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謂“詩眼”,即詩句中最精練傳神又能表現(xiàn)詩歌主旨的關(guān)鍵的宇或是詞。所謂“詩”,即“眼”之環(huán)境;所謂“眼”,即洞察之路徑。故“詩眼”空間雖小而容量極大,透視極深。
關(guān)鍵詞:詩歌;“詩眼 ”; 例談
作者簡介: 張錢(1979-),碩士,講師,現(xiàn)任教于銅仁學院文學院。
[中圖分類號]:I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24-0-01
古人論詩,常用“詩眼”。所謂“詩眼”,即詩句中最精練傳神又能表現(xiàn)詩歌主旨的關(guān)鍵的字或是詞。所謂“詩”,即“眼”之環(huán)境;所謂“眼”,即洞察之路徑。故“詩眼”空間雖小而容量極大,透視極深。楊穎在《不朽的創(chuàng)造——讀郭沫若“我們的花園”》一文中說,詩眼是一首詩的中心意象或者中心詞,也是解釋這首詩的關(guān)鍵。詩論家夏傳才教授在《詩詞入門》一書中說,“詩眼”好比人的眼睛能夠傳神,詩詞中一個字用得好,也能傳達一句詩或一首詩的精神。
每一首詩都有“詩眼”,作詩,要注意每一句詩或每一首詩的詩眼;析詩,要通過詩眼來分析詩的內(nèi)涵。
王昌齡《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候?!蹦龏y少婦春日登樓,本為賞春自娛,奈何依依楊柳勾起當年折柳贈別,對“教夫婿覓封候”悔恨不已。所以由樂而轉(zhuǎn)悲者,全由“忽見”一詞引起少婦思夫意識的突變,而使全詩精神躍出,少婦思夫之怨綿長難盡?!昂鲆姟背修D(zhuǎn)春風楊柳景色,勾聯(lián)少婦恩人情懷,是為詩眼,轉(zhuǎn)得極佳。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wù)哿稳瞬黄鸸蕡@情?!薄罢哿笔乔邢?,思鄉(xiāng)之情即由“折柳”婉轉(zhuǎn)含恨流出,因商“折柳”寓惜別懷遠之意,為詩中關(guān)鍵,是為詩眼。無論“忽見”還是“折柳”,都可以認為是詩句中之關(guān)健點,有點石成金之效,而且這“點”鑲嵌極好,也極含蓄徽妙。
蘇軾《東坡志林》曾舉陶淵明《飲酒》之五為例,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句中“見”字用得好,后人把“見”字改為“望”字是不好的。他說陶淵明棄官歸田,在東籬下采菊,悠然自得,偶然一抬頭,看見南山的風景很好,心中喜悅,所以說“悠然見南山”,用“見”字表示無意中看到;改成“望”字,變成有意去望,就被壞了詩的意境,二者境界不同的。“見”字傳神,是詩眼。
歐陽修《六一詩話》也記載一段掌故。陳謀人偶的杜甫詩集舊本,其中《送蔡都尉詩》:“身輕一鳥□,槍急萬人呼”句中脫一字,他與幾位朋友各試補一字,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或云“度”,都不能定。最后得到善本,一對照,才知是“過”字。大家嘆服,認為雖一個字,大家都不能及。
那么,杜甫的這個“過”字好在哪里呢?這兩句詩是贊美蔡都尉武藝高強的,上句說他縱跳功夫好,下句說他槍法好,“身輕一鳥過”,形容他跳躍如飛,一個“過”字,寫出他跳躍的又高又快又輕;用“疾”字不包括這些意思;用“落”“起”“下”這些字,只能形容動作的開始或結(jié)束,意義并不恰當,用“度”字則缺乏賓語;杜甫用“過”字,最能表意傳神,是“詩眼”。
洪邁《容齋續(xù)筆》記王安石名詩《泊船瓜洲》的煉字過程。這首詩定稿是:“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眳侵腥耸考也剡@首詩的草稿,“春風又綠江南岸”,起初寫的的“春風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為“過”字,又圈去改為“入”字,再圈去改為“滿”字;這樣改用了十余字,最后才定為“綠”字。為什么這個“綠”字好呢?這個字比其他的字色彩鮮明,“又綠”,在我們面前喚起一片江南春色,盎然生機。其他的字就沒有這個效果。這個“綠”字是“字眼”。
郭沫若在《我們的花園》一詩中,把“創(chuàng)造”二字作為全詩的“字眼”加以創(chuàng)作布局整首詩,這里的“創(chuàng)造”一詞按其通常的用法即作動詞來看的,表達了詩人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園地,并在此園地里繼續(xù)創(chuàng)造著,他們的勇氣和力量來自上天,他們的靈感來自詩神?!帮L雨霜雪”、“雜草害蟲”象征著各式各樣的強大的惡劣勢力和惡劣環(huán)境,他們的眼淚和汗水得到了回報,創(chuàng)造來了豐收?!靶迈r的花果”使他們感到歡欣,得到了鼓舞,他們將繼續(xù)創(chuàng)造下去,為著美好的明天,為著“永遠的陽光”的來到。詩一開篇,“創(chuàng)造,我們的花園”便和地球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被稱作“姊妹”。詩人們不僅創(chuàng)造了花園,而且他們還是“催道陽春歸來”的“偉大園丁”,是春天的創(chuàng)造者。全詩分3節(jié),每節(jié)13行,共39行?!叭焙汀熬拧倍际侵袊芗臄?shù)字,預示巧用“創(chuàng)造”一詞,使詩本身有著格外的厚皮,有立體感,這本身就是一種對詩歌藝術(shù)的不朽創(chuàng)造。
許多人關(guān)于“詩眼”曾提出一個經(jīng)驗,說要在詩歌中用好動詞,用動詞寫景物最能使特征突出、形象生動。如毛澤東詞《沁園春·雪》:“山舞銀蛇,原馳蠟象”,《菩薩蠻。黃鶴樓》:“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這里的“舞”“馳”“鎖”字都把靜態(tài)的景物寫活了。
我們作詩,每一首詩都應(yīng)注重詩眼,煉好“詩眼”,就是對客觀事物深入觀察揣摩,進行細心的提煉和斟酌,找到一個最妥切最生動的字,才能使詩具有詩質(zhì),否則這類詩就會成為套詞,但要達到這一步,又是一件艱苦的事,真的“為求一字穩(wěn),耐及半霄寒”?。〔贿^,只要我們?nèi)ヅΓ媲缶?,所?chuàng)造出來的詩會有價值的,詩眼也就表現(xiàn)得更加鮮明。
參考文獻:
[1]吳春來,王鵬偉.古典詩歌解讀:旨趣與詩眼[J].中學語文教學,2012,(7)
[2]林青.“詩眼”的藝術(shù)功能[J].唐都學刊,1990,(4)