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門診處方合理用藥情況及分析不合理處方原因。方法:對比2013年上半年及下半年門診合理用藥國際指標,并統(tǒng)計分析不合處方原因。結果:不合理處方的主要原因為處方修改未簽名并注明修改日期,占不合理處方的13.24%,其次為書寫潦草、字跡難以辨認和越級使用抗菌藥物,分別占不合理處方的12.87%和11.01%。結論:我院門診處方用藥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管理。
關鍵詞:門診處方;合理用藥;國際指標;用藥不當
Analysis of medication rationality and unqualified prescription in outpatient services
Wu Yan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Medical College, Xi’an, 71007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rational drug use in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and analyze the causes of unqualified prescription. Methods: International rational drug use indicators in the first half and second half of 2013 were compared. Reasons of unqualified prescrip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main reasons of unqualified prescription were modification site was not signed and dated, accounting for 13.24% of failed prescription. Followed by rate of illegible handwriting and beyond the scope of authorization to use antimicrobial drugs were accounting for 12.87% and 11.01% of the failed prescription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Hospital The medication in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in our hospital is basically rational.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by further strengthened management.
Key words: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Rational drug use; International indicators;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
【中圖分類號】
R19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293-01
處方分析是了解臨床用藥情況和促進合理用藥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時也有助于了解處方存在的問題及采取有效手段提高處方質量。臨床藥學室每月都隨機抽取了門診處方100張進行點評,旨在為臨床安全、有效、經(jīng)濟用藥提供依據(jù)。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每月隨機抽取門診處方100張,2013年1-12月共1200張,進行門診處方指標分析。
隨機抽取2013年1-12月共62769張?zhí)幏?,根?jù)《處方管理辦法》、《新編藥物學》(16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藥品說明書對所有處方進行審核,從中挑選出不合理處方進行歸類、分析。
1.2 統(tǒng)計分析方法:
通過Excel 表統(tǒng)計匯總每月處方點評的各項指標。計數(shù)資料采用X2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以P<0.05為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2.1 不合理處方分析:對2013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處方合理性進行分析,與2013年上半年份相比,下半年處方合理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見表2
表2 門診處方合理性分析
3 討論
3.1 處方合理性分析:
我院2013年上半年和下半年處方合理率分別為99.46%和99.54%,相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均高于國家衛(wèi)生部對三級醫(yī)院處方合理率高于95%的要求。不合理處方主要表現(xiàn)為:
3.1.1 不規(guī)范處方:(1) 書寫潦草、字跡難以辨認,前記缺項:我院還未實行電子處方,所有處方均為手寫處方,由于門診病人較多,醫(yī)師處方書寫潦草、字跡難以辨認。
(2)藥品劑型書寫不規(guī)范:如“頭孢克洛干混懸劑”,書寫成“頭孢克洛顆?!保灰灿袀€別醫(yī)師處方中不寫劑型,如“莫西沙星”。
(3)處方修改未簽名并注明修改日期:為處方不合理原因第一位,主要為醫(yī)師在處方修改處不簽名,多數(shù)醫(yī)師在處方修改時,只簽名不注明修改日期。
