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呈現(xiàn)]
黑夜中也健步如飛的路
蔣方舟
我對“夢想”這個詞產(chǎn)生了懷疑。
當我打開電視,聽到的最多的詞是夢想。一個又一個年輕人說:“音樂是我的生命,我不能沒有它,所以我來了?!币馑际牵骸拔蚁爰t?!?/p>
自從“夢想”這個詞被濫用,它所指的就是“有朝一日成名,讓路人皆知”。
如果馬丁·路德活在當今中國,他會不會說:“我有一個夢想……不過跟大家都差不多……”
一個月前我去臺灣,在大街小巷宣傳的,是一部臺灣本土電影,叫作《世界第一麥方》,主角經(jīng)過不斷的打拼奮斗,終于成了世界面包冠軍。“做最好的廚子”“開計程車也能有很棒的未來”,這是臺灣現(xiàn)在對學生們的勵志教育。我看了之后,一種自豪感立刻就涌上心頭。壯哉我大陸,臺灣果然是個小地方,這種不入流的職業(yè)竟然也拿來宣傳。
我在臺灣見到了一個報社的社長,他說他的兒子讀了臺灣最好的大學——臺大,然后去哈佛讀了經(jīng)濟,又去伯克利修了EMBA,等到全部的學位修完之后,他的兒子對他說:“爸,我該念的書都念完了,現(xiàn)在,我要去實現(xiàn)我的夢想了?!?/p>
按照我的猜測,他兒子應該去創(chuàng)業(yè)了才對,結(jié)果,那個年輕人現(xiàn)在成為了一個很優(yōu)秀的西餐廚師。
我聽完這個故事,對社長深表同情,他卻非常詫異,說自己為兒子感到自豪。
“做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也能被稱之為夢想,高學歷的年輕人去做廚師,而且他的父親很為他而驕傲……這些,我花了好長時間去消化和理解。
我們都是為了生存而工作,有些人選擇那些枯燥的、無趣的工作,僅僅是因為聽起來比較高級——這真是一場磨難!
我們長久以來只承認一種“成功”,而否定其他的生活方式;我們長久以來以他人的目光來審視自己,以他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卻不知自己到底喜歡做什么。
一個徹底誠實的人,如同黑夜中也健步如飛的人,內(nèi)心只有一種聲音。他人的勸誡、世俗的虛榮、生活的誘惑、權(quán)力的脅迫,這一切都無法入耳入心。當一個人有所追尋時,他只會看到他所追尋的東西。堅定地成為自己,同時關(guān)心他人的命運,學會愛這個世界,但隨時準備好與之抗爭。這就是我每日對自己說的。
[思想點撥]
當代人對“夢想”的理解如此直白、功利,令人汗顏,令人扼腕。蔣方舟以她入木三分的文筆,批評了這一現(xiàn)象。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什么才是真正的夢想?作者借自己一次臺灣行中的見聞回答了這一問題——遵從自己內(nèi)心的召喚,走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以他人的目光來審視自己,以他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文章的標題很有意味,之所以“黑夜中”也能“健步如飛”,就是因為你內(nèi)心的聲音在召喚著你。相反,如果你只是參照著那些“成功者”的路徑亦步亦趨,那么你會走得特別艱辛,因為那條道不是為你量身訂制的,對你未必合適?!皥远ǖ爻蔀樽约骸?,作者每天對自己說的這句話也值得我們記取。
(責編 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