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出處】
出自于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歐陽文忠公文集·歸田錄》。
【成語典故】
從前有個叫陳堯咨的人,箭術奇絕,舉世無雙。他心里非常驕傲,常??湟约旱谋绢I。
“師傅,您實在是太高明了,我們怎么比得上您呢!”“是啊,我們還要多向您學習學習呢!”那些想從陳堯咨那兒學到箭術的年輕人,每天都說些恭維他的話,讓他開心。
有一天,陳堯咨帶著徒弟在院子里練習射箭,一個賣油的老翁正好走過,便停下來看。
陳堯咨舉起了弓,搭上箭,一連發(fā)出十支箭,每支都正中紅心。徒弟們在旁邊拍手叫好,陳堯咨也很神氣地對老翁說:“你看怎么樣?”老翁只是微微點頭,并不叫好。
陳堯咨心里很不舒服,不客氣地問老翁:“我的箭射得不好嗎?”“好是好,不過,這只是平常的技術罷了,并沒有什么了不起。”
“老頭兒,聽你這么說好像很內(nèi)行,那你就露兩手給我們瞧瞧。”“小兄弟,這射箭的本領我可沒有,不過讓我倒油給你們看看吧?!?/p>
老翁說完,就拿了一個葫蘆放在地上,又在葫蘆口上面放了一枚有孔的銅錢,然后舀了一勺油,眼睛看準了,油勺輕輕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條細細的黃線,筆直地從錢孔流入葫蘆里。倒完之后,油一點兒也沒沾到銅錢上。
老翁很謙虛地對陳堯咨說:“這也是一種平常的技術罷了,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啊!”陳堯咨聽了十分慚愧,從此更加努力練習射箭,再也不夸耀自己的箭術。后來他的人品和箭術一樣好。
【成語釋義】
熟:做某種工作時間長了,精通而有經(jīng)驗;巧:技能好,靈敏。意思是只要勤學苦練掌握規(guī)律,就能找出許多竅門,干起來得心應手。形容非常熟練。
【成語辨析】
“熟能生巧”的意思是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熟練了,就能找到竅門,干起來得心應手。而“得心應手”指的是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藝純熟或做事情非常順利。前者側重于勤奮,后者側重于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