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源遠流長的英語文學史上,探險小說是一個富有特色的文學類型,不僅深受少年兒童喜歡,而且也受到了成年人的熱捧。幾百年來,英語文學史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諸多經(jīng)典作品,比如丹尼爾·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的《魯濱孫漂流記》(Robinson Crusoe,1719)、《辛格爾頓船長》(Captain Singleton,1720),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1910)的《湯姆·索亞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1876)、《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1884),約翰·羅納德·瑞爾·托爾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1892—1973)的《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1954—1955)系列等。其實,在英國文壇還有一個富有才華而經(jīng)常被忽視的探險小說家——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uis Stevenson,1850—1894)。史蒂文森出生于蘇格蘭愛丁堡,其祖父和父親均為當時著名的工程師,特別是在燈塔設計方面卓有成就。史蒂文森從骨子里很好地繼承了這一基因,雖然沒有像父輩一樣從事工程設計工作,但對海洋探險等刺激生活有著無比的興趣,因而其后來的文學創(chuàng)作多以驚險的海洋探險故事為素材,其中第一部長篇小說《金銀島》(Treasure Island,1883)就是此類小說中的突出代表。除了《金銀島》之外,史蒂文森還創(chuàng)作了《黑箭》(The Black Arrow:A Tale of the Two Roses,1883)、《化身博士》(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1886)、《綁架》(Kidnapped,1886)、《巴倫特雷的少爺》(The Master of Ballantrae,1889)等小說。當然《金銀島》是這些作品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部小說,也正是憑借此書,史蒂文森成為當時婦孺皆知的文學大師。然而一戰(zhàn)后隨著現(xiàn)代文學的興盛,史蒂文森及其探險小說《金銀島》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史蒂文森也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都沒有被列入英國文學的經(jīng)典作家之列。實際上,史蒂文森的《金銀島》并不像傳統(tǒng)學界對其“兒童文學”或“恐怖小說”的界定,作品中的驚險刺激場面只是表達其深刻思想的媒介,本文主要從后殖民主義的視角對《金銀島》進行簡要解讀,試以窺探史蒂文森的文學創(chuàng)作思想。
二、關于后殖民主義批評理論
20世紀中期以來,隨著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不斷高漲,眾多亞非拉國家和地區(qū)先后擺脫了西方殖民者的控制,逐漸成為獨立的政治主體,然而這種獨立主要體現(xiàn)在政治方面,而在文化、經(jīng)濟方面很大程度上依然依賴于西方國家,尤其是在文化上難以實現(xiàn)獨立。這種二戰(zhàn)后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對落后民族和國家采取的進行文化滲透、文化圍剿等措施其實就是 “后殖民主義”。在理論上,后殖民主義具體表現(xiàn)為文化殖民主義、文化帝國主義和文化霸權(quán)主義,其實質(zhì)為構(gòu)建和維護以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為核心和模板的文化體系,進而同化或者邊緣化“非西方”國家的落后、愚昧民族文化,因而后殖民主義是一種文化批判色彩濃郁同時政治色彩極為鮮明的學術思潮,是新時期殖民輸出的文化變體。而發(fā)端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賽義德、斯皮瓦克、霍米巴巴為主要代表的后殖民主義批評理論正是為了抵抗和批判這種新的文化殖民形式。從整體上說,它的研究取向大致有兩個:其一針對后殖民地,研究其殖民本土化的文化狀況,看它的文化話語之書寫與運用,即文化實踐是如何地被殖民化;其二針對文化宗主國,對帝國主義國家的文化和霸權(quán)進行歷時性的剖析,從中研究它對殖民地文化的態(tài)度與方式,并對其充滿優(yōu)越感的文化邏輯進行批判。史蒂文森生活的時代正值大英帝國完成工業(yè)革命后在海外大肆擴張的時期,即大英帝國在海外殖民地不僅通過武力奪取地盤和資源,而且也在進行多樣化的文化侵略,而《金銀島》就是作者游歷世界后對大英帝國爭霸四方的一種理想化再現(xiàn),具有深刻的政治寓意,但是縱覽多年來關于《金銀島》的學界分析,其視角基本集中在浪漫主義、冒險精神、美學、敘事學等方面,很少有對其蘊涵的政治因素進行深度剖析的,因而從后殖民主義批評視角對其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金銀島》的后殖民主義解讀
