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lián)網進入Web2.0時代以來,傳播者與受眾互動,共同創(chuàng)造核心價值的傳播理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視頻網站在這種大背景下走進人們的生活,逐漸改變著我們的媒體使用習慣,成為億萬網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顯示著日益強大的影響力。文章探討在新的版權問題多管齊下,如何從理論指導到社會實踐,開辟一條多贏之路,構建和諧的網絡版權環(huán)境。
關鍵詞:網絡視頻;版權保護;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TP3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8937(2014)18-0086-02
網絡版權保護問題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因互聯(lián)網網絡本身的開放性、匿名性、跨時空性和信息傳播的快速性等特點,使得對網絡版權的保護從監(jiān)管到調查取證都顯得力不從心,收效甚微。從目前來看,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制度尚未不完善,立法層次不高,比較粗線條,很多關鍵標準還有待進一步明晰才能保證執(zhí)法的可操作性;大眾對有關制度內涵的理解與認識還尚存爭議、遠未達成一致并全面正確的回歸理性。
1視頻分享網站自身的版權保護探索
目前視頻分享網站站在十字路口,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出路的選擇至關重要。面對嚴峻的形勢,自救是首當其沖的。一旦不能處理好版權問題,將為該行業(yè)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只有以積極的心態(tài)正視問題并解決版權問題,才能繼續(xù)創(chuàng)視頻分享網站的新天地。為此,視頻分享網站的服務提供商一直在積極地尋找出路。
1.1與版權人合作,共同構建良好的網絡版權環(huán)境
很多時候矛盾產生和激化的關鍵原因在于利益的雙方站在了你死我活的對立面上,所以視頻分享網站應該與版權人放下成見,站在同一立場上,為了網絡產業(yè)的長足發(fā)展尋求合作。保護網絡視頻版權是大勢所趨,是視頻分享網長遠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探索版權所有者和網絡視頻分享網站的合作新形式也是新形勢下視頻分享網站的新出路之一。首先,我國政府及其他相關職能部門應該為網絡視頻網站和版權所有者進行合作提供政策上、制度上甚至財政上給與支持和許可。其次,對于企業(yè)自身而言,擺脫過去與版權人站在對立面的立場,冤冤相報何時了,如同家常便飯式的的對峙和口水戰(zhàn)最終只會導致兩敗俱傷,通過握手言和的方式構建良好的合作,在保護網絡版權的同時,也促進了自身的健康發(fā)展。再次,對于版權人也要適當?shù)淖鲂┳尣?,通過合作達到雙贏何樂而不為,既擴大了自身版權作品在網絡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并且也獲得了一定的經濟利益,名利雙收。比如把放在庫存中的日漸不合時令的冷門過時的版權內容與視頻網站合作,通過變廢為寶再次利用創(chuàng)收,實現(xiàn)資源增值,達到雙贏。
1.2積極研發(fā)信息過濾技術,通過技術加強信息過濾
