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需要教師倍加關注的,那就是學困生,這類學生被很多人稱為“差生”,其實這類學生只能說學習上有點跟不上,但是只要教師注重方法的引導,幫助這一部分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他們很快可以完成轉化。綜合來說,筆者認為興趣和習慣是高中英語學困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支點和竅門。本文筆者結合學困生的特點,從三個方面加以論證:趣味的課堂導入和精彩的課堂收尾;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堅強的毅力和激發(fā)無窮的潛力。
結合筆者的一線教學體會,針對班級里的一些學困生、后進生做了調(diào)查,也對英語優(yōu)等生進行了訪談,筆者發(fā)現(xiàn)學困生、后進生之所以英語成績不理想,主要原因還在于兩個方面:一是對英語缺乏興趣,始終無法融入課堂,就算進入課堂,也是被老師“牽著鼻子走”,這種被迫性的學習導入讓學生久而久之不僅失去了英語學習的興趣,更收獲不到明顯的學習成效;另一方面是良好的習慣的缺乏,學困生、后進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差,也很少會積極主動在課后對所學的知識點加以溫故知新。而相比較而言,英語優(yōu)等生正是具備了興趣與習慣這兩個方面的優(yōu)勢,一方面他們對英語學習感興趣,每一分鐘的英語學習都能產(chǎn)生成效,而在興趣的指引下,他們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后積極完成英語功課,并且自主學習。由此可見,興趣與習慣如同一對孿生兄弟,在學生的英語學習中發(fā)揮著效能,怎樣讓興趣和習慣助推高中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把握:
一、趣味的課堂導入和精彩的課堂收尾
興趣對于學生的學習如此重要,那么教師就要充分把握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引導學生積極融入課堂,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來,教學中,趣味的課堂導入和精彩的課堂收尾,對于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有著積極的意義。通過趣味的課堂導入,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點內(nèi)容產(chǎn)生好奇心和探索欲,而精彩的課堂收尾,又能為教學做好有效的總結,一般來說,教師會在課堂收尾環(huán)節(jié)留下懸念,為學生的課后探索做好鋪墊。而筆者發(fā)現(xiàn),不少英語教師并沒有意識到興趣方面,有的教師甚至認為對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趣味導入已經(jīng)不需要了,學生完全要依靠自身的自主學習性來融入課堂,這是一個錯誤的理念,任何時候,都要注重趣味性的融入,才能讓課堂生動、精彩。
在學習“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這一課的時候,我首先進行了課堂導入,“大家能否用英語說出一些你們蘇知道的節(jié)日呢?”學生們跟我展開了討論,結合生活實際,開展關于“Talk about festival”的活動,通過這樣的課堂活動,學生們關注生活中的節(jié)日,比如兒童節(jié)、圣誕節(jié)、西方的復活節(jié)等等。到課堂結束的時候,我要求學生去查閱一些資料,并寫一篇小作文,下節(jié)課一起交流、討論。
二、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庇纱斯P者也展開了思考,我們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傳授給學生知識還是教會學生方法?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真正的教學實踐中,又有多少教師能做到這一點?多數(shù)教師特別是高中階段的教師,都將知識點的傳授、灌輸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甚至是終極目標,所以也會出現(xiàn)不少學生在高中階段成績優(yōu)秀,但是高中之后的大學學習甚至后面的學習、發(fā)展道路上平平庸庸,這是為什么?是因為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而從客觀上來說,英語學習作為一門語言類的學科,需要長期的積累,要想在這門語言學科上有所發(fā)展、靈活掌握知識點和運用能力,這是一場持久戰(zhàn),需要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在良好的習慣的指引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進一步有效提升。
英語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以詞匯學習為例,教師在平日的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的詞匯復習的方法外,更要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方法,比如善于對詞匯進行分類,善于給自己制定詳細而有效的詞匯復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詞匯學習習慣,才能備戰(zhàn)高考。比如有學生分享的詞匯學習方法——“拼寫角度對比詞匯”之“容易漏寫字母的詞”如下:
漏泄不發(fā)音字母:Christmas handkerchief exhibition neighbor ……
漏寫雙字母:necessary permission interrupt address committee……
漏寫元音字母:familiar temperature interest century convenient……
……
由此可見,學生通過養(yǎng)成自主學習、自我總結規(guī)律的良好習慣之后,學習就會變得輕松而又有樂趣。
三、培養(yǎng)堅強的毅力和激發(fā)無窮的潛力
學習之路不會是一帆風順的,興趣也好、習慣也好,人是一種復雜的高級動物,所以個體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會有一個倦怠、反復的過程,而要想克服這個障礙,必須要培養(yǎng)個體堅定的毅力,以此激發(fā)個體無窮的潛力。史普吉恩曾經(jīng)說過:“蝸牛靠著毅力,才能爬到安全的地方?!边@充分說明,在漫長的攀登知識高峰的過程中,是需要個體發(fā)揮毅力、傾注耐力的。若能克服這些障礙,個體就能不斷發(fā)揮出自身的潛力,這是學習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所在。所以教師在平日的課堂教學中,要試著去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毅力,這不僅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是一種促進,更是對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一種積極促進。
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力,挖掘學生的內(nèi)在潛力,需要教師平日積極改善教學評價,鞭策優(yōu)等生、鼓勵后進生,引導他克服學習之路上的困難,充分激發(fā)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教師也可以通過一些英語諺語、名言警句、英語故事等來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興趣和習慣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這兩個方面的引導,積極鼓勵學生克服困難,不畏難、不畏艱,才能取得豐碩的成果。
【參考文獻】
[1]2012版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
[2]王曉培,高中英語教學中兩極分化現(xiàn)象的教學策略,[J],中學英語園地,2010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