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觀察并分析肺功能測定對不同肺功能狀況的吸煙者戒煙行為造成的影響。方法:選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來我院進行體檢的160例吸煙者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8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體檢,實驗組在常規(guī)體檢的基礎上,接受肺功能測定。根據(jù)體檢結果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戒煙健康教育,統(tǒng)計并比較兩組的戒煙率以及成功戒煙率。結果:實驗組的戒煙率與成功戒煙率相比于對照組差異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實驗組中,肺功能異常吸煙者的戒煙率與成功戒煙率,均明顯高于肺功能正常吸煙者,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肺功能測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肺功能發(fā)生異常的吸煙者的戒煙成功率,有效緩解了因吸煙而引起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情,全國范圍內應積極將肺功能測定項目納入常規(guī)的體檢中。
關鍵詞:肺功能測定;戒煙行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圖分類號】
R181.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319-02
目前,吸煙已成為了一個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對國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國當前吸煙人數(shù)已達到了3.5億,占全世界吸煙人數(shù)的三分之一??責煿ぷ饕殉蔀橐豁椘D巨的社會衛(wèi)生工程[1]。在控煙工作難度大、效果不理想的形勢下,加大對已患病吸煙者的控煙力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實驗以來我院進行體檢的160例吸煙者為研究對象,在常規(guī)體檢項目中納入肺功能測定,并結合體檢結果對吸煙者進行戒煙教育。具體操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來我院進行體檢的160例中、重度吸煙者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80例。對照組中,男性68例,女性12例,年齡分布:26-70歲,平均年齡42.6歲,吸煙指數(shù)為250-1650;實驗組中,男性71例,女性9例,年齡分布:27-69歲,平均年齡41.4歲,吸煙指數(shù)為240-1700。兩組吸煙者的性別、年齡、吸煙指數(shù)等基本資料差異不明顯,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體檢,實驗組在常規(guī)體檢的基礎上,接受肺功能測定。各項體檢完成后,醫(yī)護人員再根據(jù)相關體檢結果對所有吸煙者進行戒煙教育,并向已患有相關疾病的吸煙者詳細講解吸煙對身體健康造成的危害。吸煙者肺功能情況以1秒內用力呼氣的容積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為標準,當所占百分比低于70時,則吸煙者的肺功能發(fā)生異常。體檢5天后,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隨訪,并對其中已經(jīng)戒煙的人員在一年后進行再次隨訪,如果在一年內沒有吸煙的研究對象則視為成功戒煙。統(tǒng)計并比較兩組的戒煙率及成功戒煙率。在實驗組內部,將肺功能正常和肺功能異常者按上述標準進行區(qū)分,并對其戒煙率和成功戒煙率進行比較。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所涉及到的計量數(shù)據(jù)局采用平均數(shù)(±)和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組間單因素方差表示,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2]。
2 結果
2.1 兩組吸煙者的戒煙率與成功戒煙率的情況:
對照組的戒煙率為23.75%,成功戒煙率為10.00%;實驗組中,戒煙率為27.50%,成功戒煙率為12.50%,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2.2 實驗組內部吸煙者的戒煙情況:
在實驗組中,肺功能異常的吸煙者的戒煙率為50.00%,成功戒煙率為31.25%;相比于肺功能正常吸煙者分別為20.86%和7.81%的戒煙率和成功戒煙率,均發(fā)生了明顯的下升高,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3 結論
目前,我國在控煙工作中主要采取立法管理、宣傳教育、監(jiān)督檢查等手段,但起到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除了社交應酬、戒煙癥狀外,還有最重要的一個方面便是吸煙者存在僥幸心理,認為自己可能會受到較低程度的危害。因此,為充分提高控煙工作的質量和效果,就需要尋找確定吸煙致害高危人群的有效方法,從而開展針對性的戒煙教育工作。由于目前還未能明確證明吸煙致害的各項高危因素,因而可以采取對吸煙者進行早期診斷相關性疾病的方法,實現(xiàn)吸煙致害高危人群的確定[3]。
在吸煙造成的危害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為主要的危害之一,患有早期此項疾病的患者如果及時進行戒煙,便能有效緩解病情的發(fā)展,因而在吸煙者中及早檢測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進行針對性的勸誡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實驗以來我院參加體檢的160例吸煙者為研究對象,分別進行常規(guī)體檢,及常規(guī)體檢的基礎上進行肺功能測定,并根據(jù)體檢結果勸其戒煙,雖然兩組的戒煙率和成功戒煙率差距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在實驗組中,肺功能異常吸煙者的戒煙率和成功戒煙率就明顯高于同組中肺功能正常的吸煙者,差異十分顯著,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與相關文獻報道完全吻合,說明肺功能測定使肺功能發(fā)生異常的吸煙者明確感受到了吸煙對自身健康造成的危害,堅定了其戒煙的決心。
表2 實驗組中肺功能異常與肺功能正常吸煙者的
綜上所述,肺功能測定不但可診斷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結合針對性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肺功能發(fā)生異常吸煙者的戒煙成功率,有效緩解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情,全國范圍內應積極將肺功能測定項目納入常規(guī)的體檢中。
參考文獻
[1]唐先鋒.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的檢測結果及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19):169-172.
[2]梁毅,鐘小寧.戒煙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組織結構和炎癥反應的影響[J].國際呼吸雜志,2012,11(03):243-245.
[3]孟仲瑩.50例戒煙成功者原因分析及控煙方法探討[J].中國健康教育,2013,7(0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