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客運專線的不斷發(fā)展,鐵路橋梁的施工數(shù)量逐日增加,日漸增多的施工技術(shù)開始應(yīng)用在鐵路橋梁施工中,其中鐵路橋梁用沉井進行承臺基坑防護的施工技術(shù)就是一種得到比較廣泛應(yīng)用的施工技術(shù)。本文分析、總結(jié)了鐵路橋梁深水基礎(chǔ)沉井基坑防護施工的施工質(zhì)量及關(guān)鍵技術(shù)控制,為相關(guān)工程建設(shè)提供依據(jù)。
關(guān)鍵詞:沉井;穩(wěn)定性計算;質(zhì)量控制
1 工程概況
1.1 工程特點
合肥至福州鐵路客運專線閩贛段柏路田特大橋全長1008.45m,橋梁在0#臺~3#墩之間以1聯(lián)(48+80+48)m連續(xù)梁跨越碧泥田河,其中2#墩為連續(xù)梁主墩,位于河道中間位置,設(shè)計采用沉井作為基坑防護措施,根據(jù)承臺結(jié)構(gòu)尺寸及水深設(shè)計沉井順?biāo)飨蜷L8m,垂直水流向長12m,深13m,外壁厚0.7m,中間設(shè)分隔墻厚0.4m,頂板厚0.8m,下端開口,中間為空箱,刃腳底面寬度0.3m。
1.2 工程地質(zhì)
沉井場址在勘探深度內(nèi)土層出露較簡單,分布較均勻。地基土砂性強,抗剪抗壓性能良好,砂性土抗沖能力差,易受水的影響。
2 沉井制作
沉井制作采用就地澆筑的方式,分二節(jié)制作,一次下沉。第一節(jié)制作高度8.5m,分三次澆筑混凝土,即1.0m、3.7m、3.8m。第一節(jié)沉井在筑島平臺上直接制作后下沉到-8.5m,然后在進行上部的接高,進行第二節(jié)4.5m的制作。
3 沉井施工過程及強度驗算
3.1 刃腳受力驗算
刃腳向外撓曲最不利的情況,按《公橋基規(guī)》建議定為刃腳下沉到中途,刃腳切入土中。
刃腳懸臂作用的分配系數(shù)為:
α=■=■=2.0>1.0
取α=1.0。
(1)計算各個力值(按低水位取單位寬度計算)
e2=17.44×4.6×0.621-22.4=27.2kN/m
e3=17.44×5.0×0.621-22.4=31.75kN/m
其中:tan2■=0.621,2ctan■=22.4kN/m
根據(jù)施工情況,并從安全考慮,作用在刃腳外側(cè)的土壓力為:
Pe=■(e2+e3)hk=■(27.42+31.75)×0.4=11.84kN
取用pe=11.84kN。
刃腳摩阻力為:T1=0.5E=0.5×■(27.42+31.75)×0.4×1=5.92kN
由表查的粘土層τ=20kN/m3
T1=τhk×1=8kN
故采用刃腳摩阻力為5.92kN。
單位寬沉井自重為:q=(0.13+0.678+2.623)×25.0=85.78kN
刃腳踏面豎向反力為:R=85.78-31.75×■×5×0.5=46.09kN
刃腳斜面橫向力為:H=V2tan(θ-δ2)=■tan(θ-δ2)
式中:δ2取為土的內(nèi)摩擦角,即δ2=?準(zhǔn)=13.5°
故:H=■tan(48.8°-13.5°)=24.82×0.74=17.57kN
井壁自重q的作用點至刃腳根部中心軸距為:
x1=■=0.072m
刃腳踏面下反力合力:V1=■R=■R=0.46R
刃腳斜面上反力合力:V2=R-0.46R=0.54R
R的作用點距離井壁外側(cè)為:
x=■V■■+V■■
=■0.46R■+0.54R■=0.18m
(2)各力對刃腳根部截面中心的彎矩計算
刃腳斜面水平反力引起的彎矩為:MH=17.57×(0.4-0.33)=1.23kN·m
水平土壓力引起的彎矩為:
M■=■■×■■h■=29.59×■×1.54×0.4=6.08kN·m
反力R引起的彎矩為:MR=46.09×■=3.23kN·m
刃腳側(cè)面摩阻力引起的彎矩為:MT=5.92×■=1.48kN·m
刃腳自重引起的彎矩為:Mg=0.13×0.4×25.0×0.072=0.09kN·m
總彎矩:M0=ΣM=1.29+3.23+1.48-6.08-0.09=-0.23kN·m
(3)刃腳根部處的應(yīng)力驗算
σh=■±■
式中:
N0=46.09-0.13×25.0=42.84kN
F=0.5×0.4=0.2
W=■×0.4×0.52=0.02
σh=■±■=234.2±(-11.5)=245.5kPa222.7kPa
由于水平剪力很小,驗算時未考慮。壓應(yīng)力小于R■■/γ■=14000/2.31=6060kPa
按受力條件不需設(shè)鋼筋,可按構(gòu)造要求配筋。
(4)刃腳向內(nèi)撓曲
1)計算各個力值
①水壓力及土壓力
按最高水位計算單位寬度上的水、土壓力為:
ω2=9.1×10.0=91kN/m2
ω3=9.5×10.0=95kN/m2
e2=17.44×9.1×0.621-22.4=76.2kN/m2
e3=17.44×9.5×0.621-22.4=80.5kN/m2
則p=■(91+76.2+95+80.5)=68.54kN
p對刃腳根部形心軸的彎矩為:
MP=68.54×■×■=68.54×■×■×0.4=13.82kN·m
