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JH107井鉆揭潛四下段鹽間非砂巖產層時,油氣顯示活躍,井口溢流嚴重。文章采用產層頂部注水泥的后期裸眼完井方式,在油氣上竄不壓穩(wěn)的情況下,固井取得成功,裸露的產層得到有效地保護,水泥封固段固井質量優(yōu)良。
關鍵詞:溢流井;后期裸眼;固井技術;固井質量
中圖分類號:TE25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8937(2014)18-0009-02
JH107井設計垂深2 750 m。鉆至井深2 757 m的潛四下段鹽間非砂巖時,出現溢流。溢出物為原油、天然氣。溢速26.4 m3/h。鉆井液密度由1.28 g/cm3降至1.0 g/cm3以下。經液氣分離器放噴點火,火焰高5~6 m,回收原油近300 m3。將鉆井液密度提至1.35 g/cm3,溢流量減小,邊溢邊鉆至完鉆井深2 787 m。潛四下段鹽間非砂巖良好的油氣顯示在該地區(qū)尚屬首次發(fā)現,為保護產層,提高鹽間非砂巖裂縫性油藏的開發(fā)效果,決定在溢流不壓穩(wěn)的情況下,采用后期裸眼方式完井,水泥封固溢流層之上。
1固井難點
JH107井的溢流井段2 751.00~2 766.00 m為裂縫性產層,全井油層22.2 m/7層、含油水層2.8 m/2層、水層8.6 m/3層、裂縫性產層51.0 m/5層,且油層、水層、產層間互。在井段2 400~2 758.2 m存在19個裂縫發(fā)育段,裂縫以高導縫為主。
存在以下固井難點:需借助于機械封隔,對工具的性能要求高。座封的井段短,誘導縫發(fā)育,能否座準、座穩(wěn)、隔開是固井成敗的關鍵。長時間油氣污染,難以保證水泥環(huán)與兩個界面的膠結質量。存在諸多裂縫發(fā)育段,固井過程中易發(fā)生井漏。油層、產層、水層間互,壓力系數各異,難以保證層間封隔質量。
2固井工藝技術
2.1管串結構和固井工具的選擇
采用浮鞋+盲管+管外封隔器+分級箍+套管的結構。
浮鞋:引導套管入井、防止盲管水泥塞脫落、鉆除后起斜坡護絲作用。
盲管:管內充填水泥封堵,封隔管內外流體,阻止水泥漿由套管進入裸眼段,阻止溢流層的油氣進入管內。
管外封隔器:使用TWF系列5 1/2\"Ⅱ型水力膨脹式管外封隔器。下至預定位置,管內蹩壓使封隔器橡膠筒永久膨脹座封,封隔其上下的環(huán)空流體。
分級箍:使用XYZ-A型5 1/2\"液壓式分級箍。待管外封隔器座封后,繼續(xù)管內施壓至設定壓力,打開分級箍循環(huán)孔,建立循環(huán);碰壓后,再施壓關閉分級箍,阻止管外水泥漿回流。
2.2座封位置確定
管外封隔器座封位置應滿足以下條件:溢流層之上;井徑規(guī)則的泥巖段;裸眼段不包含溢流層之外的任何油氣水層和產層;考慮座封時套管的伸長量。
溢流層2 751~2766 m之間的井段2 716.6~2 751 m為白色鹽巖,擴徑明顯,不宜座封,再上的井段2 701.6~2 716.6 m為泥質巖類,井徑規(guī)則,可作為座封井段。
套管伸長量計算:
①在自重作用下的伸長:
ΔL=[7.854-ρm]L2·10-7/4
式中,ΔL為自重伸長量,m;ρm為鉆井液密度,取1.39 g/cm3;L為套管原有長度,取2 714.85 m。
經計算:ΔL=1.19 m。
②套管壓縮距:
ΔL=L自[L固ρ鋼-L總ρm]E·10
式中,ΔL為套管壓縮矩,m;L自為自由段套管長度,取1 900 m;L固為水泥封固段套管長度,m;L總為套管總長,取
2 714.85 m;ρ鋼為鋼的密度,取7.85 g/cm3;ρm為鉆井液密度,取1.39 g/cm3;E為鋼的彈性系數,取2.1×106 kg/cm3。
經計算:Δe=1.67 m。
