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朝代眾多,名稱不一。就其名稱的起源來說,大致上可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以地名作為朝代的名稱,如商、周。因商部落祖先最早生活在商地(今河南商丘),故公元前16世紀,湯滅夏后建立的朝代稱為商。約在公元前14世紀時,商盤庚遷都至殷(今河南安陽西北),故商朝也稱殷朝。周統(tǒng)治者祖先原住周原(今陜西省岐山縣附近),公元前11世紀中葉武王伐紂,最后滅掉商朝,建立的朝代就是周朝。
二是以稱帝前所任的官職名作為朝代的名稱,如漢、隋、唐、宋。漢朝建立者漢高祖劉邦在秦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中,曾被西楚霸王項羽封為漢王,所以在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政權就稱為漢朝。因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在北周時曾被封為隋國公,楊忠死后,楊堅襲其父親的爵號,公元581年楊堅廢掉九歲的周靜帝后,就將其國號改名為隋。唐高祖李淵在隋為官時,被封為唐國公,他在公元618年建立的政權稱為唐朝。宋太祖趙匡胤在奪取政權前,為后周宋州節(jié)度使,公元960年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后,將所建立的政權稱為宋朝。
三是以意取名,如元、明、清。元世祖忽必烈取《易經(jīng)》中“大哉乾元”之句,將其政權稱為元朝,以表示無比強大之意。元末農(nóng)民起義中,朱元璋以“明王出世”號召起義(“明王”是摩尼教中善勢力的代表)。朱元璋建國時,以“明”為國號,顯示應天順時。清朝原名為金,為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所建。公元1636年,其子皇太極即位,改金為清,原因是朱元璋所建的明朝,朱明二字有火的意思,只有用水才能滅火,故取名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