作為史蒂文森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金銀島》最初在當時盛行的文學雜志上連載發(fā)表,直到1883年單行本才出現(xiàn)。從表面上看,這是一部從孩子視角講述的冒險故事:毛頭小子吉姆在酒館無意間從海盜比爾的遺物中發(fā)現(xiàn)了一幅地圖,而這幅地圖竟然與海盜頭子弗林特埋藏在荒島的寶藏緊密相連。吉姆高興萬分,但又感覺自身勢單力薄,于是和醫(yī)生里弗西、鄉(xiāng)紳特里勞尼等人結(jié)伴前往遠方探寶。最終出行時,船上集聚了26名水手,似乎結(jié)成了一個強大聯(lián)盟,但是這趟旅途卻危機四伏。后來吉姆無意間發(fā)現(xiàn)船員中竟有19名海盜,他們企圖利用地圖尋找屬于他們認為屬于自己的寶藏。就這樣兩股不同的勢力逐漸形成,并在互相爭斗。經(jīng)過一番番較量,以吉姆為首的“正義”一方終于戰(zhàn)勝了以海盜為主體的“邪惡”一方,載寶而歸。從深層次講,《金銀島》是西方帝國主義國家海外殖民擴張的縮影圖,不僅體現(xiàn)了列強一致對外侵略的強大力量,具有較強的民族優(yōu)越論色彩,而且也隱喻著殖民勢力內(nèi)部矛盾重重的微妙格局。
“金銀島”作為小說的題目是充滿象征意義的,它看起來是一個完全虛構(gòu)的島嶼,實際上是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眼中“東方”的變體,不僅與現(xiàn)實中的“東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且是根據(jù)東方主義思維構(gòu)建出來的一個想象空間,即一個體現(xiàn)西方列強自身欲望和思維模式的鏡子而已。按照薩義德的觀點,由于對陌生世界的無知和“皈化”新事物的欲望,人們會把“以前經(jīng)驗中類似的東西”和“從書本上讀過的東西”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金銀島就是西方列強這種文本性態(tài)度下產(chǎn)生的“東方化幻象”,而勾起西方列強欲望的正是島上的“金錢”,因此藏寶圖在作品中的地位就非常重要,它是引導西方列強到達“東方”實現(xiàn)尋寶目標的路徑文本。但是這種“藏寶圖”只是西方列強一廂情愿的“藍圖”而已,由于并沒有對應真實的“東方”實際,因此“藏寶圖”引導他們走向的不是他們的理想花園,而是一個難以預料的亂局。不管是對以水手西爾弗為首的惡勢力,還是對以吉姆為首的善勢力,迎接他們的都是超乎其想象的事實,比如對西爾弗等人來說,他們覺得必將在與毛孩子吉姆的較量中勝出,只要上了船登上島,財富就歸其所有了,然而結(jié)局卻是毀滅;對吉姆來說,他整天做夢的就是如何同金銀島上“長嘴獠牙”的東方土著決斗,但是他遇到的卻是代表殖民者內(nèi)部力量的海盜們的攻擊,恐怕這是他做夢也難以想象的。盡管最后吉姆等人取得了勝利,但是這是對之前“路徑文本”的嚴重“篡改”,完全背離了殖民路線,這種亂局恰巧就是對西方殖民者大肆殖民擴張的一種反諷。
從另一個方面看,雖然“藏寶圖”并沒有給每一個人帶來無盡的財富,但是其背后所代表的金錢力量卻是每個人都為之膜拜的。在航行途中,船長的權(quán)威和力量不在于他的航海技能及其他才能,而在于他掌握著更多的藏寶圖秘密,這就意味著更大的權(quán)力;對于曾經(jīng)飛揚跋扈而后來失去人心的水手西爾弗來說也是如此,即在眾人即將倒戈之時,他及時拿出藏寶圖,而大家很快平息下來,并再次對西爾弗唯命是從,可見西方列強已經(jīng)完全淹沒在金錢的光環(huán)之中,對客觀的外在世界已經(jīng)失去了明智的判斷能力和意識,這正是西方列強推行殖民戰(zhàn)略的一種悲哀。
四、結(jié)語
總的來說,史蒂文森由于身處大英帝國強力海外擴張的時代,他在創(chuàng)作《金銀島》的過程中有意無意之間滲透了不少政治思想,特別是通過種族優(yōu)越感和民族自豪感的集中展示體現(xiàn)出比較明顯的“東方主義”思維模式。但史蒂文森在傳遞這種“東方幻覺”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清醒地呈現(xiàn)出一種反殖民意識,表達了對西方列強殖民擴張的反思和批判。
[參考文獻]
[1] 牛振宇,孫成平.史蒂文森《金銀島》中的帝國主義[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3).
[2] 馬小朝.生命與思想的內(nèi)在張力——象征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論的藝術悖論[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19(01).
[3] 劉向輝.莫言與威廉·??思{小說創(chuàng)作的倫理學對比[J].江西社會科學,2014(06).
[4] 李婷婷.空間理論譜寫的一曲悲歌——論《野草在歌唱》的空間意義[J].安徽文學,2010(08).
[5] 李丹玲.性別與空間——《野草在歌唱》的女性主義地理學解讀[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4).
[6] 趙晶輝.殖民話語的隱性書寫——多麗絲·萊辛作品中的“空間”釋讀[J].當代外國文學,2009(03).
[7] 熊艷.重讀《金銀島》:反“東方主義”的成長[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0, 23(04).
[8] 熊偉,侯鐵軍.清教預表法與美國文學中的救贖主題——以《白鯨》、“海上扁舟”和《老人與?!窞槔齕J].外國文學研究,2008,30(03).
[9] 刁艷.及物性系統(tǒng)視角下的海盜形象——對史蒂文森《金銀島》中荒島怪人的文體分析[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13,24(06).
[10] Green M.Dreams of Adventure,Deeds of Empire[M].New York:Basic Books,Inc. Publishers,197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