伸長量、壓縮距兩者差值較小,座封前的管內加壓將造成局部套管的拉伸,因此,本井的座封位置不考慮套管的伸、縮。鑒于井段2 701.6~2 716.6 m誘導縫發(fā)育,為保證封隔效果,使用雙封隔器,串聯的兩只管外封隔器橡膠筒間隔1.98 m。
確定管外封隔器下深2 706.03~2 711.85 m,分級箍位置2 704.88~2 706.03 m。
2.3水泥漿體系
盡管水泥封固段存在間互分布的油、水、產層,但鉆井過程中未發(fā)生漏失,采用常規(guī)水泥漿體系可以保證封固質量和封隔效果。
水泥漿配方:三峽D級水泥+G3 01+USZ+FRY+G 203;水泥漿密度1.90 g/cm3,稠化時間210 mm,失水量220 ml,水泥石強度19.0 MPa(80 ℃×24 h)。
2.4技術措施
①下套管前通井,對定向段、油水層段充分劃眼,循環(huán)排污,調整鉆井液密度至1.39 g/cm3,井底墊稠漿(粘度100 s),均勻起鉆。
②管串聯接時分級箍以下的連接絲扣應均勻涂抹絲扣膠,按推薦扭矩值緊扣到位。
③下套管完,立即管內蹩壓,使封隔器座封,并打開分級箍。
④先小排量頂通,待泵壓正常后,大排量循環(huán),徹底清除鉆井液內油氣,并沖洗井壁。
⑤清水前置液量足,保證足夠的紊流沖洗接觸井壁時間;水泥漿混拌均勻,密度控制在1.90 g/cm3左右;頂替時,負壓階段應大排量,管內外壓力平衡后改為小排量頂替。
2.5現場應用情況
下入Φ215.9 mm三牙輪鉆頭通井至2 787 m,對2 017.30~
2 787 m劃眼;通井期間分別于1 400 m、2 017 m、2 787 m開泵循環(huán)排污,調整鉆井液密度至1.39 g/cm3;下入Φ139.7 mm套管至井深2 714.85 m;加壓12 MPa,穩(wěn)壓5 min,井口溢流停止,座封成功;繼續(xù)加壓至28 MPa,分級箍未打開;投重力塞,經50 min候塞入座,加壓至30 MPa,壓力緩降至10 MPa,井口返泥漿;大泵分別單凡爾、雙凡爾、三凡爾循環(huán),直至進出口鉆井液密度一致;注清水6 m3;注入三峽D級水泥65 t,水泥漿平均密度1.90 g/cm3;頂替鉆井液33.5 m3,其中大泵大排量頂替21 m3(排量2.0~2.5 m3/min),水泥車小排量頂替12.5 m3(排量由1.4 m3/min逐漸降至0.3 m3/min),未漏失;碰壓至25 MPa,關閉分級箍。
3實施效果
①測井顯示,封隔器座封在井深2 706~2 712 m的泥巖段,與預定位置相符。固井及候凝過程中未出現溢流層的油氣上竄。
②經檢驗,水泥返高1 568 m,油頂2 144 m至分級箍之間固井質量優(yōu)。
③鉆塞后,對溢流層裸眼試采,日產原油30 m3。
4結語
①采用后期裸眼完井方式不壓井固井,有利于保護裂縫性鹽間非砂巖產層,提高其開發(fā)效果。
②借助于管外封隔器、分級箍等井下工具,可實現欠平衡固井目的。管外封隔器鎖緊閥打開壓力,限壓閥關閉壓力及分級箍打開壓力,關閉壓力應視井下情況和固井要求而設定。
③鉆井過程中不漏的裂縫發(fā)育段,通過小排量方式頂替,可以防止固井時發(fā)生漏失。
參考文獻:
[1] 趙金洲,張桂林.鉆井工程技術手冊[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4.
[2] 劉德平,王仕水,卓云,等.高壓低滲透氣井欠平衡固井技術[J].天然氣工業(yè),2009,(8).
[3] 鄧旭.套管外封隔器技術發(fā)展及應用[J].試采技術,2009,(4).
[4] 宋顯民,張立民,李良川,等.水平井和側鉆水平井篩管頂部注水泥完井技術[J].石油學報,2007,(1).
[5] 孫建用.篩管頂部注水泥技術在稠油開發(fā)中的應用[J].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