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淺談預防發(fā)生靜脈炎的原因與護理對策,減少患兒局部疼痛。方法:選取78名接受靜脈輸液患兒,通過查找導致靜脈炎發(fā)生的原因,實施防范性操作及護理干預措施。結果:通過正確掌握靜脈輸液操作技巧、加強留置針及高濃度藥物管理。78名名患兒中,5例套管針脫落及局部滲透,2例發(fā)生靜脈炎,無不良后果。結論:預防性的靜脈操作,是控制靜脈炎發(fā)生發(fā)展的有效手段,護理干預措施運用得當,能控制病情延誤,提高靜脈給藥的快捷性及療效,減輕患兒病痛折磨。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241-01
靜脈炎,是靜脈輸液治療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患兒長期輸入高濃度及刺激性大的藥物及靜脈輸液無菌性差等多方因素是導致的靜脈感染,局部出現(xiàn)紅腫伴有壓痛,活動時疼痛加劇,給患兒造成肢體疼痛,也導致護士輸液工作負荷增大,影響進針效果,降低疾病治愈率。
1 臨床資料
選取2012年10月——2013年1月患兒78例,男患54名例,女患24例,應用留置套管針接受靜脈輸液治療,管針脫落及局部滲透15例,套管阻塞4例,靜脈炎3例。
2 產(chǎn)生靜脈炎發(fā)生的因素
2.1 藥物因素:導致靜脈炎藥物的因素有患者個體差異;輸入藥物的酸堿性、組織滲透壓及細菌感染度有關。此外,所輸入的藥物濃度過高、刺激性較強,造成局部血管壁變硬,彈性消失,局部靜脈出現(xiàn)紅腫熱痛感,形成靜脈炎。
2.2 機體因素:患者自身營養(yǎng)狀態(tài)不佳,血管不充盈,導致穿刺失敗損傷靜脈后,修復能力降低,使之皮膚黏膜的防御能力低下,形成靜脈感染。
2.3 護士輸液選擇血管時,為操作方便,往往選擇一根大靜脈,進行反復多次穿刺,增加靜脈炎的風險度,同時,其它產(chǎn)生靜脈炎的因素有:輸液溫度,藥液不溶性顆粒,滴速過快,或過激性拔針都可促發(fā)靜脈感染。護士操作技術差,致血管痙攣、患者不配合,同時,自身營養(yǎng)不良,血管不充盈,導致穿刺失敗,損傷靜脈,形成感染。
2.4 護士在配制藥液時,缺乏無菌觀念,不按常規(guī)無操作進行,加藥針管污染,消毒不徹底、輸液器污染,出現(xiàn)藥物不溶性顆粒,配制好藥液放置時間過久。
3 靜脈炎預防性護理措施
3.1 ①在輸液正常情況下,操作前,自覺執(zhí)行無菌操作,選擇平直彈性好及相對選擇較長且較粗的血管,利于穿刺和觀察,提高穿刺成功率。②血管徑對產(chǎn)生靜脈炎影響作用:管徑細小,置管后,管腔變窄,藥物通過血管時,粘附與血管壁性,靜脈回流不暢。靜脈輸入后,炎性反應率高。當血管套管針管徑<3.0mm狀態(tài)時, 套管針留置管越短,一般在3 d內(nèi), 少數(shù)患者之保存1d后,套管針脫節(jié)失敗,并多在4小時內(nèi)產(chǎn)生靜脈炎。長期輸液患兒,穿刺次數(shù)頻多,要保護好血管,行遠端進針,選擇與管徑≥3.0mm。注意避開肌腱、韌帶、關節(jié)、靜脈瓣及血管受損感染處,提高穿刺效果。
3.2 正確使用留置套管針的技巧:
3.2.1 穿刺前:由于靜脈留置針,屬于是一次醫(yī)療用品,所以用前首先檢查好用品包裝、有效期、封閉性能,針體破損及過期禁用要求,防止用品自身造成醫(yī)源性感染
