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能力
不管男女,手機的相冊里總是少不得自拍的大頭像。30°角俯拍、右下或是左上異常出現(xiàn)的光線總能讓你看起來更美,尖下巴、大眼睛、微微嘟起的嘴唇,不管你是個位數(shù)的孩子還是三四字頭的輕熟女,看起來都像個大頭娃娃。這其中還有美圖秀秀這類利器。漂亮姑娘們都像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我們集體患上了“臉盲癥”,越想與眾不同就變得越平庸,因為“美”被統(tǒng)一定義了。
交流能力
相親的時候擺弄手機高居被拒絕理由榜首位置,足以證明我們是嫌棄這種行為的,但是當放下手機你還依然能侃侃而談,可以在網(wǎng)絡外衣下像公知一樣指點江山嗎?當面對一個陌生人,大概是交代了名字、生辰八字之后,就開始沉默了。
雖然線上交流也是一種交流方式,手機讓你隨時都能找到天南海北的朋友,而你熟悉的只是那個手機里的他。智能手機讓我們大腦獨處的時光變少了,它鋪滿了我們的碎片時間,懶得思考、懶得交流。
思考能力
我們曾幾何時到陌生地也能摸索找到要去的旅游景點,知道做飯的時候要放多少鹽,看電影的時候能夠自己判斷是不是喜歡,出門判斷該穿棉襖還是半袖,熟記最親的朋友的生日。
可現(xiàn)在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不去請教一下專門的APP,就是沒有這種決斷力。發(fā)發(fā)狠多放半勺鹽不會毀了一鍋湯的,就算分不清東西南北,動動嘴皮子也能找到路,但是現(xiàn)在你拒絕思考,因為你知道不去做也會有手機幫你做到,人的惰性是真心可怕的。
你的隱私
手機的確是很智能,APP們可以獨立你之外做自己的思考。
有人可以通過王珞丹微博上的幾張自拍照就找到了她家的準確地址,如果碰上有心人,對方也可以很清楚地獲知你是不是出差不在家,甚至你家娃今天晚上是吃的米粉還是喝的牛奶。這或許就是享受便利必須付出的代價,你手邊的這個玩伴或許已經(jīng)超出了你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