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小學學習階段最為重要的一門學科,它在學生素質(zhì)教育的開展中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地位。新時期,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成為學校以及教師最為關(guān)注的話題,它要求教師必須認真對待學生德育問題,最終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
關(guān)鍵詞:德育問題;素質(zhì)教育;特點;方法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下,人們認為教師的職能只是傳播知識,這種看法存在很大的弊端,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忽視對學生進行道德的傳播。就小學語文教師而言,不能只是教會學生基本的中文,讓學生了解中文這門語言,更多的,教師應(yīng)承擔起滲透德育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
一、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特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有著自身的特點,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突出的特點是層次性、審美性、共鳴性以及滲透性。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這些特點展開論述:首先,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年齡、生活環(huán)境以及性格特征,這就要求教師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堅持因材施教,展開不同層次的教學;其次,教師在教授語文時,必須讓學生體會到語言或者文字中所表達的美好和情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美,從而讓學生產(chǎn)生與作者的共鳴;最后,教師應(yīng)將德育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不論是課堂的講解還是課后的練習,都是對德育進行滲透的必要環(huán)節(jié)。
二、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方法
1.通過語文教學中作者的情感讓學生感受德育教育
就小學語文而言,書中的文章大多是記敘文,這類文章中包含了作者大量的思想感情,教師要想對學生展開德育教育,就要充分利用這些材料,這既有利于幫助學生學文識字,也有利于學生接觸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比如,教師在講授《狼牙山五壯士》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閱讀全文,讓學生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愛國、悲壯的思想感情;此外,在閱讀中,學生還能體會到小抄寫員的愛心以及家庭親密的情感等,如果教師能在學生閱讀的時候配上歌曲《我的祖國》,就能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學習,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2.不斷加強學生閱讀,讓學生感受德育教育
中國有一句古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表明書讀得次數(shù)多了,其意思就自然而然顯露出來了,也自然就明白了。就小學生而言,閱讀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通過閱讀,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了解文章的德育內(nèi)涵,從而在內(nèi)心深處形成對文章的初步認識,因此,閱讀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措施。首先,教師可以加強學生的課內(nèi)閱讀,通過分角色閱讀以及重復(fù)閱讀等方式幫助學生體會文章語言的魅力;其次,不斷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加強學生課外閱讀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網(wǎng)絡(luò)、手機、多媒體設(shè)備等,這有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3.通過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德育教育
怎樣評判一個人是否具備道德了呢?本文指出道德既是人類心中的律令,也是人們實踐中的具體行為。如果沒有相關(guān)的課外實踐,就沒有道德的存在,因此,必須加強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只有不斷地鍛煉學生,才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質(zhì)。在小學階段,可以提供給學生的課外實踐有很多,比如,周末去敬老院幫助老人打掃衛(wèi)生、在課余時間做環(huán)保志愿者等,當然,在這些活動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下自己的體會或者感悟,這有利于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zhì)以及道德素養(yǎng),最終促進德育建設(shè)工作的開展。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必須在明確德育教育特點的基礎(chǔ)上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這既有利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也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次巴.淺談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J].吉林教育,2012(29).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