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海灘:澳大利亞流犯流放史1787-1868
作者:羅伯特·休斯
譯者: 歐陽昱
出版社:南京大學
出版時間:2014年3月
本書是著名藝術批評家、歷史學家羅伯特·休斯所寫的一部關于流放到澳大利亞的流犯的流放史。全書以史詩般的筆觸,敘述了流放制度產生的歷史背景,流犯制度的形成,流犯在澳大利亞的生活等等,講述了這一野蠻的制度是如何把男男女女和少年兒童逐出喬治時代的英國,進入一種令人發(fā)指的刑罰制度,該制度后來成為古拉格的前身并成為澳大利亞的起源。
杭商口述史
編者:徐斌 陳明鑫 王亮 洪潔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14年4月
他們不是風云時代的弄潮兒,也不是廣為人知的大資本家,而是介于“三小”與資本家之間的工商業(yè)者,基本屬于被忽視、被失聲的小人物群體。然而以小見大,在他們的回憶中亦可折射出杭州地區(qū)近現(xiàn)代工商業(yè)之社會變遷。這些接受采訪的老工商業(yè)者包括杭州復大紙行協(xié)理、經理,元泰布莊少掌柜,傅毛記綢廠企業(yè)主要負責人,“延壽堂”藥店副經理,“杭州鈕炳記運輸行”經理,“春成茶?!苯浝恚x源金鋪總經理,美國鄧祿普輪胎公司浙江總代理等21位老人。他們的口述細節(jié)詳實,不僅記錄了創(chuàng)業(yè)、守業(yè)之艱辛歷程,也強烈鮮明地表現(xiàn)出新舊兩個時代的對比,特別對公私合營、三反五反等社會運動中親身經歷有生動描寫,反映了社會對個人的影響。
杜尚之后的康德
作者:蒂埃利·德·迪弗
譯者:沈語冰 張曉劍 陶錚
出版社:江蘇美術
出版時間:2014年4月
本書是前衛(wèi)理論家蒂埃利·德·迪弗的代表作,對杜尚的意義做了極其充分的學理闡釋,其寬宏的視野、深入的剖析,令人耳目一新。全書圍繞著前衛(wèi)藝術史的一個核心論題從多個層面展開。作者認為,雖然現(xiàn)成品打破了與以往任何已知風格的聯(lián)系,但是杜尚將現(xiàn)代主義藝術實踐的邏輯當作其作品主題——那是審美判斷的一個轉向,即用“這是藝術”來取代經典的“這是美”。
如何處理仇人的骨灰
作者:鐘偉民
出版社:時代華文書局
出版時間:2014年6月
香港的出版社曾將鐘偉民的3600余篇專欄文章整理,精選了600余篇,名為“狼心系列”。這個系列出版了6本,其中,第二本《如何處理仇人的骨灰》因其“強大的書名”,立刻就被傳到了大陸,成為了一部“奇書”。讀過的人都說好,沒讀過的都在找。
大陸出版社沒有原封不動引進港版的內容,而是精選了整個“狼心系列”。鐘偉民在引言中說到:“……《如何處理仇人的骨灰》的書名流進了大陸,兇殘如我的讀者,個個要看這本書。這下好了,像一個劊子手未出場,吃飯的家什卻做了預展,到真見了我用文火煮文人,做起細剮的活兒,能喝一聲彩,賞幾個銅板就萬幸了?!?/p>
美洲納粹文學
作者:羅貝托·波拉尼奧
譯者:趙德明
出版社:上海人民
出版時間:2014年5月
《美洲納粹文學》是一部偽造的作家辭典,收錄了30個美洲大陸的右翼作家,虛構了他們的生平和作品。從二十世紀初到二十一世紀中葉,波拉尼奧用不動聲色的戲謔態(tài)度,構筑了一幅跨越美洲大陸百年歷史的光怪陸離之景,嘲弄了那些文壇惡棍,怪人,騙子,瘋子,以及神秘主義者。
武人琴音
作者:徐皓峰 徐駿峰
出版社:人民文學
出版時間:2014年4月
本書講述形意拳一門三代——尚云祥、韓伯言、韓瑜在各自時代的遭遇,凸顯百年武人命運。首次披露尚門韓傳形意拳心法和“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的喜峰口之戰(zhàn)刀法。
