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靶蝿菖c政策”課規(guī)范化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只有實現了教學內容的合理化、師資隊伍的多元化、教學安排的常態(tài)化、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教學考查的科學化、教學管理的制度化和教學研究的專業(yè)化,該課程建設才能真正走上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課;規(guī)范化;制度化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23-0060-02
2004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強調,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1]為了進一步規(guī)范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組織管理,教育部于2011年1月19日又印發(fā)了《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暫行)》(以下簡稱《標準》),其中明確指出形勢與政策課要根據教育部下發(fā)的教育教學要點來組織教學。[2]然而,通過調查問卷發(fā)現,高?!靶蝿菖c政策”課經過多年建設盡管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仍然未能跟上其他幾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發(fā)展步伐,其課程規(guī)范化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3]基于此,擬以《通知》和《標準》為依據,來討論“形勢與政策”課規(guī)范化建設的基本要求。
一、教學內容的合理化
合理化的教學內容是高?!靶蝿菖c政策”課規(guī)范化建設的基本要求。只有科學編選適宜的社會熱點焦點問題作為教學內容,才能達到“形勢與政策”課的教育教學目的。
目前,教育部已經加強了高等學校“形勢與政策”課教材和教學資料的建設。每年制定兩期“形勢與政策”課教學要點,并于春、秋兩季學期開學前將教學要點印發(fā)全國各地教育部門和高等學校,作為教學參考資料。與此同時,教育部在每年兩期“形勢與政策”課骨干教師培訓班上,聘請國內專家就相關專題作報告,從而為“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內容的選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素材。此外,教育部還組織編寫制作了及時反映國內外形勢最新動態(tài)的《時事報告大學生版》(含VCD)作為學生學習輔導資料??梢哉f,在“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內容的選取方面,教育部已經有了很好的指導和規(guī)范,各高等學校應該根據中宣部、教育部的要求,結合本地本校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和思想特點,合理取舍。
筆者認為,就具體內容來看,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內容應該涉及:國內外時事政治、高等教育的發(fā)展現狀及其趨勢、國內外形勢與發(fā)展趨勢、始業(yè)教育、職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道德教育、行業(yè)形勢教育、就業(yè)指導等。就理論形態(tài)來看,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內容應該包括三個部分:一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二是國際與國內形勢教育;三是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與政策等政策教育。
二、師資隊伍的多元化
高校“形勢與政策”課規(guī)范化建設的根本保證是打造一支理論功底扎實、專兼職結合的多元化師資隊伍,即以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為主體,以其他領域的專家、學者為兼職。首先,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是“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骨干和中堅力量。“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及方法論來分析國內國際的熱點問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理所當然應該成為“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骨干和中堅力量。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主要由學校相關領導、行政黨群職能部門領導、院系黨總支書記及學校輔導員教師組成。最后,“形勢與政策”課內容的多學科性、寬領域性、廣范圍性的特點要求其他領域的專家、學者為兼職隊伍,根據形勢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對學生做形勢與政策講座,不斷增強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教學安排的常態(tài)化
高?!靶蝿菖c政策”課規(guī)范化建設的首要前提是教學安排常態(tài)化,即教學任務有計劃、教學活動有場所、教學時間有保障。首先,將“形勢與政策”課列入教學計劃,公布教學計劃進程表,并納入學籍管理?!靶蝿菖c政策”課應該合理規(guī)劃學分和學時,制定具體的教學計劃,根據教學計劃進程表來規(guī)范完成“形勢與政策”課的理論教學及實踐教學。[4]其次,教學活動有場所。主要包括多媒體教室、實踐教學環(huán)境、多功能報告廳等。應該依托學校和教師資源,建立形勢與政策教育基地,組織學生在學校大禮堂、專門教室集中觀看專題影視,組織學生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點參觀考察,引導學生到企業(yè)或社區(qū)進行專題調查,加強大學生對形勢與政策的理解。最后,教學時間有保障。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計劃安排在規(guī)定的教學時間內完成“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任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與學生接觸的時間較多,應該保障實踐教學的時間。建立定期學生形勢報告會制度,提前安排好專家學者的專題講座時間,使教學時間得以保障。
四、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高校“形勢與政策”課規(guī)范化建設的重要保障是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一是系統(tǒng)講授與形勢報告、專題講座相結合。形勢與政策的基礎理論具有系統(tǒng)性、連續(xù)性、宏觀性等特點,要從宏觀上把握形勢與政策教育的基本內容,應該系統(tǒng)講授。針對社會形勢的熱點以及學生關注的焦點問題,還可以邀請知名專家、學者、黨政領導來校舉行專題講座,并且建立定期形勢報告會制度,與課程教學內容形成互補。
