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討布洛芬混懸液的制備工藝及其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處方篩選、工藝篩選方法,應用羧甲纖維素作為常規(guī)輔助懸劑,甘露醇和蔗糖為矯味劑進行布洛芬混懸液的制備,選取10例正常體檢者,采用HPLC方法測定人體血清布洛芬藥物濃度并探討布洛芬混懸液生物利用度。結果:布洛芬混懸液相對生物利用度為(90.86±9.68)%,與片劑比較差異無顯著性。結論:布洛芬混懸液與片劑具有相同的生物利用度。
關鍵詞:布洛芬;混懸液;制備工藝;生物利用度
【中圖分類號】
R4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055-01
布洛芬是常見的NSAID類抗炎藥。大量研究和臨床實踐證實布洛芬較其他常用NSAID藥物的胃腸道反應發(fā)生風險小,國外已將布洛芬作為非處方藥物,廣泛應用于呼吸道感染、發(fā)熱等疾病的解熱鎮(zhèn)痛治療[1]。為方便患兒和吞咽困難患者服用藥物,常規(guī)制備了布洛芬混懸液[2]。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方法測定人體血清布洛芬藥物濃度并探討其生物利用度,現(xiàn)報道如下。
1 儀器與試藥
1.1 儀器:高效液相色譜儀(島津10A型)、紫外檢測器(SPD-10A型)、泵(LC-10AD)和積分儀(C-R6A型)。
1.2 試驗用藥:99.90%布洛芬對照品(應用化學研究所),布洛芬混懸液(60ml/1200mg,廠商:珠海天大藥業(yè)公司,批號:H10980251),布洛芬片劑(100mg/片,廠商:浙江萬邦藥業(yè)公司,批號:H13022258)。
2 方法與結果
2.1 布洛芬混懸液制備方法:將布洛芬、表面活性劑、檸檬酸等物質加熱溶解于甘油(含少量水),加入常規(guī)輔助懸劑(羧甲纖維素),充分攪拌溶解,制成A溶液。A溶液加入85%糖漿溶液(由蔗糖配合水制備),兩種溶液充分混勻形成混合液,見布洛芬呈結晶樣析出,加水至混合液1000ml,混勻制成布洛芬混懸液。
2.2 布洛芬混懸液處方篩選:處方(布洛芬20g、檸檬酸2g、羧甲纖維素5g、蔗糖400g、表面活性劑為處方量)篩選見表1,篩選(沉降體積比、再懸性和口感測定)結果見表2。結果表明:處方8在沉降體積比、再懸性和口感均最佳,故處方8為布洛芬混懸液的制備處方。
2.2.1 沉降體積比:取布洛芬混懸液50ml,塞住試管,用力搖勻60s,記錄體積(H1),靜置180min,記錄體積(H2),沉降體積比=(H2/H1)。
2.2.2 再懸性:取布洛芬混懸液50ml,塞住試管,靜置24h,垂直平面360°旋轉10次,記錄再懸性。
2.3 穩(wěn)定性試驗:40℃、60℃溫度下4500lx強光照射10天,觀察布洛芬混懸液含量、外觀、降解產(chǎn)物、相對密度、pH等,結果表明布洛芬混懸液穩(wěn)定性高。
2.4 血清布洛芬藥物濃度測定:柱:5μm、150mm×6mm,緩沖液(pH=3.8,甲醇:乙腈:0. 02 mol/l醋酸鈉=60:20:30),取血清樣本100μl,甲醇300μl,混勻離心(104r/min),采用定量法測定20μl上清液的峰面積。
2.5 回收率試驗:取適量99.90%布洛芬對照品,制成1g/L溶液B,冷凍處理(-40℃凍箱)后取溶液B采用空白血清制成1μg/ml、2μg/ml、5μg/ml、10μg/ml、20μg/ml、30μg/ml、40μg/ml,將1μg/ml、10μg/ml血清樣本配備成1μg/ml、5μg/ml、10μg/ml、30μg/ml血清溶液。回收率試驗結果見表3
2.6 生物利用度試驗:健康體檢者10例,心肝腎功能無異常,隨機將其分為兩組,隔夜禁食,A組給予布洛芬混懸液300mg,B組給予布洛芬片100mg,用藥3h后統(tǒng)一進食,間隔7d,兩組患者交叉給藥,給藥20min、40min、1min、2min、3h、4h、5h、6 h、8 h、10 h、12 h、14 h采集血液3ml,測定血藥濃度。結果表明:布洛芬混懸液相對生物利用度為(90.86±9.68)%,與片劑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3 討論
布洛芬為難溶性藥物,采用結晶析出法制備混懸液,制備工藝簡單,快捷、精準,混懸液性能良好,應用羧甲纖維素作為常規(guī)輔助懸劑,表面活性劑促進了布洛芬溶解和在混懸液中均勻分布,且難以絮凝[3]。布洛芬混懸液在高溫強光照射下穩(wěn)定性高,且藥物回收率高。另外,布洛芬混懸液與布洛芬片具有相同的生物利用度,混懸液吸收迅速,血藥峰值時間短,濃度高,發(fā)揮藥物的藥理作用強[4]。
參考文獻
[1]徐洪濤,余健,聶國明,等.右旋布洛芬與布洛芬混懸液退熱療效的對照研究[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3,16(8):701-702.
[2]彭文君.布洛芬混懸液治療小兒高熱的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28):69-70.
[3]袁開紅,吳玉霞,卓海通,等.布洛芬混懸液的研制及其生物利用度[J].中國醫(yī)藥工業(yè)雜志,2003,34(9):444-447.
[4]王亞斌.布洛芬混懸液配制設備清潔驗證方法研究[J].北方藥學,2014,11(2):17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