他方世界
作者:約翰·克勞利
譯者:魏靖儀
出版社:譯林
出版時間:2014年5月
一個與精靈有牽絆的美國大家族的秘密往事,故事布局宛如精美復雜的建筑,多重立面隱藏其中,隨著認知角度的變換而徐徐展開。它像懷舊、感傷的愛情故事,又像原始自然力量與當代人類文明對抗的隱喻,是預言般的反烏托邦小說,也可能是蓄意模糊虛構與真實界限的元小說……作者隱晦地承襲了維多利亞時代以來有關精靈的文學藝術傳統(tǒng),又摒棄其蕪雜荒誕的形態(tài),結成這部借他者反觀人類自身的上乘之作。
來自新世界 (上、下)
作者:貴志祐介
譯者:丁丁蟲
出版社:上海譯文
出版時間:2014年4月
為了維持小町的安定和秩序,不斷殺害孩子們的小町,還能稱之為人類的社會嗎?人類從涂滿鮮血的歷史中走過,才抵達如今的狀態(tài)。然而即使是和過去最黑暗的時代相比,今天的小町也是并不值得自豪的替代品。
我們已經無法在神棲六十六町活下去了。只要被打上了失格的烙印,便無法再回到當初了。這不是對待人類的方式,而是和甄選不良品一樣的做法,你不覺得嗎?當燒瓷窖開啟的時候,走型的、有裂紋的瓷器,等待它們的就是被敲碎的命運。
老上海,舊時光
作者:程乃珊
出版社:湖南文藝
出版時間:2014年6月
作家程乃珊和連環(huán)畫家賀友直聯(lián)袂完成的“老上海畫卷”,圖文并茂地講述了上海開埠至今150年來的小資情調、人情世故、風俗名物、海派風情等。從旗袍到包包,從冰激凌到自助餐,從弄堂到亭子間,從茶館到電影院……無所不包。
出生于上海金融世家的程乃珊,對上流階層的生活有著豐富自然的感受,她的文字細致入微,被夸贊為“觸摸到了老上海的靈魂”。2013年4月,程乃珊病逝;有人說,程乃珊是張愛玲的“傳人”,程乃珊走了,張愛玲式的上海也缺了一角。
摩托車修理店的未來工作哲學:
讓工匠精神回歸
作者:馬修·克勞福德
譯者:粟之敦
出版社:浙江人民
出版時間:2014年5月
這是一部為工匠精神正名的作品,一部探討機械化生產時代如何重拾工匠精神的作品。它顛覆了鄙視體力勞動者的傳統(tǒng)教育價值觀,以一個新的視角重新探索和思考人類生活與工作的意義。
盂蘭變
作者:孟暉
出版社:南京大學
出版時間:2014年5月
孟暉的此書,以武則天即位后的數(shù)年為背景,寫出了一段驚心動魄的宮闈故事。武則天不是小說的主角,但女皇無所不在的權威陰影,成為啟動敘事的契機。作者的興趣是想象那樣一個時代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倫理的、政治的,以及情欲的關系。外戚世族、王子公主、番將妖僧、佞幸男寵,還有無數(shù)的彩女侍從,勾心斗角,交織成極復雜的網(wǎng)絡。這網(wǎng)絡又以圣神女帝為輻輳點。天威難測,誰能預卜自己明日的命運?皇恩浩蕩的排場下掩不住一波波的死亡斗爭;驕奢淫逸之后,是無邊荒涼的生命嘆息。
藝術最高的境界,不在炫耀感動,而在枯寂死滅中,“發(fā)潛德之幽光”。
盂蘭相傳是鬼節(jié),是逝去的親人重回人間團聚的時刻。人與鬼,逝者與生者,已知與未知,重新了斷前緣。也是在這一刻,孟暉有意將一書視為跨越死亡與生命、真實與虛榮的橋梁。
知日·武士道
主編:蘇靜
出版社:中信
出版時間:2014年6月
“武士者,須一生懸命于武士道。所謂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北环Q為日本文化精神核心的武士道,究竟在日本人心中占據(jù)怎樣的位置?這種為武士設定的生存理念,在一般百姓心中又有怎樣的升華?《知日·武士道》特集從武士道的起源發(fā)展到重要表征,為你全方位解析武士道!