目前,視頻分享網站的出現(xiàn)之所以給著作權人造成了嚴重損失或影響,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視頻分享網站中沒有任何“過濾機制”,或其他有效的版權保護機制。縱觀網絡信息傳播環(huán)境下的版權問題,其罪魁禍首一般是由先進的網絡技術帶來的,解鈴還須系鈴人,新技術發(fā)展帶來的問題,還是需要技術的發(fā)展來解決。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來提高版權保護效率??梢酝ㄟ^相應的技術措施使得信息具備某種防侵權的信號。其次是要通過信息載體來控制。比如在版權人在網絡上發(fā)表作品前,為使自己作品一開始就有可查的屬性,版權人對自身的個人資料進行有效管理。作品放到網站等載體上以后,再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來保護版權,如付費閱讀、付費下載、版權聲明等版權人能夠對作品的使用進行有效的控制措施。此外還可以通過發(fā)布信息公開聲明、授權傳播載體進行版權保護等途徑進行控制和保護。
1.3構建合理的版權授權通道,完善版權授權模式
網絡信息傳播自身所具有快捷性特點,使得信息發(fā)布者和信息傳播者可以如同神龍擺尾,見首不見尾,傳統(tǒng)的版權授權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網絡信息傳播環(huán)境,技術進步與版權授權模式有著一定的關系,隨著技術革新,授權模式也應當隨之完善,這就迫切需要構建合理的授權通道,通過采用集體管理、中介、代理等授權方式緩解授權工作的壓力,做到完善授權模式,特別是海量授權模式。
1.4推行用戶實名制,防患于未然
當前網絡視頻版權侵權現(xiàn)象之所以如此盛行,原因之一就是網絡用戶的廣泛性和其身份的匿名性,使得網絡用戶無視或淡漠版權意識,總想著有人為其版權侵權背黑鍋并承擔侵權責任,所以在上傳視頻內容缺乏自律意識,視頻分享網站雖然常常坐在侵權訴訟的被告席上,也常拿它的衣食父母沒辦法。所以為免受吃官司的困擾,從網絡用戶角度,實名制的推行,對其使得侵權有跡可循,有證可查,從某種程度上對網絡用戶是一種限制和約束。
2政府宏觀方面的版權保護
2.1擴大宣傳,正確解讀相關法律法規(guī),強化法律意識
現(xiàn)實生活中的視頻分享網站的很多侵權版權問題的出現(xiàn)有很大部分是因為對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片面性理解而產生的無心之過,并不是中國針對性的法律法規(guī)是空白或嚴重滯后,而是沒有對其字里行間的立法宗義產生正確的理解。我國的《侵權責任法》第36條規(guī)定,首次為發(fā)帖者、跟帖者、人肉搜索者、網絡博客等網絡用戶及網絡服務提供者所涉及的名譽侵權、著作權侵權的處理提供了依據(jù)。我們強調正確解讀法律法規(guī),關鍵是要真正知法,已侵權責任制度為例,首先要明確侵權責任法律制度的兩大作用,是保護被侵權人和是減少侵權行為。
2.2進一步細化完善版權制度及法律法規(guī)
與國外先進國家相比,我國的版權制度和法律法規(guī)還存在著很大差距,面臨著很多模糊粗線條的有法不能依,執(zhí)法不知如何執(zhí)的問題,需要政府加快立法進程,提高立法層次。對一些概念要進一步明確,如在我國的《著作權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中并沒有“間接侵權”這一概念,而普通法系與大陸法系的不少國家已經將此概念明確清晰化了,從長遠來看,為了減少法官在處理新的侵權案件中的主觀隨意性,減少法官依托《民法典》的一般規(guī)則照抄照搬解決新的版權問題,有必要將間接侵權這一概念明確化,形成獨立法,擺脫過去知識產權法僅僅是一個學科概念的現(xiàn)狀,從立法高度制定獨立的《知識產權法》甚至《網絡版權法》等以更好地指導實踐。
2.3構建統(tǒng)一的法律體系,減少各相關法之間的沖突
