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對老年聽力障礙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最佳方案。 方法: 對本院于2012年6月~2013年7月接收的156例老年聽力障礙患者的護理資料進行回顧、整理和總結。 結果: 及時地治療配合專業(yè)的綜合護理,97.4%的老年聽力障礙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和生活質量得以明顯改善。 結論: 綜合護理是一種全面高效地護理模式,值得推廣。
關鍵詞: 力障礙;老年患者;綜合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4-0153-02
聽力障礙是指人體中對聲信號傳導、接受和分析的各級結構發(fā)生的病變。據耳鼻喉科學研究雜志報道,近年來聽力障礙患者約占世界總人口的7%~10%,其中因聾致殘者近1億[1],由此可見聽力障礙的影響之廣、傷害之深。老年人本身已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若加之聽力障礙,這一群體將面臨更加艱難的境遇。對此,護理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單方面的護理常表現(xiàn)為顧此失彼的狀況,只有順應新世紀的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才能有效發(fā)揮護理應有的效用。
1 臨床資料
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我科收治156例老年患者,其中86例,女70例,年齡50~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2.3歲,其中因感染致病引起聽力障礙者43例,非感染性因素導致聽力障礙者113例。多數(shù)患者在發(fā)病數(shù)小時~3日內就診,部分患者在發(fā)病1月或數(shù)月后就診。入院后采取及時地治療和綜合護理,其中152例患者的狀況得到有效改善,4例無明顯效果。
2 老年聽力障礙患者的特征
2.1 機體特征
2.1.1 生理特征
因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老年人的聽覺系統(tǒng)逐漸出現(xiàn)代謝紊亂、免疫力低下、微循環(huán)障礙、血液粘稠度增加,聽力障礙出現(xiàn)雙耳呈對稱性,具有不可逆轉性。
2.1.2 病理特征
因病毒感染或免疫力低下導致膜迷路破裂;部分患者患有心腦血管病,血糖、血脂和血壓升高可,影響耳蝸內環(huán)境,進而對其結構和功能造成損害;服用耳毒性藥物引起降低免疫力;過量抽煙引起內耳缺血。
2.2 認知特征
患病前能依靠聽覺吸收大量的社會信息,患病后因聽不到或聽不清外界聲音而失去對生活的熱情,對周圍事物反應遲鈍,理解力低下。
2.3 環(huán)境特征
大多患者的生活環(huán)境和工作環(huán)境噪聲嚴重,如鞭炮聲、音響聲刺激耳膜和內耳;氣候特點,患者所處地區(qū)多悶熱天氣,氣氛比較壓抑。
2.4 生活特征
大多患者飲食不均,缺乏規(guī)律;患病后影響到人際關系,患者表現(xiàn)出懶散的生活狀態(tài);自理能力差;工作強度大,易疲勞。
2.5 心理特征
孤獨失落心理。部分老年人退休后失去了生活目標,又因聽力障礙而導致嚴重不適應而自我封閉。
自卑消極心理。對疾病缺乏正確認知多方面屈從與人,存在感被明顯削弱,自尊心受到打擊,于是患者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焦慮煩躁心理。對外界感知能力的下降或喪失使患者神經持續(xù)處于緊張狀態(tài),對工作學習失去熱情。
偏執(zhí)古怪心理。患病后心中郁結的怨氣無處宣泄,有些患者態(tài)度便傾向于偏執(zhí),以古怪的行為來表達心中的不滿。
多疑猜忌心理:因不明白他人說話內容,便胡亂猜忌,造成人際關系敏感,影響與他人的交流,表現(xiàn)為不信任別人[2]。
3 綜合護理模式
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打破了以往“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局限性,全方位地對患者進行治療,更加人性化、規(guī)范化、合理化。
3.1 生物方面
3.1.1 環(huán)境護理
在醫(yī)院內種植些常綠植物,給患者營造一個安靜優(yōu)雅的環(huán)境;事先置備有關書籍和宣傳冊,制作黑板報和宣傳欄改善患者身邊人文環(huán)境,可涉及聽力障礙的防治原則、飲食原則、康復保健等。
3.1.2 飲食護理
向患者講解規(guī)律飲食的重要性,指導他們多攝入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延緩內耳螺旋器的老化.忌酒及辛辣食物,因為乙醇容易導致腦血管收縮紊亂,引發(fā)內耳供血不足,辛辣食物刺激身體。
3.1.3 生活護理
戒煙,尼古丁能導致不可逆性耳聾耳鳴;避免過度疲勞保證精力充沛;指導患者日常用藥,解釋治療程序,向患者講解每一過程的重要性。
3.1.4 其他因素的護理
指導患者在調節(jié)聽力障礙的同時保證對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委婉勸導病情嚴重的患者進行助聽器試戴,指導其了解助聽器的使用和保養(yǎng);在佩戴助聽器后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康復計劃。
3.2 心理方面
在患者剛入院時,護理人員應積極消除患者對醫(yī)院的陌生感;與患者溝通時應始終保持熱情,注意溝通技巧,對重度患者可以書面的形式或借助手勢、表情等進行溝通。
3.2.1 針對孤獨自卑的護理
護理人員應當主動傳遞正能量,講述一些人用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戰(zhàn)勝疾病的例子,幫病人樹立信心,經常通過撫背、握手、眼神等動作予以患者支持,幫助其找回安全感。
3.2.3 針對焦慮煩躁的護理
通過健康宣教的方式提升患者的認知水平和感知能力,引導患者淡化對耳聾的關注;鼓勵患者積極培養(yǎng)興趣點,逐漸讓其意識到耳聾并不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
3.2.4 針對偏執(zhí)古怪的護理
推薦經驗豐富、具有相關心理知識、善于交流的護士對這種患者進行心理評估,通過詢問患者及其家屬或同事,查閱病例,對其的心理、生理和社會狀況有全面的了解,接觸患者真實想法,掌握其真正的心理需求,投其所好,緩解其不良情緒,提高患者依從性,積極配合治療,促進病情恢復。
3.3 社會方面
鼓勵患者多多參與社會活動,找到原本的歸屬感;根據患者的知識水平指導其閱讀看報,幫助患者找回社會支持,始終保持對患者的尊重,一定程度上恢復其社會活動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幫助患者追求老有所為的境界;呼吁患者家屬和身邊的人共同關注這一弱勢群體,彰顯人文關懷的文明氛圍[3]。
4 總結
綜合護理模式從多個側面同時入手,全面而有效地輔助臨床治療,它不再是局限于患者住院期間的護理,而是在患者住院期間已潛移默化地深入到患者的生活當中,對患者影響深遠,是一種真正的護理。
參考文獻
[1]陳揚,孫海波等.我國耳聾預防的研究現(xiàn)狀[J].中國耳鼻喉科學研究雜志,2010,9(4):19-24.
[2]沈學毅.老年聽力障礙患者的心理護理及效果評價[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3,32(17):167-168.
[3]王麗娟.淺談護理老年耳聾患者的臨床經驗[J].求醫(yī)問藥,2012,10(5):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