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鳥都能飛越太平洋,而有一種小鳥,卻能飛越。它需要的僅是一小截樹枝。它把樹枝銜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樹枝扔到水面上,然后落中樹枝上休息。餓了,這就站在上捕魚。困了,它就站在樹枝上睡覺。就這樣小鳥越過了太平洋。在英語教學中,非智力因素是實現(xiàn)英語教學的重要手段,通過師生情感的交流,可提高學生學英語的興趣,更可以培養(yǎng)學生具有遠大的理想、愉快的情感、堅強的意志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情感素質(zhì)。
一、激發(fā)興趣,以“趣”動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對英語課的興趣,直接影響著他們對英語學習的動力。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下,思維活躍,會自覺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因此,教師應該從激發(fā)興趣入手,喚起學生的學習情趣。幾年來我從事小班英語教學,發(fā)現(xiàn)學生對一種新語言往往富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聽覺靈敏,善于模仿,心理障礙較少,能大膽開口,這是他們學習英語的有利條件,但同時,他們活潑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枯燥的英語教學會使他們的興趣受影響,也會使他們產(chǎn)生畏難情緒。因此,針對小班學生的特點,我在教學中激發(fā)興趣,以“趣”動情,做了以下一些嘗試。
1.利用英語歌,激發(fā)學習的動力.如在教湘教版七年級時,有一首“head,shoulder,knee and toe”英語歌,我不僅讓他們站起來一起唱,而且讓他們用手去觸摸,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結(jié)果不僅歌中的人體部位學生們都記牢了,而且學生們對人體的其它部位如何用英語表達也產(chǎn)生了很大的興趣,我就因勢利導,又教了“ cheek Eyebrow 等其它的單詞。擴大學生的詞匯量,而且記得牢。
2通過聯(lián)想,編寫兒歌,提高記憶效果。 單詞記憶是一個很多學生都頭疼的問題,我就引導他們編寫兒歌,如在名詞前形容詞的排列順序。我就編寫了。美小園舊黃,法國木書房。美代表beautiful這類,小代表大小,圓就是形狀,舊另外個就是新,黃就是顏色,法國是國籍,木就是材質(zhì),書房就是最后的名詞。又如,我在教cake 這個單詞時,用到了聯(lián)想法。cake—make—bake(烤)—take—lake—snake-wake 我想買吃蛋糕,就得先做,然后烤。做好之后,我把它帶到公園的湖邊去吃,吃著吃著,睡著了,夢見了一條蛇,把我嚇醒了。這樣學生就可以記住7個以-ake 結(jié)尾的單詞了。
3開展游戲,為學生插上快樂的翅膀。游戲是激發(fā)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在游戲中學習英語,既能訓練語音又能開發(fā)智力。例如:在教colour中的yellow,red,green時,我與學生玩起了“交通信號燈”的游戲,我做交警,讓學生做行人,高舉紅牌時,學生邊說red,邊做立正姿勢,而當綠牌舉起時,學生就原地跑起來,大聲說green,當黃牌舉起是,學生邊說yellow,邊做出預備姿勢。教師連續(xù)發(fā)令,學生快速地做出反應。學生人人參與。學生們爭強好勝,各種各樣的游戲使他們競爭激烈、全力以赴,插上了快樂的翅膀,保持了高昂的學習情緒。此外,猜謎、、利用chant、頭飾表演、 VCD、多媒體課件的加入也是激發(fā)興趣,以“趣”動情的有效途徑。
二、創(chuàng)設情境,以“境”促情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中學生缺乏學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和聽說英語的交際場所,因此教師要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為學生提供一個鍛煉與實踐英語的小舞臺。英語課中,教師引導學生在口頭上就與課文有關的話題進行對話、討論、預測,筆頭上列舉相關事物或事例,進行筆答。此時,教師只是充當了一名強化記憶者、引導者、示范表演者的角色。通過這樣的環(huán)節(jié)進行鋪墊,學生很容易進入學習。在教買東西時,我辦起了“Little Supermarket”,開設了文具、服裝、水果、玩具等部門,學生有的擔任salesman or saleswoman,有的則樂于做customer。再將打印好的“紙幣”發(fā)給他們,讓學生自由購物,教師旨在點撥,個別正音,最后結(jié)束,比一比,誰買的東西最多,競賽永遠是一劑課堂興奮劑,在這個活動中學生既體驗到了購物時的愉悅心情,又掌握了一定的本領,最重要的是他們能在課堂上充分地、大量地運用所學的知識,能夠感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越學越想學。
三、傾注愛心,以“情”傳情
中學生感情豐富,對教師的感情往往化作了對其學科的感情,教師全身心地投入,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基礎和源泉。教師通過情感調(diào)控,產(chǎn)生情感共鳴,達到優(yōu)化教學效果的目的。在課堂上教師不該是“盛氣凌人,高高在上”,而應該時時處處給學生一種親切感。因此,我要求自己以熱烈的情緒,真摯的情感,和藹的態(tài)度,親切的語言,真誠的微笑,給學生上課,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學生,撥動學生的心弦,引起學生的“共鳴”。在師生問好時,教師微笑著鞠個躬,同時,關切地問一聲:“How are you,this morning/afternoon?”在教學中常用一些贊揚式的語言來鼓勵他們,肯定他們的每一次進步。Well done”“Great!”“Excellent!”“You’re so brave!”“Very good!”…對于學生的語言錯誤,我常采取比較寬容的態(tài)度,不一定有錯必糾,應該采取鼓勵的辦法,讓他們盡可能多的實踐,我在教學時,經(jīng)常對學生說:The more mistakes you make,the better you will be.使學生在老師親切的語言中感受到師愛與信任,在鼓勵中點燃思維的火花,在和諧的情感交流中,激發(fā)起求知和樂趣。
由此可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如果能將知識與情感、情境、情趣這三個非智力因素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做到知情同步,不僅能使師生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形成融洽的課堂氣氛,而且可以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給他們提供多方面的表現(xiàn)自我、運用語言的機會,有助于學生語言思維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