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是當今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和溝通工具。而作為語言中最重要和活躍的因素,準確地反映除了當下的社會和語言的發(fā)展狀況。詞匯是語言中變化最快,也是變化最明顯的因素,主要是因為詞匯與人類社會生活的關系最為密切。而詞匯變化的實質正是新詞語不斷產生,舊詞語逐漸地消亡的過程。本文就現(xiàn)代漢語新詞語的來源及相關特點進行論述。
關鍵詞:現(xiàn)代漢語;新詞語;途徑
[中圖分類號]:H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24--01
一、現(xiàn)代漢語新詞的概念
新詞語指的是最新生產出來的詞語,這是它的字面意義。新詞語的“新”在何處,現(xiàn)在大致有兩種看法。廣義的新詞語既包括狹義的新詞語,即音和義都是新詞語,同時又包括產生新意的舊詞和語意未變卻產生了新的語音形式的詞。本文主要討論廣義上的新詞語。
新詞的產生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對于這種現(xiàn)象的研究一直在熱烈的進行當中。王德春曾說:“新詞新義是一種復雜的語言現(xiàn)象,產生新詞新義的方式很多,有構詞、借詞、仿造詞、舊詞復活、作家新語、派生新義、詞類轉換、詞綴新義、潛在詞等等?!?/p>
音和義都是新的詞語,如得瑟、按揭等;舊詞產生了新意的詞,如“酷”,原來是酷熱、酷暑,指天氣熱,現(xiàn)在用來指人帥、動作帥等;用新的語音形式來表達語意未變的詞語,如“比賽”用“PK”表達,不說“電子計算機”而說“電腦”。由此可見,新詞語的“新”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必須以一定的參照對象,否則就不能稱之為新詞語。如“下課”本來指“一節(jié)課的結束”,現(xiàn)在指“離職”,它的原意就是它“新”的參照對象。
大家都知道,詞是音和義的結合體,一個詞的形成包括語音和語義兩部分,二者構成了詞的形式與內容,它們是一一對應的關系。一旦一方發(fā)生變化就會打破這種一一對應的關系,從而產生新的對應關系,產生新的音義結合體,這也就使新詞語得以產生。如“下課”等。
二、新詞語的特點
1.語義特點
(1)表意的整合性
當下有許多新近詞語所表達的含義并不僅僅只是字面意思所表達的那樣,由于社會的發(fā)展那些新詞語與當下現(xiàn)象的融合使得他們形成了一個固定的含義。如“曬汽車、曬工資”等詞語,他們所表達的意思并不是真正的曬,而是指炫耀的意思,也是由于當下社會現(xiàn)象所致使產生的詞語與現(xiàn)象的融合。
(2)語義的泛化
“泛化”指的是詞義所指稱的客觀事物從小到大在范圍上面發(fā)生了變化,也就是說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舊詞所面向對象的范圍。如“經濟效應”、“名人效應”等。
2.語法特點
(1)以原有詞根為構詞主要語素
大部分新詞都是用舊有詞根語素來構造的。因為詞根是漢語中所固有的、或者已經被普遍認可的語素,所以,利用舊有詞根語素構成的新詞更容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也有一部分是由類似詞綴的語素加在別的語素的前面或后面形成的派生詞,如詞綴“性”就形成了不少新詞語:建設性、可行性、可讀性等。
(2)縮略法的大量應用
多音節(jié)新詞往往采取提取縮略的方法進行簡化,這也是“語言經濟原則”的一個表現(xiàn)。如“首付、體彩、足彩”等,都是一些高頻使用的多音節(jié)新詞縮減而來的。
三、新詞語的途徑
1 意譯詞
指漢語在引進外來詞時,用本民族語言的構詞材料和規(guī)則構成新詞,把外語里某個詞的意義移植過來。如“打包”,原是英語,在現(xiàn)代漢語里,指人們上飯館時將多余飯菜裝入盒內帶回家,生動形象,尤其是“打”,又與“打的”、“打電話”這類漢語動詞群化了,于是就符合人們的語言習慣,成為人們習以為常的新詞語。意譯詞還包括電話、水泥、麥克風等。
2 新造詞
新造詞是指已有語素獨立而成的新詞,或者根據(jù)漢語構詞法,由原有語素合成的新詞。已有語素獨立成詞的,如:爽、酷、炫等,這類詞在新詞新語中所占比例較?。粡秃闲略~在新詞語中則比比皆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些新的構詞語素一出現(xiàn)便呈現(xiàn)出超強的構詞能力,形成一個詞語系列,用來指代或描述某一類事物或現(xiàn)象。如:作為一個否定性類詞前綴,“零X”的使用呈現(xiàn)日益增長的趨勢,當代漢語中涌現(xiàn)出一大批新興的“零X”復合詞,像“零風險”“零缺陷”“零距離”等。
3 音譯詞
音譯詞指以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翻譯外族語言而形成的單純詞。從詞匯這個層面上考慮,語言系統(tǒng)本身有自己的不足之處,有的詞語是無法用本民族語言表達的,它需要不斷地向古語、方言或者其他語言借鑒、吸收詞匯,以豐富發(fā)展自身。同時這也符合語言發(fā)展的節(jié)儉原則的。如“克隆”,原是英語,是無性繁殖的意思。
4.舊詞載新義,從而成為新詞語
隨著社會發(fā)展,文化的進步,詞語也隨之進行著不斷的發(fā)展變化,這種變化體現(xiàn)在詞語數(shù)量的增加,以及詞語語義的變換,而某些詞語語義的變化就相當于新詞語的產生,因為這些詞語通過比喻、借代等方法賦予舊詞新的意思之后,用于新的語境中,將會表達出一種全新的意思。比如“豆腐渣”指的是制豆?jié){剩下的渣滓,而近年來卻被人們用來比喻劣質產品,例如“豆腐渣工程”。這類詞語雖早已存在,卻被賦予與平常迥然不同的新的意義。
隨著社會飛速發(fā)展,新詞語出現(xiàn)的速度與數(shù)量也逐年遞增。這些新詞語無休止地涌入我們的生活,由于它的表現(xiàn)形式多樣化,在相當長的沉淀之后才能進入普通話詞匯。
參考文獻:
[1]楊冬梅.正確處理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新詞語[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6)
[2]孫錦.淺談新時期漢語新詞語[J].新聞世界.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