二是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請進來”就是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邀請知名專家、學者、黨政領導、先進集體領導干部等到學校給大學生做形勢政策的報告和講座。“走出去”就是授課教師結合“形勢與政策”課的內容和要求與當今社會熱點問題、本地的經濟社會實際情況,有組織、有計劃的進行實踐考察,在實踐中了解國情,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三是課堂教學與課外討論、交流相結合。對于“形勢與政策”課基礎理論內容,需要通過課堂教學來系統(tǒng)的學習,課堂教學可以讓學生掌握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方法。同時課外討論、交流,特別是數字化互動交流對學生的形勢與政策觀有重大影響,是“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不可缺少的教學方式。
四是正面教育與學生自我教育相結合。教師要聯(lián)系國內外形勢發(fā)展變化的實際,及時對大學生進行正面的形勢觀和政策觀教育,發(fā)揮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同時,通過積極組織和引導學生自主收看電視、讀書看報、座談和網絡學習等,引導學生自主關注國內外形勢與政策,發(fā)揮學生自我教育的補充作用。
五、教學考查的科學化
高?!靶蝿菖c政策”課規(guī)范化建設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是采取科學的考核方式,即將傳統(tǒng)的綜合性試題考查與撰寫專題論文、報告會心得、社會實踐調研報告等形式相結合。
第一,傳統(tǒng)的綜合性試題考查。將開卷考試與閉卷考試相結合,作業(yè)考核和命題考核相結合。重點考查學生分析國內外形勢與政策的能力及理解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能力,考查學生宏觀把握“形勢與政策”課基礎理論的情況。
第二,專題論文考核。根據“形勢與政策”課的基礎理論內容給出選題范圍,鼓勵并指導學生把課堂教學內容作為論文撰寫的理論基礎,引導學生結合國內外形勢與政策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等問題撰寫論文。
第三,報告會心得體會考核。在學生聽取報告會前,教師指導學生重點記錄“形勢與政策”報告會的主題、思路、報告方法、切入點、解決的實際問題等。報告心得體會考核,可以綜合了解學生的整體素質,能夠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與運用能力。
第四,社會實踐調研報告考核。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到社區(qū)、農村、企業(yè)進行實地調研考察,并設計合理的問卷調查,用實證的方法獲取第一手資料,并對調研考察過程進行總結,最后形成調研報告。
六、教學管理的制度化
高?!靶蝿菖c政策”課規(guī)范化建設的內在要求是制定和落實相關的教學管理制度,即以制度作保障,以管理作依托,對整個“形勢與政策”課教學過程進行監(jiān)督和控制,以保證教學秩序有條不紊地進行。
第一,加強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管理。一是建立高?!靶蝿菖c政策”課的講課質量評估制度,規(guī)范提高任課教師的教學質量。二是建立定期進行教學檢查和督導的工作,對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監(jiān)督。通過有著豐富經驗的專家們對“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工作進行監(jiān)督、及時反饋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對提高“形勢與政策”課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會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第二,加強教學保障管理。包括:完善教師準入制度和教師培訓制度;建立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制度;建立教材建設的質量制度;建立教育經費的投入制度;建立形勢報告會制度;建立實踐教學制度等等。
第三,加強考試環(huán)節(jié)管理,即構建完整的“形勢與政策”課考核評價制度,完善細化考試環(huán)節(jié),避免考試考核的隨意化。這就要求明確“形勢與政策”課的考核原則、考核目標、考核內容、考核方法和考核結果,建立試卷考核、論文考核、實踐考核相結合的綜合考察制度。
七、教學研究的專業(yè)化
高?!靶蝿菖c政策”課規(guī)范化建設的驅動力量是加強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研究工作。教育教學研究的專業(yè)化,有利于增強“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的敏銳性和時效性。
教育教學研究是規(guī)范“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研究既有利于教師把科研成果直接轉變?yōu)榻虒W內容,又有利于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和方法,這不僅能夠提升“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內容的理論深度,而且能夠增強“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效果。因此,高?!靶蝿菖c政策”課任課教師應該重視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研究,通過學術研究活動來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和科研素質,以達到以科研促進教學、以教學帶動科研的目的。學校應該鼓勵和組織“形勢與政策”課教師開展科學研究,為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研究提供必要保障,如把“形勢與政策”課納入學校學科建設體系規(guī)劃中,設立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研究的科研項目等等。
總之,“形勢與政策”課規(guī)范化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必須構建一套成熟穩(wěn)定的綜合性機制與結構性范型。[5]只有實現了教學內容的合理化、師資隊伍的多元化、教學安排的常態(tài)化、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教學考查的科學化和教學管理的制度化,才能說“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真正走上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N].人民日報,2004-12-18(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暫行)[EB/OL].[1998-08-16].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72/201102/114966.html.
[3]文軍.普通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建設發(fā)展情況的調查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6).
[4]王包泉,袁本文.創(chuàng)新高?!靶蝿菖c政策”課“全覆蓋、不斷線”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3).
[5]趙海月.高?!靶蝿菖c政策”課堂教學:綜合性機制與結構性范型[J].高教研究與實踐,2010,(2).
(責任編輯:孫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