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觀察分析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采用鎖定加壓鋼板小切口入路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2010年6月到2012年6月于我院就診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共72例,對患者采用肩外側鎖定加壓鋼板(LCP)小切口微創(chuàng)入路的治療方法。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及術后恢復情況,對患者的綜合療效進行Neer評分。結果:72例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為(85.4±19.7)min,對所有患者在術后進行為期24個月的隨訪?;颊叩墓钦塾蠒r間為2.9-7.2個月,各患者在骨折愈合期間均未發(fā)生手術切口感染現象。患者的Neer評分水平較高,優(yōu)良率為75.0%。結論:采用鎖定加壓鋼板小切口入路的方法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不僅能有效降低手術對患者骨折斷端血供的不理影響,減少軟組織損傷,還能有效預防術后關節(jié)粘連,幫助患者在術后更快速地恢復,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大幅提高。
關鍵詞: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鎖定加壓鋼板(LCP);小切口入路
【中圖分類號】
R4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042-02
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群體中最常見的骨折類型之一,患者在接受治療后往往殘留肩功能障礙,預后質量較低。肱骨近端骨折的傳統(tǒng)治療方法多采用復位切開手術[1],并利用鋼板等進行內固定,從而達到治療目的。這一治療手法不僅創(chuàng)面較大,其臨床療效也不理想,骨折部位的愈合速度較慢。因此,醫(yī)護人員應積極探究新型手術治療方法,進一步優(yōu)化治療效果,提高預后質量,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為了探究鎖定加壓鋼板小切口入路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臨床療效,現選取2010年6月到2012年6月于我院就診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共72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對患者應用LCP肩外側小切口入路的治療方法,取得了理想療效,其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72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X光照射確診。本文所選7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年齡53-74歲,平均年齡(63.5±3.2)歲。按照Neer分型,可將患者劃分為二部分肱骨近端骨折35例,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27例,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10例。
1.2 治療方法:
患者取側臥位,使骨折部位向上,充分暴露手術視野。對患者施以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后,在患肩外側經肱骨大結節(jié)外側行小切口入路,在切入過程中應確保周圍神經血管不受損傷??筛鶕嶋H需要沿三角肌方向進行肌纖維分離。清除骨折部位的血凝塊和碎骨組織后進行骨折復位。首先應利用縫線牽拉結節(jié),使結節(jié)復位并使用克氏針臨時固定結節(jié),以達到結節(jié)臨時復位的目的;接著借助X光透視機確認其實際復位情況,并準確判斷最佳的鋼板放置位,進行LCP固定。LCP應緊貼患者骨膜,其位置應低于患者骨折部位大結節(jié)的高度,以確?;颊咝g后能夠正常實現肩部上舉。將鎖定加壓鋼板置于肱骨大結節(jié)下0.3-0.6cm、結節(jié)間溝后1.4cm處,并擰入螺釘進行固定。手術創(chuàng)口應進行徹底止血處理,并使用生理鹽水沖洗創(chuàng)口,放置引流管后關閉創(chuàng)口。
患者術后48h內拔除引流管,并使用頸腕吊帶懸掛患肢1-2周,術后一周進行鐘擺樣擺動訓練;同時也應做好患者的創(chuàng)口消毒處理,預防創(chuàng)口感染?;颊咝g后10-15d應給予創(chuàng)口拆線處理,并逐步進行肩肘關節(jié)的功能訓練。
1.3 療效評價[2]:
采用Neer評價法評價本次手術的臨床療效。評價總分為100分,包括對手術位的疼痛(35分)、功能情況(30分)、活動情況(25分)及位置(10分)四個部分的評價。評價標準為,優(yōu):≥90分;良:75-89分;一般:60-74分;差:<60分。
2 結果
72例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為(85.4±19.7)min,對所有患者在術后進行為期24個月的隨訪?;颊叩墓钦塾蠒r間為2.9-7.2個月,各患者在骨折愈合期間均未發(fā)生手術切口感染現象?;颊叩腘eer評分水平較高,優(yōu)良率為75.0%,詳細見下表1。
表1 患者的Neer評分水平
3 討論
3.1 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類[3]:
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類法是一種較常用的分類方法,主要是按照骨折部位和骨折數量對肱骨近端骨折情況進行劃分。肱骨包括肱骨頭、肱骨干、大結節(jié)、小結節(jié)四個部分,各部分間的位置關系是骨折情況的重要衡量指標,若患者的骨折移位距離小于1cm,可按照移位程度進行骨折類型劃分。一部分骨折是骨折移位程度最小的骨折類型,輕度移位骨折多屬于一部分骨折;二部分骨折是指肱骨組成部分中某一主骨塊與其它部位間發(fā)生明顯位置變動;若兩個骨塊間及這兩個骨塊與其它骨塊部分間均發(fā)生明顯位移,則屬于三部分骨折;四部分骨折的主要表現是肱骨近端的四個主骨塊同時發(fā)生位置變動,導致患者肱骨處于游離狀態(tài),缺乏血液供應。
3.2 鎖定加壓鋼板小切口入路的療效分析: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是臨床上的常見骨科疾病,在人口老齡化現象日益明顯的時代背景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也逐漸增多。對于肱骨近端骨折的任意一種類型,現階段的治療手段均以手術治療為主。而傳統(tǒng)的手術治療方法往往創(chuàng)面較大,不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對于老年患者而言手術風險較高,預后較差。因此,如何優(yōu)化手術方法,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降低安全風險,是目前醫(yī)務人員急需解決的問題。
相較于傳統(tǒng)手術方法,鎖定加壓鋼板小切口入路手術療法的優(yōu)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手術切口較小,患者術后的三角肌纖維收縮性能可維持正常水平;第二,鎖定加壓鋼板的設計符合人體解剖構造,對于患者的骨折復位的促進作用更加明顯;第三,手術風險較小。鎖定加壓鋼板的體積偏小,術中出血量較少,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手術安全系數。第四,術后恢復情況良好。鎖定加壓鋼板對骨折部位影響較小,能有效降低骨膜損傷,保證肱骨骨折部位的供血正常,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愈合速度[4]。由此可見,采用鎖定加壓鋼板小切口入路手術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采用鎖定加壓鋼板小切口入路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均具有較高的Neer評價水平,取得了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
另外,在鎖定加壓鋼板小切口入路的手術過程中,應注意:①準確定位肱骨大結節(jié),并做好復位固定工作,以防止手術過程中出現大結節(jié)移位現象;②肌纖維分離過程中應控制分離力度,避免力度過大而造成的腋神經受損;③利用縫線牽引結節(jié)時,應將牽拉對象定位為肱骨周圍的關節(jié)囊及韌帶,確保大結節(jié)和軟組織的良好連結。
綜上所述,采用鎖定加壓鋼板小切口入路手術法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不僅能加快患者的術后恢復,還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戚文艷.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采用鎖定加壓鋼板小切口入路治療護理效果分析[J].健康大視野,2013,21(10):124-125.
[2]王清,肖琪科,曹軍社.老年骨質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手術與非手術治療的臨床對照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25):21-23.
[3]劉崇義.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采用鎖定加壓鋼板小切口入路治療療效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34(1):134-135.
[4]劉紹榮.微創(chuàng)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