(4)超過7日用量未說明理由:《處方管理辦法》[1]第19條規(guī)定:處方一般不得超過7d用量;急診處方一般不得超過3d用量;對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況,處方用量可適當延長,醫(yī)師應注明理由并再次簽字。我院此類不合理處方主要見于心內科、神經(jīng)內科、婦科等科室,主要由于這些科室病人多患慢性疾病,需長期用藥。
(6)臨床診斷書寫不規(guī)范:臨床診斷書寫為“咯血”、“胸痛”等描述癥狀的非診斷術語;使用不規(guī)范的縮寫,如將“泌尿系感染”簡寫為“尿感”。
(7)抗菌藥物越級使用:住院醫(yī)師開具“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頭孢泊肟酯膠囊”、“奧硝唑膠囊”等。
3.1.2 不適宜處方:
(1)劑型與給藥途徑不符:①如龍血竭含片說明書中明確指出服用方法為含化,我院個別醫(yī)師處方書寫為“口服”;②氯化鉀注射液說明書中明確提出用法為靜脈點滴,個別醫(yī)師處方書寫為“口服”。
(2)用法用量不適宜:①多見于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該類藥物為時間依賴性抗生素,且半衰期較短,每天需要多次給藥才能保證有效血藥濃度,從而達到最佳抗菌療效。本院這類藥品多一日一次給藥,且給藥單劑量偏大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②不交待特殊藥物用藥時間:如阿卡波糖說明書中規(guī)定該藥在餐前整粒吞服或在剛進食時與食物一起嚼。而醫(yī)師處方未注明。
(3)配伍禁忌:①將青霉素溶解于5%葡萄糖溶液中。注射用青霉素類及部分頭孢菌素,除苯唑西林等異口惡唑類外,其他青霉素類在近中性溶液中穩(wěn)定,不宜與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但對于某些心功能不佳患者,為避免誘發(fā)心力衰竭,可適用葡萄糖做溶劑在2h內注射完畢[2]。②如紅花注射液、舒血寧注射液,溶解于氯化鈉注射液中;可能原因為老年患者多伴有糖尿病,所以造成了有的醫(yī)生溶媒選擇錯誤[3]。③我院醫(yī)師處方將注射用奧美拉唑溶解于250ml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中。封玉東等報道[4]奧美拉唑為弱堿性化合物,配伍250ml和500ml的0.9%氯化鈉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溶液的pH值明顯降低,穩(wěn)定性差。建議臨床醫(yī)師處方時將奧美拉唑溶解于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中,提高藥物穩(wěn)定性。
(4)藥物相互作用:①氨茶堿注射液和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聯(lián)合用于治療喘息性支氣管炎,且均使用正常劑量。左氧氟沙星是肝藥酶抑制劑,抑制氨茶堿的代謝,使其血藥濃度明顯增高,二者聯(lián)用時應適當減少氨茶堿用量,必要時進行血藥濃度監(jiān)測。②維生素C注射液與維生素K1注射液聯(lián)合用于出血性疾病,但二者在體內可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維生素C被氧化成去氫抗壞血酸,維生素K1被還原成甲奈己酚,二者合用導致作用降低,甚至無效。③枯草桿菌二聯(lián)活菌顆粒聯(lián)合頭孢克洛干混懸劑,抗菌藥物與活菌劑不宜聯(lián)合使用,如果必須聯(lián)合使用,應該間隔2h。
(5)處方用藥與臨床診斷不符:①醫(yī)師處方只寫1個診斷,而開具治療多種疾病的藥品,如診斷為支氣管炎,而處方中又開具蒙脫石散。②臨床診斷與用藥不符,如臨床診斷為淋巴結炎,處方開具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
3.1.3 超常處方:
(1)無適應癥用藥:①醫(yī)師為泌尿系結石患者處方奧硝唑注射液,尿路結石引起的尿路感染最常見的致病菌是大腸埃希菌,厭氧菌感染少見,可選用喹諾酮類、或頭孢類,使用替硝唑無效。②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處方開具匹多莫德口服液。上呼吸道感染多為病毒感染,而匹多莫德為調節(jié)免疫功能用藥,屬無適應癥用藥。
(2)超說明書使用:①如“抗感顆?!?,說明書中未提到1歲以下小兒用量,醫(yī)師將其用于1歲以內嬰兒。②注射用糜蛋白酶說明書中明確指出20歲以下患者,而我院個別醫(yī)師將糜蛋白酶用于20歲以下患者。
(3)聯(lián)合用藥不合理:①門診“頭外傷”患者,同時開具“疏血通注射液”和“舒血寧注射液”,二者均為活血化瘀類中成藥,屬于重復用藥;②注射用青霉素鈉聯(lián)合利巴韋林注射液,青霉素應單獨靜滴,且青霉素類靜滴時要求速度要快[5]。而利巴韋林注射液要求緩慢靜脈滴注,此兩種藥滴速要求不一樣,不宜配伍。
處方是醫(yī)生實施藥物治療和藥房配發(fā)藥品的書面依據(jù),也是處理醫(yī)療糾紛的法律依據(jù)。隨著處方點評制度的進一步推進,我院處方質量漸趨好轉,但由于信息化系統(tǒng)不健全以及醫(yī)師合理用藥知識的欠缺,仍有不合理處方存在。院方應該加強合理用藥知識的宣傳教育、舉辦不合理用藥處方分析講座,并將處方點評結果與醫(yī)師、藥師醫(yī)療質量考核相掛鉤,不斷提高我院合理用藥水平。
參考文獻
[1]衛(wèi)生部.處方管理辦法[S].衛(wèi)生部令第53號.
[2]葉鳴,徐黎玲,黃學蓀.注射用阿莫西林鈉在4種大輸液中化學穩(wěn)定性[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6,26(6):774-775.
[3]陳凡,卜一珊,徐彥貴.天津市11家醫(yī)院門急診輸液配伍處方的回顧性分析[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2,30(7):608-609.
[4]封玉東,封麗,王大光.注射用奧美拉唑鈉與不同輸液的配伍穩(wěn)定性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22):5339-5340.
[5]張石革,崔嶸.臨床注射藥物應用指南[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