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個人主義是美國文化的核心部分,它決定人們的行為和意識形態(tài)。本文討論了個人主義的基本含義,它的思想淵源和發(fā)展路線,進而評述美國個人主義。
【關鍵詞】美國個人主義 基本含義 思想淵源 發(fā)展路線 評述
美國是以個人主義為代表的國家。如果想了解美國文化,必須了解美國個人主義。
《美國傳統(tǒng)字典》給個人主義下了三個定義: (1)個人是首要的,自立是美德的信仰;(2)個人經(jīng)濟或社會目標不受政府管制的原則;(3)個人利益高于團體利益的原則。從這三個定義可以看出對于美國人來說個人主義是褒義詞,而在中文中該詞卻是貶義詞。
美國個人主義強調(diào)自立,自由和平等。人人都享有同等機會,且依靠自己獲得工作,提升和富有。換句話說命運掌握在個人手中,只要付出努力就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這也造就了美國人迎難而上,不畏艱難的性格特點。
1意識來源
美國個人主義來源于17世紀的英國哲學家Locker。他認為每個人都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單位,所以和其它世界萬物一樣,他們必須為自己的生存奮斗。人類從本性上是自由平等自立的,所以他們不應受到政治權威的控制。社會應服務于個人,當他們受到侵犯時,社會應保護他們的共同利益。
“individualism”這個詞由Tocqueville在其著作《美國民主》中創(chuàng)造了這個詞,他認為個人主義是追求民主和平等的最終結果。隨著社會越來越平等,越來越多的人即使未能足夠的富?;驒嗤碛绊懰麄兊耐?,卻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獲得足夠的財富。他們不虧欠任何人,他們認為自己是獨立的,并掌握自己的命運。因此,個人主義是時代的產(chǎn)物,它的出現(xiàn)是不可避免的。
2 發(fā)展路線
第一階段,西進運動。西進運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個人主義。在這一期間,美國人民夢想西遷尋找獨立、自由、自由的領土和更好的生活。這是一段艱難的旅程,但他們勇往直前不退縮。當他們遠離以前的社會和生活時,必須依靠辛勤勞動來生存。西部的生活造就了只有努力工作和自立才能獲得更好生活的意識形態(tài)。
第二階段,二戰(zhàn)期間。這一期間,人權運動和婦女解放運動大大撼動了美國傳統(tǒng)意思形態(tài)和權威。20世紀30年代,由于經(jīng)濟大蕭條,越南戰(zhàn)爭和水門丑聞,美國人開始懷疑其政治系統(tǒng)和極端個人主義。人們認為極端個人主義是自我為中心的,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他們極少會關注他人和社會利益。他們便開始嘗試摒棄極端個人主義,改變這一矛盾的社會。
第三階段,冷戰(zhàn)之后。20世紀80年代以后,極端個人主義已經(jīng)過時。美國人開始思考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之間的關系。一方面,他們?nèi)匀豢隙ㄗ粤?,自我提升和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開始思考道德問題,即實現(xiàn)自我目的的同時不應損害社會和他人利益。這樣,二戰(zhàn)時期的矛盾社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緩和。
3 個人主義評述
美國個人主義既有其積極影響也有其消極影響。西進運動時,美國人堅信開拓領地和生存需要個人主義思想。他們?yōu)槊绹@得大量財富,推進其更加繁榮的發(fā)展,為美國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奠定了基礎。直到今天,個人主義仍然是美國人為國奉獻的推動器。因此,個人主義是美國發(fā)展和成為超級大國的一個重要因素。另外,個人主義幫助美國人形成努力工作和節(jié)儉的習慣。他們認為人人平等,自助者天助。除此之外,個人主義是競爭價值觀形成的基礎。美國人認為競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展示其潛能,激勵其戰(zhàn)勝困難,迎難而上,獲取盡可能出多的財富。
然而,個人主義也有其負面影響。西進運動期間,美國人嚴重破壞自然環(huán)境:水土流失,森林砍伐以及許多野外動物滅絕。生態(tài)環(huán)境因此遭到破壞。這就是為什么美國經(jīng)常發(fā)生沙塵暴的原因。極端個人主義給美國甚至世界帶來很多負面影響,如吸毒,暴力和同性戀,這些統(tǒng)稱為“美國病”。這不僅給社會帶來了危險也負面影響了美國青年。更糟糕的是,隨著美國和其它國家的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美國病”也負面影響其它國家人民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個人主義還導致收入的嚴重不平衡及貧富差距的拉大。那些勇于挑戰(zhàn)困難和努力工作的人越來越富有,而那些隨遇而安的人很難獲得很多的財富,這些人多數(shù)就是中層人民或窮人,其中中層人民占大多數(shù)。
個人主義作為美國的核心價值觀,已經(jīng)并將繼續(xù)影響美國歷史及其發(fā)展。當然,美國個人主義有其優(yōu)勢的地方,所以其它國家可借鑒其精華部分,并剔除糟粕,以避免在某些方面重蹈美國的覆轍。
5 結論
本文簡要介紹了美國個人主義的意義,思想來源,發(fā)展路線并對其積極和消極作用做了個人評述。由于個人主義對于美國人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并影響他們幾個世紀,所以本文并未包含所有個人主義的相關內(nèi)容,還有很大的闡述空間,但本文作者希望本文可以為讀者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激勵他們?nèi)ジ畹亓私饷绹鴤€人主義并在相關方面作出進一步的闡述或評述。
【參考文獻】
[1] Robert M. Crunden, A Brief History of American Culture, Armonk, NewYork: North Castle Books, 1996.
[2] 布慶榮.評美國的價值觀[J]. 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 (6).
[3] 黃明哲等.夢想與塵世—二十世紀美國文化[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9.
[4] 胡文仲.試論跨文化交際研究[J]. 語言文字應用,1992, (3).
[5] 李其榮. 個人主義與自我驅(qū)動—美國人的自我觀[J]. 學海, 2005, (3).
[6] 洛克. 政府論 (下篇),葉啟芳、瞿菊農(nóng)譯,商務印書館, 1996.
[7] 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下卷),董果良譯,商務印書館, 1996.
[8] 朱平. 美國個人主義析論[J]. 合肥: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1999, (1).
作者簡介:袁媛(1990~),女,成都理工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翻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