵的?!斑b”說明二人天各一方,對友人懷念之情溢于其中?!俺钚摹备伙@了作者的感情,“明月”則把對友人的懷念突顯到極致。因此,整句話表達詩人聽說友人將左遷龍標時的惆悵和戀戀不舍之情。
三、從作者入手
任何一個作者,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經歷,而人生經歷的不同,體現(xiàn)于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也就不同了。當然,做類似的題型前提是我們對作者相對比較熟悉,抓住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人生經歷和寫作風格來加以賞析。
例:飲酒(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問題:“悠然見南山”中的“悠然”一詞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境?大家都知道,陶淵明是東晉著名的詩人,此人曾“不為五斗米折腰”憤然辭官,過著歸隱山林的生活。在掌握這一背景之后,詩人的思想感情就比較明顯了。詩人歸隱后,不再有繁雜的公務纏身,不再為官場勾心斗角而煩躁不安,對于身邊的一切,他都不再刻意地去追求,而是任其自然?!坝迫弧币辉~是詩人離開官場后心境釋然的最好體現(xiàn),寫出了詩人那種恬淡、閑適的心情。
四、從關鍵詞語入手
近年中考中常常會出現(xiàn)“‘某’字或詞有什么表達效果?”“‘某’字或詞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某’字或詞能否換成‘某’字或詞?為什么?”等類似的題型。在解答時要從:
1.表現(xiàn)手法(如修辭、虛實、動靜等方面);
2.結合全內容進行分析,即描繪了什么內容;
3.結合全詩(全詞)進行賞析,說出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等幾個來賞析。
例: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問題:詩中的“綠”字歷來為人們所稱道,請說說它的好處?!熬G”本為形容詞,而在這里,作者將其巧妙地化為動詞,意為“吹綠”,瞬間賦予整個句子以生命且有動感,同時又描繪出一片生機盎然,植物萌發(fā)的景象。結合“明月何時照我還”一句,進一步表現(xiàn)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心情。
此外,還可以從詩詞中所選擇的意向來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常見的意向有:楊柳——惜別;菊花——高雅;蓮花——高潔;月光——思念;秋雨——憂愁;鴻雁——思鄉(xiāng);大漠——蒼涼;紅豆——相思。找到這些關鍵意向之后,我們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基調就不再是一件難事。
(作者單位 四川省西昌市西昌一中俊波外國語學校語文教研組)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