②刃腳摩阻力產(chǎn)生的彎矩:
T1=0.5E=0.5×■(80.5+76.2)×0.4=15.67kN
或T1=τhk=25×0.4=10kN
取用T1=10kN
MT=-10×0.25=-2.5kN·m
③刃腳自重產(chǎn)生的彎矩
G=0.13×25.0=3.25kN
Mg=3.25×0.072=0.234kN·m
④所有各力對刃腳根部的彎矩、軸向力及剪力
M=MP+MT+Mg=13.82-2.5+0.234=11.55kN·m
2)刃腳根部截面應(yīng)力驗算
①彎曲應(yīng)力驗算
σ=■±■=■±■=33.75+577.5=-543.75kPa<1082kPa611.25kPa<6060kPa
②剪應(yīng)力驗算
σ■=■=342.7kPa<3300/2.31=1428kPa
計算結(jié)果表明,刃腳外側(cè)也只需按構(gòu)造配筋。
③刃腳框架計算
由于α=1.0,刃腳作為水平框架承受的水平力很小,故不需驗算,可按構(gòu)造布置鋼筋。
3.2 沉井井壁豎向拉力驗算
Smax=■(67.75+339.33+1312.22)=429.82kN
井壁受拉面積為:F1=■(7.02-6.02)=10.21m2
混凝土所收的拉應(yīng)力為:
σh=■=■=42.10kPa<0.8R■■=1600×0.8=1280kPa
井壁內(nèi)可按構(gòu)造布置豎向鋼筋,實際上根據(jù)土質(zhì)情況井壁不可能產(chǎn)生大的拉應(yīng)力。
3.3 計算沉井側(cè)面摩阻力的下沉系數(shù)
k1=Q/Rf。其中Q為沉井自重,按8.5m高計算,為7160kN
Rf為井壁總摩阻力,按Rf=U(H-2.5)fc計算。
fc為單位面積的摩阻力,錢塘江邊的粉砂土經(jīng)驗值取20kPa
故Rf=40×(8.3-2.5)×20=4640KN,k1=7160/4640=1.54>1.15
(如按部分不排水,地下水作用2~3m,沉井的浮力為1360kN,此時k1=(7160-1360)/4640=1.25>1.15)
3.4 計入側(cè)面摩阻力、刃腳及隔墻下土體的支承反力時的下沉系數(shù)
k2=G/(Rf+R)其中R為刃腳及隔墻下的土體的支承反力。
計算得k2=7160/(4800+3800+1277)=0.72<1.0
3.5 計入側(cè)面摩阻力和刃腳踏面下土的支承反力時的下沉系數(shù)
k3=G/(Rf+R1) 其中R1為刃腳踏面下土的支承反力。
k3=7160/(4800+2280)=1.01
從計算結(jié)果可知,k1>1,說明沉井能夠下沉,k2<1,說明沉井停沉?xí)r能夠穩(wěn)定而不會發(fā)生超沉,k3>1,說明沉井在下沉過程中,只要將隔墻土、刃腳鈄面掏空,沉井能開始下沉。所以在此種地質(zhì)條件下下沉沉井具有可行性。
4 下沉施工監(jiān)測要點
4.1 沉井下沉速度控制
沉井下沉速度控制也是一個重要方面,一般來講對沉井下沉速度沒有嚴(yán)格的限制,需根據(jù)施工經(jīng)驗和沉井下沉的具體情況而定,本工程施工中主要按以下原則進行:
(1)在沉井刃腳高差不大時(在水平間距的0.5%以內(nèi)),沉井的下沉速度越快越好;
(2)沉井下沉速度均勻為宜;
(3)沉井在粉砂土等易引起涌砂的土層中下沉?xí)r,應(yīng)加快下沉速度。
4.2 沉井平面位移控制
對沉井平面位移的控制主要是通過控制沉井刃腳高差來實現(xiàn),如果沉井刃腳高差不大,則沉井平面位移較易得到控制,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并無定量計算,但有一些聯(lián)系:
(1)沉井哪個角下沉得快(即刃腳較低),則沉井就會向哪個方向移位;
(2)沉井刃腳高差大時,沉井位移量大;
(3)沉井始終在同一個方向的刃腳高差下下沉?xí)r,沉井位移量較大。
施工過程中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決定采取相應(yīng)的方法和措施。
5 結(jié) 語
沉井作為建造地下構(gòu)造物或深基礎(chǔ)的一種方法,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施工技術(shù),為保證沉井的順利下沉和井身的穩(wěn)定性,在沉井施工前必須要進行相關(guān)的強度驗算。本文以合肥至福州鐵路客運專線閩贛段柏路田特大橋為例,對沉井的施工過程進行了詳細(xì)的計算復(fù)核,也為以后的相關(guān)工程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xiàn)
[1]《建筑施工手冊》(縮印本,第二版).
[2]《基礎(chǔ)工程施工手冊》(第二版);中國計劃出版社.
[3]《混凝土結(jié)構(gòu)工程施工質(zhì)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4-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