3.2.2 穿刺時,做好消毒,執(zhí)行無菌操作,穿刺后,用低敏無菌敷貼固定好,局部保持干燥,并用長膠布固定好針尾,(頭部可選用環(huán)形固定)防止患兒反折或手抓脫落。
3.2.3 為防止穿刺部位感染,2d更換透明敷料1次,更換時,做好無菌消毒,常規(guī)消毒方法,以穿刺點為中性,呈環(huán)形以碘酒、酒精碘酒消毒,消毒范圍控制在8CM,如出現(xiàn)輔料貼污染或不粘時,重新更換輔料貼,防止細菌由穿刺點進入血管,產(chǎn)生靜脈炎。
3.2.4 留置針更換藥物沖管要徹底,特別是小兒血管較細,針尖貼附于血管壁,或刺激性藥物置于管內(nèi)時間過長,穿刺局部容易出現(xiàn)紅腫熱痛的靜脈炎癥狀。
4 高濃度及刺激大藥物管理
治療選用的甘露醇,具有高濃度;刺激性大,血管通透性強,易發(fā)生血管壁細胞變性壞死,導致細胞功能障礙。當輸液外滲時,局部會出現(xiàn)紅腫熱痛的靜脈炎癥狀,重者導致血管局部組織壞死,出現(xiàn)畏寒、發(fā)熱。因此,使用甘露醇前,要進行藥物加溫,呈恒溫(28±1)℃狀態(tài),快速滴注,防止藥溫過低,顆粒不溶解,形成結晶,粘附與血管壁,導致血流不暢,局部乏氧,形成靜脈炎。
5 靜脈炎治療護理
5.1 物理療法
5.1 .1 外敷:冷敷有減慢血管收縮的作用,抑制血管對其藥物的吸收,更加有效,快捷減少患者痛苦時間和狀態(tài)。
5.1.2 熱敷:熱敷促進改善血液循環(huán),加快靜脈回流速度,縮短高濃性藥物局部停留時間,減少局部淤血范圍,控制靜脈炎性蔓延局部的范圍。減少發(fā)生的幾率。
5.1.3 紅外線照射:對其靜脈炎癥狀嚴重患兒,護理處置時,采用TDP燈照射穿刺肢體2次/d,30min/次,可明顯改善改善微循環(huán),促進局部組織滲出物吸收,達到快速消腫、消炎及鎮(zhèn)痛的臨床功效。,
5.2 西藥治療
5.2.1 硫酸鎂濕敷:是處置靜脈常用的方法,明顯改善缺氧狀態(tài),緩解毛細血管及小動脈痙攣,降低靜脈炎發(fā)生率,具體做飯用50%硫酸鎂溶液浸濕紗布,直接置于血管炎性部位,濕敷于,掌握2次/d,每次20min,的常規(guī)治療。
6 健康宣教
為確保輸液工作的順利,護士操作前,要告知患兒及家長,重點強調(diào)穿刺肢體不可提及重物,減少活動量,適時抬高肢體,不可過于下垂狀態(tài),要保護靜脈留置針的最佳狀態(tài),講解拔針技巧和指征。
7 討論
為提高輸液工作的踐行效果,控制患者靜脈的發(fā)生,護士需要在執(zhí)行輸液過程中熟知導致靜脈炎的產(chǎn)生的潛在因素,正確靈活的掌握留置針封管技巧及使用時間,保持其無菌性。本組78名住院患兒,均接受靜脈輸液治療,其中有15例套管針脫落及局部滲透;4例穿刺失敗使套管阻塞;3例發(fā)生靜脈炎。同時,病房巡視及觀察,對已發(fā)生炎性改變的血管,要避開,對其經(jīng)過修復后,恢復彈性后可使用。對已局部出現(xiàn)靜脈炎患兒,采取了合理的治療手段及多種形式護理處置,患兒無1例不良后果及繼發(fā)全身感染現(xiàn)象,多數(shù)患兒減輕了局部疼痛感,提高護士輸液的效率,縮短病程,提高疾病的治愈效果。
參考文獻
[1]桑潔小兒靜脈留置套管針應用期間常見問題及護理對策。中外婦兒健康2011年11月第19卷第11期
[2]崔曉雪、靜脈留置針常見并發(fā)癥的護理預防干預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年26期83——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