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對應用心理認知護理療法對患有抑郁癥的患者在治療期間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 將我院收治的82例患有抑郁癥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平均每組41例。采用常規(guī)抑郁癥治療護理模式對對照組患者實施護理;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用心理認知護理療法對觀察組患者實施護理。結果::觀察組患者抑郁癥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對抑郁癥治療期間護理服務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抑郁癥癥狀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結論::應用心理認知護理療法對患有抑郁癥的患者在治療期間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關鍵詞:心理認知護理療法; 抑郁癥; 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227-01
目前在臨床上對抑郁癥疾病進行治療多以單純抗抑郁藥為主,但在實際治療過程中有相當多的抑郁癥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得到緩解之后,仍然存在歪曲的認知[1]。本次研究對患有抑郁癥的患者應用心理認知護理療法護理的效果進行研究?,F(xiàn)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82例患有抑郁癥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平均每組41例。對照組中男性19例,女性22例;患者年齡21-64歲,平均年齡(40.7±1.6)歲;已婚患者24例,未婚患者17例;抑郁癥患病時間1-29個月,平均患病時間(9.3±0.8)個月;對照組中男性17例,女性24例;患者年齡22-67歲,平均年齡(40.5±1.7)歲;已婚患者25例,未婚患者16例;抑郁癥患病時間1-31個月,平均患病時間(9.4±0.9)個月。上述四項自然指標兩組研究對象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1.2 納入標準:
① 患者病情經(jīng)臨床確診為抑郁癥;② 抑郁癥患病時間在3年以內(nèi);③ 患者年齡在20-70歲之間;④ 排除合并患有其他精神及心理類疾病的可能;⑤ 患者自愿接受藥物治療;⑥ 治療期間患者能夠嚴格執(zhí)行抑制;⑦ 患者自愿參與研究。
1.3 排除標準:
① 患者病情經(jīng)沒有臨床確診為抑郁癥;② 抑郁癥患病時間在3年以上;③ 患者年齡在20歲以下,或在70歲以上;④ 合并患有其他精神及心理類疾??;⑤ 患者不愿接受藥物治療;⑥ 治療期間患者不能夠嚴格執(zhí)行抑制;⑦ 患者不愿參與研究。
1.4 方法:
采用常規(guī)抑郁癥治療護理模式對對照組患者實施護理;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用心理認知護理療法對觀察組患者實施護理,主要措施包括: ① 評估測試階段,對抑郁癥患者心理問題、情緒困擾、行為不適的具體表現(xiàn)進行評估;② 不良認知識別階段,對存在的不合理觀念進行初步分析,找出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引導患者對不良認知進行識別, 對消極應對方式進行糾正,使抑郁焦慮情緒減輕;③ 修通階段,采用災變祛除、重新歸因、認知重建的方法使患者能夠具備一定的理性觀念,以使情緒障礙得到顯著改善;④ 教育鞏固結果:培養(yǎng)患者的自信、自尊、自愛意識,使其應付情緒障礙的能力顯著提高,遇到問題時應該采取積極的方法進行應對,尋求來自家人和社會方面的支持, 防止患者自殺[2]。
1.5 觀察指標:
選擇兩組患者的對抑郁癥治療期間護理服務滿意度、抑郁癥治療效果、抑郁癥癥狀消失時間等指標進行對比研究。
1.6 治療效果評價方法:
臨床治愈:抑郁癥癥狀徹底消失,認知功能恢復正常,沒有對社交能力造成任何影響;有效:抑郁癥癥狀明顯減輕,認知功能與治療前比較有顯著改善,社交能力略受到影響;無效:抑郁癥癥狀沒有減輕,認知功能存在嚴重異常,社交能力受到嚴重不良影響[3]。
1.7 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
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加減標準差(x±s)形式表示,實施t檢驗,計數(shù)資料實施X2檢驗,P<0.05,則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抑郁癥治療期間護理服務滿意度:
對照組患者中有34例對抑郁癥護理模式感到滿意,觀察組患者中有40例對抑郁癥護理模式感到滿意,該項觀察指標各項數(shù)據(jù)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2.2 抑郁癥治療效果:
詳見表1。
2.3 抑郁癥癥狀消失時間:
對照組患者經(jīng)治療后(17.80±4.33)d抑郁癥癥狀消失,觀察組患者經(jīng)治療后(12.06±3.92)d抑郁癥癥狀消失,該項觀察指標各項數(shù)據(jù)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在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和整體護理服務模式中,實施心理認知護理可以使醫(yī)患關系變得更加密切,使臨床護士以患者為服務中心的護理工作理念得到進一步的發(fā)揚,該可以使相關護理人員的業(yè)務技能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充分調(diào)動護理人員積極性,使護理服務質(zhì)量和管理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對抑郁癥患者軀體、心理和社會功能的全面康復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4]。
參考文獻
[1]陳遠玲,徐俊晃,張鐵忠,等.對不同程度認知障礙抑郁癥的治療學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0,14(14):281-282.
[2]鄒恂.護理程序入門-現(xiàn)代護理新概念[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2012:164-165.
[3]孔媛,張麗.認知行為護理療法在抑郁癥治療忠的作用[J].山東精神醫(yī)學,2013,16(12):110~111.
[4]孫敏,朱金富,馬建東,等.心里干預對抑郁癥患者復發(fā)因素的影響[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1,20(12):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