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作為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的代表作影響了很多美國后世作家。本文試圖從浪漫主義情結、自我意識矛盾沖突、細膩的心理描寫三方面來探討其對于美國南方文學的影響。
關鍵詞:《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南方文學;影響
作者簡介:許衛(wèi)紅(1981- ),女,河南開封人,鄭州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旅游商貿系助教。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24--01
美國南方文學是20世紀20年代以來形成的一個美國現代文學流派。南方文學中大量描寫了意識沖突,同時富有浪漫主義筆調,描寫了他們又愛又恨的舊南方。馬克·吐溫作為美國杰出的現實主義作家、本土文學的奠基人,他的著作《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對南方文學有著深遠的影響,南方文學代表人物??思{稱其為“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家,我們都是繼承他而來”(楊豈琛,343)。本文嘗試從浪漫主義情結、自我意識矛盾沖突、細膩的心理描寫等三方面來分析《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對于美國南方文學的深遠影響。
一、浪漫主義情結
馬克·吐溫盡管被稱為現實主義作家,以其對社會問題犀利的洞察力著稱,但是作品中仍然富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豆素惱べM恩歷險記》描述了少年哈克和黑奴吉姆為了能夠自由地生活,乘木筏沿著密西西比河而下所經歷的種種傳奇故事。故事發(fā)生在遠離城市喧囂、風光旖旎的密西西比河上,哈克發(fā)現吉姆是在一個世外桃源般的甲克森島。這里安全、平和、充滿陽光,美景令人流連忘返,在這他們忘卻煩惱,無憂無慮地快樂生活。接下來的旅程,他們又遇到了一個個浪漫傳奇的地方。哈克帶著吉姆逃亡本身就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十三四歲的白人少年成為一個真正的英雄。這樣冒險而富有戲劇性的故事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使整部作品張揚著浪漫主義色彩。美國著名南方作家??思{和米歇爾成功掌握了這一寫作特點。福克納從小就生活在充滿甜蜜、柔情與陽光的莊園,他的浪漫主義在對南方過去和現實的描寫中明顯表現出來?!度グ?,摩西》中的三篇作品《古老的部族》、《熊》和《三角洲之秋》被稱作“大森林三部曲”,福克納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崇拜貫穿于小說始終。風靡世界的小說《飄》中,米歇爾對傳統(tǒng)的南方莊園生活模式描寫地淋漓盡致。她筆下的莊園到處都是一派溫馨祥和的田園風光,在仁慈的莊園主的關懷下,黑奴過著輕松愜意又心滿意足的生活。
二、自我意識矛盾沖突
美國南北戰(zhàn)爭結束后南方神話徹底破滅,農業(yè)經濟使根植于土地的南方人有著共同的價值觀和強烈的地區(qū)觀念,戰(zhàn)后的艱辛使得南方人分外懷念美好的過去,卻又苦澀地意識到昔日不復重現。《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展現了內戰(zhàn)前的美國社會,所描繪的小鎮(zhèn)上,有這著小地方的保守和狹隘,社會等級和蓄奴制是既存的也是合理的。小說中的華珍小姐就是維護舊秩序的代表人物,她教導哈克社會禮儀,費盡心思地改造哈克,最后導致了哈克的出逃。哈克帶著黑人吉姆由此開始了密西西比河上的漂流,當他們突然看到岸上的亮光時,以為自己到了廢奴州。想起華珍小姐對他的百般照顧,哈克的罪惡感上升,奴隸制的思想觀念促使他決定去告發(fā)吉姆。作為白人世界成長起來的孩子,哈克固守原先的是非觀。但當吉姆真正被出賣后,哈克撕毀了告密信,解救下吉姆。這種矛盾的雙重性格人物形象在以后的南方文學作品中比比皆是。??思{筆下的艾米莉小姐既是南方貴族的代表也是舊南方的象征,她珍視自己的貴族身份但同時違背了南方的傳統(tǒng)規(guī)范,拒絕納稅,無視法律威嚴,否認浸禮教會牧師的道德和權威。韋爾蒂《巡回推銷員之死》中的鮑曼,一生都處在對古老南方生活方式的眷戀和對現實生活厭倦的矛盾之中。
三、細膩的心理描寫
馬克·吐溫在《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中塑造了美國文學史上一個著名的充滿心理沖突的兒童形象。這本書采用了第一人稱敘述者,馬克·吐溫藉此把哈克內心關于黑人認識的真實心理活動軌跡十分準確地表達出來。玩性未泯的哈克在十五章中對吉姆開玩笑,卻不知道他的話傷透了吉姆的心,在聽完吉姆對自己的真實感情時,馬克·吐溫寫道, “這下子可真叫我覺得自己太缺德,我簡直恨不得去親親他的腳,好叫他收回那些話”“足足過了十五分鐘,我才鼓起勇氣來,打定主意去向一個黑人低頭認罪;”短短幾句話將哈克激烈思想斗爭的情節(jié)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在三十一章,馬克·吐溫描寫了哈克在撕毀告發(fā)信時進行了最復雜、關鍵的心理斗爭,由此哈克也由一位叛逆的、被規(guī)訓的白人少年成為了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哈克內心的前后矛盾產生的戲劇性心理變化是整部小說的一條暗線,馬克·吐溫對哈克復雜心理過程的描寫,成功地將一名從幼稚走向成熟的少年形象刻畫出來。南方作家繼承了《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中對于心理現實活動的描寫,在這一點上有很多南方作家在作品中大量運用“意識流”的寫作手法,對人物復雜內心世界的揭示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韋爾蒂曾說過人類內心世界是新奇、誘人的,她的作品《三角洲婚禮》講述了費爾查爾德家族的故事,描寫了婚禮前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及他們的內心世界。奧康納的人物都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她的代表作《好人難尋》生動地描寫了奴隸制在人們心靈上產生的巨大影響,將人物內心的邪惡、迷失生動展現出來。
從以上的分析上可以看出,《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成了南方作家的創(chuàng)作榜樣,而這些優(yōu)秀的南方作家更加深入地發(fā)展了馬克·吐溫的創(chuàng)作手法。
參考文獻:
[1] 馬克·吐溫.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M]. 張友松,張振先譯.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 [2] 楊豈琛,龍文佩.美國文學選讀[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3] 張弘. 美國南方文化傳統(tǒng)與南方文學特征[J]. 學術交流,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