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替比夫定治療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探討和分析。 方法: 選擇45例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間在我院行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治療的患者資料進行研究和分析,根據(jù)治療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兩組,對20例對照組患者行常規(guī)治療,在此治療基礎上對25例治療組患者行替比夫定治療,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結果: 對照組10例患者治療顯效,5例患者有效,5例患者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為75%,治療組18例患者顯效,6例患者有效,1例患者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為96%,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替比夫定治療能夠取得更加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 替比夫定;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臨床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7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4-0040-02
作為臨床上非常普遍的傳染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晚期并發(fā)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的幾率較高,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為了使患者病情獲得有效控制和改善,本次研究特就替比夫定治療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探討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45例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間在我院行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治療的患者,全部患者均經臨床確診,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兩組,對照組20例,治療組25例,其中,對照組患者年齡范圍居于32至79周歲,年齡平均值為(52.7±10.3)歲,治療組患者年齡范圍居于34至77周歲,年齡平均值為(54.6±11.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行白蛋白補充、糾正水、電解質失衡、利膽、保肝等常規(guī)治療,在此治療基礎上對治療組患者行替比夫定治療,每次口服600毫克,每日服用1次,持續(xù)治療6個月[1]。
1.3觀察指標 對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進行觀察和分析,同時對患者軀體生理狀態(tài)、心理情緒狀態(tài)等生存質量進行評分。
1.4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患者病情得到基本得到控制,臨床癥狀獲得明顯改善,肝區(qū)沒有壓痛和叩痛感,肝纖維化指標以及肝功能獲得明顯改善,對患者行B超檢查結果顯示患者肝纖維化程度獲得明顯緩解;有效:患者病情得到有所改善,臨床癥狀有所緩解,肝區(qū)沒有壓痛和叩痛感,肝纖維化指標以及肝功能有所好轉,B超檢查結果顯示患者肝纖維化程度獲得減輕;無效:患者病情沒有出現(xiàn)好轉跡象,臨床癥狀沒有獲得緩解,部分患者甚至出現(xiàn)惡化現(xiàn)象[2]。
1.5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分析的專業(yè)性軟件為SPSS11.0,采用t檢測計量資料,采用x2檢驗計數(shù)資料,若P<0.05,則說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對照組10例患者治療顯效,占50%,5例患者治療有效,占25%,5例患者治療無效,占25%,治療總有效率為75%,治療組18例患者治療顯效,占72%,6例患者治療有效,占24%,1例患者治療無效,占4%,治療總有效率為96%,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討論
病毒復制導致患者肝臟壞死是導致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病情惡化的主要原因,為了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必須采取有效的抗病毒治療。替比夫定具有理想的病毒抑制功效且不會對人體內聚合酶造成損害,并能對病毒聚合酶進行特異性識別,患者服用替比夫定后可能會出現(xiàn)頭暈、惡心、腹瀉、上腹疼痛、鼻咽炎等不良反應,但是不會超出患者的耐受限度,因而具有較高的治療安全性和可靠性[3]。
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通常需要較長的治療時間,難以在短期內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患者容易產生恐懼、焦慮以及絕望等不良情緒,會對其治療積極性造成影響,從而加重病情,對患者行替比夫定治療能夠使患者的生存質量獲得改善[4]。
本次研究中,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生存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以及生存質量評分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上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對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替比夫定治療臨床療效更佳,能夠使患者病情獲得有效改善,緩解患者的生理痛苦和精神壓力,使患者的生活質量獲得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慎強,胡愛榮,施凱舜,等.替比夫定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80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2011,4(4):26-27.
[2]梁國瑞,林麗霞,劉俊霞.替比夫定治療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療效和不良反應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2,31(15):85.
[3]華建平,馬桂鳳,李春會,等.替比夫定治療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臨床觀察[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0,26(6):602-604.
[4]莊見齊,林秀輝,李濤,等.替比夫定治療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30例臨床觀察[J].河北醫(yī)學,2010,16(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