如何看一幅畫
作者:弗朗索瓦絲·芭布-高爾
譯者:鄭柯
出版社:中信
出版時間:2014年4月
面對一幅畫的時候,你會不會感到茫然無措呢?也許我們可以從藝術作品里感受到一些情緒,但是仍然無法理解作品。
如何看一幅畫的起始點就是作品傳遞給觀者的第一印象。而本書唯一的目的就是拉近藝術作品與人們的距離。如果你以開放的心態(tài)閱讀本書,你將學會用自己的方式看一幅畫。
作者考慮到觀看者面對藝術作品細致入微的觀賞方式,提供了豐富的背景知識與作品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
我們這一代:最初的面孔
作者:肖全
出版社:南方日報
出版時間:2014年4月
《我們這一代》所述對象,是當今文藝界的精英和炙手可熱的大腕級人物。肖全對人物性格的精準把握,以及與這群人廣泛密切的交往,使得他的攝影和書寫超越了個人行為的層次,而成為具有社會意義的紀實工程。他見證了這一代人的生存,折射出了他們的歡樂與痛苦、堅持與彷徨。而畫面之外那近10萬字的“絮叨”,其目的也不在于給媒體提供新的傳聞。
英格蘭之夢: 朋克、性手槍、
無政府主義和超越
作者:喬·薩維奇
譯者: 王知夏
出版社:上海三聯(lián)
出版日期:2014年5月
本書是英國著名音樂記者喬·薩維奇所著的一部記載英國朋克文化的經典之作。該書“權威可靠地記錄了英國朋克運動歷史”(《紐約時報》評),被公認為是迄今為止關于朋克音樂文化的最佳作品。全書以編年的形式記錄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英國朋克運動的興起和衰落,包括朋克運動中重要人物的活動,如“性手槍”樂隊、“沖撞”樂隊、“朋克之父”馬爾科姆·麥克拉倫和“朋克教母”——英國國寶級服裝設計師薇薇安·韋斯特伍德等等。同期出版《西雅圖之聲》。
追問膳食:食品哲學與倫理學
作者:米歇爾·科爾薩斯
譯者:李建軍 李苗
出版社:北京大學
出版時間:2014年5月
該書將食品生產和消費與美好生活相聯(lián)系,對與食品生產和消費相關的一些重要的哲學和倫理學問題進行了原創(chuàng)性的思考,其中對食品的科學生產和全球化過程中出現(xiàn)的倫理問題的精深研究,尤其是對轉基因食品和功能食品、營養(yǎng)和基因組學,以及食品生產體系的全球化等問題的討論,不僅有助于中國讀者系統(tǒng)理解食品倫理學這一新興的應用倫理學領域的思想精髓和理論高度,而且對國內公眾日益關注的食品安全和轉基因食品的公共治理也能提供全新的理論支持和決策參照。
摩根財團
作者:羅恩·徹諾
譯者:金立群
出版社:江蘇文藝
出版時間:2014年4月
在一個半世紀里,摩根家族的四代人,在華爾街和倫敦金融城里締造了神秘的金融帝國。這個金融帝國憑借不計其數(shù)的投資,在經濟、社會、政治和外交等領域織成了無比繁復的人際關系網(wǎng)絡。摩根財團150年的發(fā)展歷程就是一部資本市場發(fā)展過程的活教材,揭示了在典型的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生動而恢弘的歷史畫卷。而這所有的一切,時至今日仍然左右著世界金融格局和社會形態(tài)。
不敢問希區(qū)柯克的,問S先生吧:
論一部電影的科學修養(yǎng)
作者:科學松鼠會和它的朋友們
出版社: 清華大學
出版時間:2014年6月
S先生,可以理解成松鼠,也可以理解成科學(Science),它負責從科學角度解答好奇寶寶們看電影時冒出的奇怪問題。如果你也愛在看電影時胡思亂想,歡迎坐過來,找出這些經典電影,和S先生一起來看第二眼。
未來屬于好奇心,好奇心屬于“這也許沒什么用但我就是想知道”星人。
獨裁者手冊
作者:布魯諾·德·梅斯奎塔
阿拉斯泰爾·史密斯
譯者:駱偉陽
出版社:江蘇文藝
出版時間:2014年5月
為什么同樣一個人可以在一個國家推行善政卻在另一個國家施行最殘暴的獨裁?在這里,與其說制度是答案還不如說是問題本身。為什么比利時的制度越來越民主,而同一時期,同一領導人的剛果,卻越來越獨裁?難道是因為利奧波德二世只愛本國人或者有種族歧視?但后來剛果自己“選”出來的領導人并沒有做得更好,仍然是一個糟糕的獨裁者。
在《獨裁者手冊》這本書里,梅斯奎塔和史密斯研究多年,得出了一個能夠相當完美地解釋這一政治現(xiàn)象的理論,即:不管是國家、公司還是國際組織,其政治格局不能簡單地以“民主”和“獨裁”來劃分,而必須用民意選民、實際選民、勝利聯(lián)盟的數(shù)字多少來描寫。如果勝利聯(lián)盟的人數(shù)很多,那么這個國家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民主國家。反過來,如果勝利聯(lián)盟的人數(shù)非常少,那么不管這個國家有沒有選舉,都是事實上的非民主國家。據(jù)此,很容易明白:在剛果,利奧波德二世只需要讓少數(shù)人高興就足以維持自己的統(tǒng)治;而在比利時,他必須讓很多人滿意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