如在我國《信息網絡傳播權條例》與新頒布的《侵權責任法》之間就存在一定的立法沖突,給執(zhí)法者造成一定的困擾,我國《信息網絡傳播權條例》中對免責條件的規(guī)定中第1個條件是作為網絡服務提供商必須標示自己的服務類型,而《侵權責任法》中規(guī)定同時具備“接到通知后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和“知道網絡用戶利用其網絡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兩種情況下與用戶承擔連帶責任。如果網絡服務提供者確保自己在接到通知或知道用戶侵權事實后及時采取必要措施就無需承擔責任。前者《信息網絡傳播權條例》是預警性機制,后者《侵權責任法》是事后控制機制,從司法實踐的效果上看,使得《信息網絡傳播權條例》因《侵權責任法》的相背而降低了其法律效力。視頻分享網站因為利益的驅使而明知故犯,因為在他們看來事后控制的付出的代價并不大,而因標示而得到的激勵幾乎沒有體現(xiàn)出來,權衡后大多數(shù)視頻分享網站會“鋌而走險”,所以在立法的過程中一定要從整體出發(fā),對于一個主體和客體應該發(fā)出統(tǒng)一的聲音,這樣才能真正體現(xiàn)法律的威嚴和權威,也使一些視頻分享網站無機可乘。
2.4構建激勵機制強化注意義務
視頻分享網站的注意義務由于對其判定主要依靠主觀過錯,而主觀過錯反映的精神狀態(tài)從法律角度看較難搜集相關的法律依據(jù),所以給視頻分享網站一定的強辯空間。所以從客觀行為推定其是否有主觀過錯成為很多國家和法院在司法處理中的一個嘗試和可選之法。為了避免視頻分享網站的消極不作為、慢作為行為,政府需要導入一定的激勵機制來強化注意義務,使其因為注意義務的履行所取得的好處大于他因為侵權所獲得的經濟利益,此時同樣是基于利益的驅使,大多數(shù)的視頻分享網站會選擇嚴格地履行自己的注意義務。
2.5設立專門的監(jiān)管機構,加大監(jiān)管力度
前面我們已經強調了要求視頻分享網站履行審核義務是不現(xiàn)實,所以此重擔必須由政府來擔當,政府應設立相關職能部門加大對網絡版權的保護,政府可設立由政府文化部、廣電部門或新聞出版署等部門或版權局等部門聯(lián)合參與的信息協(xié)調機構,力求在保證機構權威性的同時促進版權人與視頻分享網站的合作,積極與各方建立有效聯(lián)系進行版權信息公示,技術允許的情況下構建版權數(shù)據(jù)庫,聯(lián)動機制打擊網絡版權侵權,構建相對凈化的網絡版權環(huán)境。
3版權人自身的版權保護
3.1樹立自我版權保護意識
著作權因作品的創(chuàng)作完成而自然取得,而不再需要履行任何法定手續(xù)。即著作權自動取得。創(chuàng)作屬于事實行為,而非法律行為,具有獨創(chuàng)性并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創(chuàng)作成果是思想或感情的表現(xiàn)。根據(jù)著作權制度的基本理論,著作權法只保護表現(xiàn)形式,不保護被表達的思想和感情。基于著作權客體的無形性和非物質性,版權人在版權作品完成之后,應在第一時間到版權保護中心登記備案,這是目前最有效的保護自己版權的方法之一,也是最受法律保護的版權保護途徑,雖則現(xiàn)在登記過程比較麻煩周期長,版權人還是應該知難而上,不達保護目的不罷休。
3.2尋求合作,降低被侵權風險
著作權法不保護被表達的思想和感情,而版權人自己創(chuàng)作的版權作品也不是為了孤芳自賞,更多地是想其作品被大家認可、傳播并以此為基礎獲得一定的財產權。所以從發(fā)展的眼光出發(fā),版權人可尋求與視頻分享網站的直接合作,通過簽訂協(xié)議和合同的方式構建合作機制,互惠互利;也可以通過委托的方式將其版權委托給可靠的第三方,委托時簽訂具有法律效益的委托協(xié)議,既省心又省力。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已將版權經紀人的啟動納入國家職業(yè)分類調研中,對于多產的版權人可委托版權經紀人的方式保護自己的版權。
參考文獻:
[1] 薛虹.再論網絡服務提供者的版權侵權責任[J].科技與法律,2000,(1).
[2] 馮曉青.著作權擴張及其緣由透視[J].政法論壇,2006,(6).
[3] 王振新,吳新年.我國網絡信息傳播新環(huán)境風險分析及對策建議[J].現(xiàn)代情報,2007,(27).
[4] 石峰,杜明樂.判例透視版權法領域侵權理論的新規(guī)則[J].社科縱橫,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